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数学,就该“滚出”高考

时间:2022-05-24 09:56:54

这样的数学,就该“滚出”高考

海明威说:“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我想,海明威这句话也可以这样理解:那些我们看似最强壮的地方,却可能藏着我们最深的伤。

有这样一个很有意思且耐人寻味的现象:国人眼中的“学渣”到了国外,可能在社团和实践活动中能力并不突出,但在数学这门学科上,却摇身变“学霸”。只不过这种“学霸”的感觉,是建立在惨痛的回忆上的。

不由想起了微博上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话题:数学应该“滚出高考吗?不出所料,有七成的年轻网友赞同“数学‘滚出’高考”这一观点。而我也认为,是时候让这种“功利数学”“压榨数学”离开高考这个舞台了!

数学,本是一门基础学科,但如今,在高考大军的逼迫下,越来越多的人把数学“物化”“异化”成考取名校的捷径,而数学也演变成为了极端功利化的工具。有关数学的考试可谓种类繁多,除去高考和会考,竞赛也成为学生们眼热的对象。而“竞赛热”这种现象,其实更多反映的不是学生对数学的热爱,而是在竞赛获奖、高考加分前提下的功利化选择。难道那些每天深居简出的“大神”,以及神情迷离泡在题海中的“题霸”,真的就是我们所说的“数学天才”?

有人曾用很犀利的语言评价我国的数学竞赛:老师用填鸭式的方式让学生十三四岁就学完大学四年的课程。而实际上,我们的数学正是凭着填鸭式、超负荷的授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完本应咀嚼很久的知识,获得所谓的“超强的数学能力”。但“超强的数学能力”并不能掩饰学生缺乏创造力、知识面匮乏、动手能力差的“高分低能”的事实!那种功利式、压榨式的数学。严重透支了学生对数学的感情,曾有无数考生在高考结束后发誓“一辈子不想再学数学”。

据统计,我国青少年得过国际奥数金牌的选手几乎没有一个人再从事数学研究。有记者曾采访过一个国际奥数金牌获得者,问他将来会不会从事数学研究,这个选手坚决地说:“不,绝对不会!”数学这块“敲门砖”就这样被弃之门外,这难道不是当今这种功利化、压榨式数学教育的悲哀?

数学家丘成桐说:“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根本没有清晰的概念,只是做题的机器,这样的教育体系,难以培养出数学人才!”再让这样的数学肆虐在高考的舞台上。真正的数学精神,何时才能生根发芽、茁壮生长?

已彻底异代为功利化敲门砖的数学,请“滚出”高考吧!

点评:作者将锐利的笔触伸向了当今被异化为功利性工具的数学,阐述了这种数学对学生的兴趣、成长所造成的严重伤害。文章由海明威的话切入,然后对海明威的名言作了反向的解读,表明数学一时的“辉煌”并不能掩盖其背后的惨痛。文章中提到的奥数金牌选手“绝对不会”去从事数学研究,让我们看到了当今数学教育最真实的一面,非常有说服力。当然,最可贵的是,作者并不是要否定数学这门学科,而是将矛头都指向了当今“功利化…‘压榨式”的数学教育,我们也就能体会到作者让“数学”滚出高考的良苦用心了。

上一篇: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优化策略初探 下一篇:“光棍节”里网购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