提升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5-24 05:50:32

提升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校本培训是以学校为单位、面向教师的学习方式,内容以学校的需求和教育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校本培训符合我国教师队伍庞大、地域分布广、培训任务重、经费短缺、工学矛盾等实际情况,成为一种与脱产培训优势互补的培训方式。笔者认为,提高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有效性,应做到:准确定位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发挥同伴互助学习作用,突出自我教育与管理作用,加强培训主讲教师业务培训,开展校际联动校本研修交流,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校本研修,建立校本培训考核评估机制。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有效性

校本培训是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实施的一种在职教师培训形式,是以学校为单位、面向教师的学习方式,内容以学校的需求和教育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从多年来的培训实践看,校本培训符合我国教师队伍庞大、地域分布广、培训任务重、经费短缺、工学矛盾等实际情况,成为一种与脱产培训优势互补的培训方式,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广大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欢迎。但由于各中小学校长的重视程度、培训者水平、培训条件等差距较大,加之评估监督机制不够健全,使得一些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探索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的有效性势在必行。笔者认为,提高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准确定位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众所周知,学校要发展。而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之一。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校的发展也失去了有形的支撑,成了空中楼阁。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中小学教师是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准确地把握专业发展的内涵是教师走向“专业”的前提。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和群体专业水平提高以及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确立和提升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突出体现在专业理念、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指出:“到2020年,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对于广大农村中小学来说,由于教师个体之间存有差异,因此给教师进行准确的专业发展定位十分重要,它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影响课程实施的走向和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农村中小学开展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应分类进行。对年龄偏大的教师,学校可以在现代教育技术、教科研能力等方面加强培训;对中青年教师,可以在教育理论、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和课题研究等方面予以培训。

2 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

校本培训是以学校发展过程中教师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否真正解决了本校问题或改进本校教师工作,是校本培训有效性的标志之一。

在农村中小学,由于缺少对教师成长规律、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研究,往往导致培训内容随意性强,缺少计划性、针对性和系统性。教育主管部门虽然制订了校本培训方案,但一些农村中小学或盲目按照上级培训要求,或凭校长想当然进行“应付式”培训,培训内容与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脱节,忽视了不同层次、不同学科教师的个体需要,最终导致了校本培训的低效。

有效的校本培训内容应定位在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如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选用、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教学反思与教学叙事的撰写、学困生的心理辅导等。培训重心应落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上,解决教师的困扰,这样的校本培训,肯定受到教师的欢迎,参训教师也会乐此不彼,积极参与。

3 积极发挥同伴互助学习作用

不同经历和背景的教师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形成了对问题的独特看法,这是教师培训中的重要的学习资源。校本培训中教师是平等的,他们兼有双重角色,既是培训者,又是受训者,通过相互合作、交流讨论,实现在互动中发展。如有的学校除了师徒结对的常规做法之外,还进行研究式听课,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思考来交流,带着策略去实践,循环往复,共同提高。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所前所长、国际著名教育改革专家迈克・富兰在《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中说道:“当教师在学校里坐在一起研究学生学习情况的时候,当他们把学生的学业状况和如何教学联系起来的时候,当他们从同事和其他外部优秀经验中获得认识、进一步改进自己教学实践的时候,他们实际上就是处在一个绝对必要的知识创新过程中。”

4 突出自我教育与管理作用

校本培训中,需要教师个人自定目标和计划,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其方式有个人自学、自研、自考等。在农村学校缺乏名师指导的情况下,校本培训是一种适合教师个人发展特点,比较个性化的研修模式。

教师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培训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只有形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把校本培训的成果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行动,校本培训才能得到真正落实和实施。

5 加强培训主讲教师业务培训

校本培训的培训者是各学校进行校本培训的引领者、指导者,一般是由班子成员、教务主任、教研组长及名优骨干教师组成,他们作为培训的主讲教师,首先应掌握最前沿、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此,必须重视培训者的培训工作。学校可通过多种途径,推荐培训者外出培训,参加主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回校后向全校教师做学习汇报,传授“真经”,实现“一人充电,共享光明”,达到资源共享,以点带面,共同发展。

6 开展校际联动校本研修交流

每一所学校都拥有其他学校所不具备的教育教学资源。因此,开展校本培训时,要加强学校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做到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协作双赢。小学与中学之间、乡镇学校与县城学校之间,都应“对外开放”,采取选派城镇教师送教下乡、农村教师进城镇学校学习,城区示范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子等方式,充分发挥区域内学校的培训资源优势,解决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师资资源不足等问题。这样在没有影响正常教学、需要经费不多的情况下,就能达到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的目的。

7 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校本研修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资源是多方面的,农村中小学开展校本培训,可以通过“天网”(互联网)、“地网”(校园网)和“人网”(学校教研活动、各类交流等)等方式进行。而计算机网络培训已成为教师在职培训的主要渠道之一。网络研修具有时空自由、资源共享、系统开放、便于协作等优点。它既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为教师提供便利的学习机会和丰富的自由选择的学习内容,也可以促进小组或团体的合作学习与交流,大大增强校本研修的自主性、便捷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教师通过互联网,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关注教育教学的“热点”、“亮点”,就能拓宽视野,与时俱进。

8 建立校本培训考核评估机制

校本培训是否真正落到实处,关键在建立考核评估机制。考核评估分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等方式。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对中小学校本培训的全局统筹、规划、指导、监测和评价工作,充分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保障各校校本培训经费以及师资等各方面的需求。教师培训机构对于区域内的校本培训要进行全盘规划,对于农村中小学的校本培训进行宏观指导,同时全程监督学校的校本培训,并对于各校的校本培训成果进行评价。

农村中小学要基于学校自身发展需要和学校特色,针对教师专业需求,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培训计划。校本培训实施过程中,学校应该提供宽松良好的培训环境,通过教研为主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全面搜集各方面的反馈信息与意见,不断对培训行为进行调整,制定具有促进作用的评价激励制度。要为每一位教师专门设立个人专业发展档案,将教师参加校本培训与职务评审、聘任、晋级、晋升、评优等挂钩,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够在校本培训中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许伟等著:《校本培训创新:青年教师的视角》,北京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一版。

[2] “贵阳地区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实践研究”课题组编:《加强校本培训 促进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贵州科技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

[3] 周文胜:“县级师训机构视野下的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第9期。

[4] 初晓华:“校本培训有效性研究的研修模式”,《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年第5期。

[5] 蒋福良、董剑峰:“教师网络研修的实践与发展”,《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第12期。

作者简介:

彭朝门,高级讲师,副校长,1990年8月开始从事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教学与管理工作)。

上一篇:广东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探讨 下一篇:分析醋酸乙烯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