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市场化的华衍样板

时间:2022-05-24 08:21:10

水务市场化的华衍样板

华衍水务在成功地提升了吴江的供水量的同时,也因水价成本倒挂面临着很大的经营压力。在水务市场化改革中,如何找到用户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平衡点,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太湖流域的居民不会想到,他们有朝一日会为喝水的问题发愁。自从2007年蓝藻在太湖流域大面积爆发后,自古以来都是富庶之地、鱼米之乡的太湖沿岸地区的居民,突然很无奈的发现,喝水问题竟然变得无比严峻。

虽然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蓝藻危机得到了控制,但是由此引发的关于饮水安全的问题却一直备受关注。位于太湖之滨的江苏省吴江市虽然并非蓝藻爆发的中心地带,但大量从其它水域漂浮而至的蓝藻,还是给吴江的饮用水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这无疑给担负着吴江全境提供饮用水的华衍水务集团旗下的吴江华衍水务有限公司提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结果令人欣慰。无论是去年蓝藻爆发的高峰期,还是今年4月份蓝藻再度爆发,吴江市的居民的饮水问题都未受到不利影响。“让吴江人都喝上优质太湖水。”华衍水务,这家因水务市场化改革而进入吴江的水务公司,实现了当初的承诺。

“我们要努力做到政府满意、百姓满意、员工满意、股东满意。”港华投资有限公司水务项目高级副总裁刘治梁对《新世纪周刊》说。

“软硬结合”的制水方略

9月23日,一场华衍水务内部的水质检测比赛在紧张地进行中。参赛的三支代表队分别来自华衍水务在内地的三个公司苏州清源华衍、吴江华衍和芜湖华衍。今年以来,华衍水务加大了水质检测管理力度,开展了技能培训、交流学习、水质控制等一系列活动,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严格执行国家水质标准,加强水质检测和水质管理。

早在2005年集团制订并实施的“华衍水务12条KSF”。其中的首要成功要素是:水质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优良的水质是供水企业品牌与公众形象的坚实基础。在集团与柏林水务的合作项目中,技术支持项目内容包括了通过引入LIMS、优化工艺等方案,保障优质供水。

“虽然我们面临着饮用水水源不断受到污染、制水生产和水质检测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等挑战,但是华衍水务始终是把‘安全优质供水、为客户供应安全洁净的饮用水’作为首要目标。”刘治梁说。

中国历来对与饮水安全问题高度重视。水利部部长陈雷在今年4月举行的“中国水与卫生高级圆桌会议”上就曾提出:“饮水安全始终是中国政府不懈追求的目标。”

2007年7月1日起,国家实施了由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修订的《生活饮用水是卫生标准》,这是《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自1985年以来的首次修订。《新标准》中的饮用水水质指标由原标准的35项增至106项,增加了71项。经检测,华衍水务旗下的苏州清源华衍水务、芜湖华衍水务、吴江华衍水务三家公司,其生产的自来水水质都完全符合新国标的要求。

除了在人员培训,提高制水的科技含量等“软实力”上下功夫外,华衍水务还投入巨资,对水厂、管网等硬件设施进行改造。

吴江原有22个小水厂。分布于吴江各乡镇,这些水厂工艺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水源质量高低各异。2005年吴江华衍成立后,不断投入对供水管网和净水设施进行技术改造。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区域供水一期工程供水能力已不能满足用水需求,大约有15万立方米/日的供水需要靠镇级水厂提供。为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2006年,吴江华衍正式启动了区域供水二期工程,工程总投资约5.5亿元。经过建设者的努力,吴江市区域供水二期工程已于2008年6月30日正式建成通水,供水能力从30万立方米/日提高到60万立方米/日,这标志着150万新老吴江人都有条件喝上高标准的优质太湖水了。

“按照我们跟政府的协议,二期工程在2009年完工即可,但我们在2008年6月就提前完成了。”吴江华衍水务总经理顾鸿自豪地表示。实际上,能如此迅速地完成净水厂的扩建和78公里供水管网的敷设绝非易事。由于吴江市原有的输水管网系统都是枝状布置的,这既不利于节约能耗,供水安全性也不强。在建成环状网后,大大提供了供水安全性,节约了能耗。

民生视角下的水价悖论

勿庸讳言,华衍水务之所以进军内地,是因为看中了中国水务市场巨大的潜力。仅从供水来看,其年产值2010年就将达到1500亿-2000亿元。整个水务市场年均增长将在15%左右。而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吴江市,对用水的需求量年增长甚至超过了20%,这就意味着这是一个具有巨大利润空间的市场。

城市供水作为重要的公用事业,水价是水务市场化运作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其定价依据是1998年由原国家计委和建设部的《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该办法中明确:城市供水价格由供水成本、费用、税金和利润构成。

然而,我国长期以来实现的是低水价,福利水价,虽然近年来各大中城市相继上调了水价,但现行水价仍然未能完全反映自来水作为稀缺资源的价值和水务企业的制水成本。据调查,我国居民水费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不足1%,而世界平均水平约为2%。据世行等机构研究,水费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在4%左右比较合适,既能体现水资源的稀缺性,提倡节约用水,和谐发展,同时又可以使水价逐步随水务走向市场化,供水事业也才能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随着我国水价改革措施的不断出台,水价上涨趋势仍将继续。

但是,在水源污染越来越严重,制水成本逐渐提高的情况下,如何把水价的制定与企业的成本变化很好的结合起来,一直都是政府和水务企业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

“现在的情况是水价严重倒挂,我们企业的运营压力也越来越大。”顾鸿说。水务行业要求企业前期要有巨大的投入,但回报期则比较慢。港华投资水务项目高级副总裁刘治梁表示,他们在投资中国水务市场时,曾估算过,需要10-13年企业才能开始赢利。在这之前,企业都要亏本经营。以吴江华衍为例,二期工程投入5个多亿,每年光利息就是几千万,这无疑对企业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我们计划涨价,但很多居民不理解,以为我们搞垄断经营,随意提价,实际上他们不知道企业的苦衷。”顾鸿说。

实际上,中国大部分的水务企业都面临相似的难题。中国现有供水企业具有区域经营分散的特性,一般为当地的市政企业,售水量难以实现大幅增长;而自来水作为公共品,价格由政府控制。一份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1-5月,全国水务行业税前利润率为-1.17%,其中,供水行业和污水处理行业均呈现亏损。

“政府行政定价的过程中忽略了市场因素,水价偏低造成水务企业政策性亏损。”一位业内专家说。就眼前来看,与成本严重背离的低水价对普通百姓是一种利好,但长期看,企业长期亏损,可能导致为市民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降低。

正是由于看到了水价倒挂造成的弊病,2008年4月1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成本处处长唐铁军在出席“2008城市水业战略论坛”时透露,各地已经将水价列入涨价目录,会在今年择机推出水价涨价的措施。

唐铁军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正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修订《水价成本监审办法》,采取社会平均成本的方式来获得水价的一个公允价格。但长期来看,水价上涨成为趋势,不过会将不同收入群体考虑在内。具体来说,水价制定不会依据收入群体差别来定。不会制定所谓“低收入家庭水价”、“中等收入家庭水价”等方式,而是制定一个社会平均水价的方法,同时政府会采取对低收入家庭加大补贴的方式来减轻水价上涨对低收入家庭生活的影响。

在华衍水务集团举办的“2008年水质管理论坛”上,一位业内资深专家指出:“水务作为公用事业,政府应该加大投入,以缓解居民和企业的压力。”他表示,在很多发达国家,水都是政府行政定价,政府会依据行业平均成本确定水价,一般确定一个较低的价格,中间差额将由地方财政向水务企业进行政策性补贴。

上一篇:动力与油耗,主流B级车金秋博弈 下一篇:从“硬扩张”到“软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