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油画风景画中的诗意化表现

时间:2022-05-24 08:00:58

论油画风景画中的诗意化表现

摘 要:风景油画中的诗意化表现显露着画者个人的真情实感,也表达出画者对现实生活的真知灼见,更反映出画家对绘画语言本体的探究和实践意识。

关键词:风景;油画;诗性化;表现

中图分类号:J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046-01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重要的理论。从19世纪的印象主义对光色理论在绘画中的实践到20世纪的现实主义绘画的变革,我们不仅看到风景画如何经由古典传统转向现代审美典范,也看到了油画风景画在诗意化表现方面的不断追求。上世纪90年代初,家用电脑、摄像机、录像机、VCD开始在中国普及。随后,多媒体、互联网、扫描仪、彩色喷绘等高科技图像制造手段把人们的视觉经验和世界团团包围。艺术家如何在绘画中尤其是在以具象反映世界为长的风景油画中,如何更加以勃勃生气展现绘画性成为其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除现代、后现代主义油画强调的各种观念外,在传统写实风景油画中把诗意化表现作为作品的精神追求和情感寄托必将是一条长远的发展取向。

一、诗意化表现的方式和途径

(一)从构思到构图

一幅作品的构思到构图形式的确立深远地影响着作品本身所传达的诗性情境,它是诗意化表现的基础。若从欧洲文艺复兴到近代绘画的历史长河中的优秀作品不难看出,无论是何种题材的风景画作品,它们的构图形式不单纯是取纳空间结构,更重要的是作者想借题材抒发胸中之意,即立意。一幅具有诗性的风景油画,它往往在构图上给人以思考和想象的空间。画家在面对自然景物时,首先着意在营造意境方面。作者选择感兴趣的景,以情观景由景生情从而把看到的繁杂的景物在大脑中加工成艺术形象确定立意和表现形式。立意或是明快的、简朴的或是秀美的、苍劲的……不同立意应选择不同的构图方式和表现形式,已经成为了共识。立意与形式确定后采取相应的构图方式。从构图的规律和法则,提炼统一画面中的各种构成元素,如区分物象均衡、对比、节奏、变化统一、主次、虚实、前后、藏露等。巧妙的经营位置以虚求实、以真求神、以有求无、把无限寓于有限之中营造象外之境。在这个过程中触景生情以情观景寄情于景最后达到情景交融以景传情的妙境。

(二)色调的主观把握

色调的主观把握对于画家来说,不仅能表现当时的感受和情绪从而获取诗性美的特质,更能使观者身临其境感受画作的整体魅力,被艺术作品再次感染从而得以精神享受的传递。色彩的不同倾向——色调可传达不同的情境。色调的作用不仅是使人感受到浅表的生理感官的感受,而且可以使人获得心理和精神上的不同感受。更重要的是不同的色调还可以让人感受和联想到不同的情境。色调要富于韵律感,使色彩达到“多样的统一”,给人以调和的印象。在一幅风景油画中,色调对于这幅风景油画中的诗性表达有着很大的作用。

色调的调和是从色彩的三属性,即色相、明度和色度(即饱和度)三个方面通过艺术处理和加工而求得变化统一的。

(三)笔触精神特质的提炼

不同的笔触有不同的表情特征,同时,从古今中外的绘画中观察,笔触也是诗性表达的“浅表”元素。笔触与物体表象贴切吻合,造成很强的真实感;跳跃轻松的笔触给人以洒脱、愉快的感觉;凝重沉实的笔触给人以朴实、坚定的感觉;迅疾有力的运笔,表现出奔放亢奋的情绪;躁动狂暴的运笔,宣泄出热烈、激愤的心理。笔触成为画家性格、情趣、艺术禀赋的自然流露,强烈而直观地表现出画家的艺术风格和个性特征。正如中国水墨用笔讲究“一画”之说,“笔生万笔,笔笔相连”,“千笔万笔归于一笔”,油画用笔也在遵循着这个规律,虽然欧洲油画并未产生“气韵生动”之说,然而艺术到了至高境界,其道理是相通的。笔触的运用甚至可以是使色彩的薄厚、调子明度高低……通过点、线、面、色有机变化组合的视觉造型语言营造意境中的具体形象。

二、诗意化表现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应该认识到,油画风景作品中对所有表现对象的主宾、空间、透视、轻重等各种对比关系也突出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在这其中不乏诗意化的内涵和追求。这就需要创作者在画面上注意克服和摒弃对象平均、秩序混乱、思想模糊不清的东西。让人看不清表现内涵意蕴、感受不到诗情,是风景油画作品的死胡同。

其次,画家应该要从细微处着手,处理画面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意境是造化与心源的合一。画家要从大小、前后、虚实、远近、高低、冷暖、对比关系、视角变化、画幅大小、长短等构图的形式语言表达形式、材料运用及笔触变化等方面通过概括、加减、聚散、夸张、重叠等艺术手法的处理,给画面建造情景秩序和诗意化的思想情感,使画面有更深的精神内涵。

诗性意境的营造是绘画的灵魂也是艺术的终极目的之一。“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必由途径。而诗情的蕴酿和表达,是画意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王克举,闫平著.色彩印象语言.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第1版.

上一篇:中国古代铠甲形制的演变 下一篇:浅论以西北地理为题材的山水画的当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