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专利申请相关因素的探讨

时间:2022-05-24 05:34:16

世界专利申请相关因素的探讨

【摘 要】本文对世界数据科技数据分析,探讨专利的推动因素,研究过程中,将专利申请分为居民和非居民,运用SPSS软件,通过其相关度比较大的因素回归分析,提取回归方程,探索因世界专利申请呈现共同特征,探讨因主体不同呈现出的不同规律,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非居民专利申请,居民专利申请,线性回归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世界专利申请申请数量和哪些因素有关,我国学者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柴志贤[1]通过非技术密集型行业与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回归,结果均表明:专利申请量与密集型行业区位商、城市化程度提高 、研发存量、人力资本线性有关。孙婷婷[2]认为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这些科研主体中,只有企业的R &D 支出对专利申请量具有显著影响,企业 R &D 支出越多,专利申请量就越大。庄宇[3]中国专利产出与人均 GDP的相关性分析)经过线性分析得出申请受理量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两者存在较好的相关性的结论。吕忠伟[4]得出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和研究与开发的劳动者每增加,专利申请量增长率增加的结论。李石柱[5]研究出说明科技资源的产业配置结构对各地区专利申请受理量有影响,而且如果加大科技资源投入到加工制造业和计算机应用服务业中的比例,将会增加该地区的专利申请受理量。以上分析表明科研资源的输入促进专利申请数量,问题是具体哪些资源优先。

二、研究设计

本文中宏数据库收集世界数据科技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收集指标:高科技出口 (现价美元)、个人电脑、信息和通信技术开支 (现价美元)、互联网安全服务器、专利申请(居民)、专利申请(非居民)、研究与开发技术人员 (每100万人)、研究和发展费用支出 (占GDP比例%)、国际互联网 (比特每人)、国际互联网 (兆比特每秒)、互联网安全服务器、 (每100万人)信息和通信技术开支 (美元)、高科技出口 (占制造业出口比例 %)、信息和通信技术开支 (占GDP比例 %)、研究与开发调查人员 (每100万人)、拥有电视家庭比例 (%)。采用世界各国同期数据,数据具有一定独立性。为了消除量纲不同和数量级的差异,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进行回归分析。通过相关分析,专利申请(居民)和专利申请(非居民)相关系数0.9以上,在回归时候分别将其作为因变量,分析使用统计软件SPSS13.0。

三、线性回归分析

将专利申请(非居民)作为因变量,其他除专利申请(居民)外都作为自变量,逐步回归的计算实施过程可以利用SPSS软件在计算机上自动完成。[6]结果如表1所示:

a Dependent Variable: 专利申请 非居民

得出其回归的直线方程为:专利申请非居民 =-0.191 + 0.221个人电脑 - 0.054国际互联网兆比特每秒 + 0.015国际互联网 (比特每人) + 0.124高科技出口 (现价美元)。

将专利申请(居民)作为因变量,其他除专利申请(非居民)外都作为自变量,由SPSS得到的逐步回归结果如表所示,其他过程限于篇幅简略(见表2):

a Dependent Variable: 专利申请 居民

通过Collinearity Diagnostics分析,模型3效果最好。得出其回归的直线方程为:专利申请居民 =0.041 +1.200信息和通信技术开支 (现价美元) - 0.146国际互联网兆比特每秒+0.058国际互联网 (比特每人)

四、结论与讨论

从居民专利申请回归方程看,专利申请居民 =0.041 +1.200信息和通信技术开支 (现价美元) - 0.146国际互联网兆比特每秒+0.058国际互联网 (比特每人) 。影响居民专利申请的主要因素为信息和通信技术开支 (现价美元)。信息和通信技术开支 (现价美元)居每增加1%,居民专利申请增加1.200%。从变量关系看,增加国际互联网网速对居民申请专利是负面影响。参与国际互联网 (比特每人)的人越多,居民申请专利可能越多。变量互联网安全服务器和和变量信息通信技术开支(现价美元)自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的正相关,保留变量信息通信技术开支(现价美元)是合适的,最后仅仅保留三个自变量。

从非居民专利申请回归方程看,专利申请非居民 =-0.191 + 0.221个人电脑 - 0.054国际互联网兆比特每秒 + 0.015国际互联网 (比特每人) + 0.124高科技出口 (现价美元)。影响非居民专利申请的主要因素为个人电脑和高科技出口(现价美元)。从结果看个人电脑每增加1%,非居民专利申请增加0.221%;高科技出口 (现价美元)居每增加1%,非居民专利申请增加0.124%,高科技出口对企业专利申请有直接刺激作用。

将专利申请分为居民和非居民,主要考虑到有的专利申请是以自然人申请,有的是以企业为单位申请,主体不同,影响的因素不一样。以上回归结果比较可以看出:变量国际互联网网速和国际互联网 (比特每人)对两者的影响相似,表明两者的共性:专利形成是一种智力劳动,群体交流,可以弥补个人思维的局限,互联网提供了一个成本低廉的平台,参与人数越多,群体激荡出智慧的火花的可能性越大。专利申请毕竟是相对保密的,有可能模仿,因此互联网网速快对两个主体都是负相关。

两者的非共性特征也比较明显:非居民专利申请带动因素是高科技出口 (现价美元)和个人电脑,居民专利申请带动因素是信息和通信技术开支 (现价美元)。区别在于非居民主体强调个人电脑作用,个人电脑作为信息处理的重要工具,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原来的制约计算发展的技术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企业科技开发团队交流过程中,电脑作为主要的储存、运算、画图等工具,有利于专利的形成。还有区别就是信息和通信技术开支 (现价美元)仅仅对居民主体起作用,理论上信息和通信技术开支 (现价美元)对申请专利有帮助,但回归的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对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首先个人电脑费用支出本身就是信息和通信技术开支 (现价美元)支出;其次,研究开发资源投入,可能带动技术专利申请增加,也可能耗费资源没有期待的结果,技术的使用高科技出口 (现价美元)利益激励企业多申请专利。

以上结论给我们启示:为增加专利申请数量,政府应该加大信息和通信技术开支等基础设施建设,政策鼓励更多的居民上网,提高国际互联网 (比特每人),互联网网速相对于通信技术来说比较重要,但相对于专利申请数量不是主要影响因素。企业开发高科技技术专利,积极关注新的高科技产品动向,扩大高科技专利产品出口份额。企业专利开发过程中,鼓励企业团购电脑,注意给技术专利开发人员匹配电脑。居民适当增加信息和通信技术开支,可以增加专利申请数量。

当然,以上结论是在世界数据基础上得出,可能不适合世界每个地方。还有模型提取过程中虽然标准化处理,但由于单位纲量不同,结果难免有误差。模型结果也有一定误差,能否经得起实际考验有待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柴志贤. 工业集聚、城市化与区域创新能力——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J].技术经济, 2008,27(5):1-7

[2]孙婷婷, 唐五湘. 专利申请量与 R &D 支出之关系的定量分析[J].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2003,18(4): 47-51

[3]庄宇,管述学. 中国专利产出与人均GDP的相关性分析[J].情报杂志,2007 26(2):105-110

[4]吕忠伟, 袁卫. 中国知识生产函数的协整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228(12):68-70.

[5]李石柱,李冬梅.影响我国区域科技产出单指标效率要素的定量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265(3):14-18

[6]何晓群. 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7:215

作者简介:

刘卫明(1970-)湖北大冶人 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 讲师 硕士 企业管理方向

陈琴(1982-) 黄冈罗田人 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 助教 计算机方向

上一篇:实施仓储资源集约化管理 下一篇:浅议民间艺术与民间信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