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对策

时间:2022-05-24 12:55:08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对策

内容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中,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它将强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尤其是中学生,好奇心强,对外界未知的世界有浓厚的兴趣,我们要利用学生的这种兴趣去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认识事物、了解世界,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兴趣激发对策

在中学语文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中学生的心里特征,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乐于学习。

一.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成功体验

成功体验是人生过程中的最重要体验。人人都想成功,人人也都能成功,渴望成功是每个人的心理需要,青少年的这种心理需要更为强烈,而成功欲望强烈的程度,取决于每个人对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越浓,获取成功的欲望越强,成功的机会也越大。特别是对于成长中的学生而言,如果经常体验到的是艰难、失败,一次坚持了;二次坚持了;第三次他还会坚持吗?很可能就放弃了,厌学了。相反,成功的体验,会让学习者产生极强的体验,这种体验会让学习者觉得这件事我成功了,我有这种能力做好这件事,进而会激发行为主体有更多的力量投入其中,不断强化其相关主动学习行为,学习也因此不断进步取得更多的成功,形成良性循环。

二.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魅力

语文教材是教学中师生间、同学间交流的重要媒介,是落实课程目标、提高学生语文能力、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增加学生文化积累的基本材料。课本的编写必须有利于全面完成课程目标所规定的任务,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和提高。

要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首先要让他们从心里欢喜语文,而教材是第一关,新版语文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人文性。语文教材肩负着涵育民族精神、塑造完美人格的使命,从教材编辑指导思想、选文、体例、语言等各个方面体现人文性,人文性应是人本化语文教材最重要的标准。(2)生活化。学生的生命和个性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充分展开,教材与生活相连,才能真正贴近学生的心灵,为学生所接纳和认可,从而达到其育人的目的。因此,生活化也是人本化语文教材编写的标准之一。(3)实践性。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在活动中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4)发展性。语文教材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发展性亦是其重要标准。同时,语文教材中配套的视听材料,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促进学生口语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与其他学科教材的所不具备的魅力,让学生喜欢语文,为其自主学习打好基础。

三.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阅读空间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基于文学为主要内容的经典阅读,对于中学生成长的意义是巨大的,对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也是不可低估的。一般的中学生并不满足一学期一本教材的阅读,而是对课本外的更感兴趣,教师要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推荐更多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在更广阔的文学殿堂中遨游。在多种课外阅读中,学生可以挣脱教室和课本的束缚,根据其爱好选择有关书籍阅读,大大增强了其阅读兴趣,开拓了视野,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平时的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尽可能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课后的学结中,要改变以往由教师包揽的做法,让学生自己对于对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进行内化整理,把新知识、新方法纳入到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形成知识与方法体系,进而达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和思想方法的丰富与发展。由此,学生会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产生探索新知识的内在需要,不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

潘兆宏,教师,现居广东紫金。

上一篇:例说细节解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汉口竹枝词》中的汉口市井文化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