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滴注谷氨酸钠溶液致皮肤坏死一例报道

时间:2022-05-24 07:36:34

静脉滴注谷氨酸钠溶液致皮肤坏死一例报道

【关键词】谷氨酸钠;静脉滴注;皮肤坏死

谷氨酸钠为氨基酸类药物,临床主要应用于预防和治疗高氨性昏迷,癫痫小发作及精神分裂症、酸血症,并可补充血钠。其主要不良反应一般认为静滴过快可引起皮肤潮红、流涎与呕吐,小儿可引起肌肉震颤,合并焦虑状态者可有心动过速、流泪、晕厥;大剂量可引起碱血症及低钾血症[1]。偶可见过敏反应的报道[2]。谷氨酸钠ph值为6.7-7.2[3]。现将我科一例外周静脉输注谷氨酸钠致局部皮肤坏死的个案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71岁,因腹胀半年,黑便3小时于2012年2月12日入住我科,入院时诊断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失代偿,脾大、腹水、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肝源性糖尿病,失血性贫血,肝肾综合征。经补液、护肝、抗炎、止血、利尿、输白蛋白、输血、抗肝昏迷、降门脉压、改善肾血流等治疗,病情反复。期间多次反复输注谷氨酸钠溶液,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于2012年8月14日20:00因再发肝性脑病予以ns250ml+谷氨酸钠23g静脉滴注,于12:00顺利输完,拔针时回血良好,局部组织无明显异常,期间未使用其他药物。拔针后1小时右脚内踝针眼处有少许渗液,因患者全身皮肤严重水肿,平时拔针后也有少量渗液,未做特殊处理。2小时后出现针眼处皮肤有3cm×3cm发白,予以50%硫酸镁湿敷,半小时后发白处皮肤逐渐扩大出现水泡,中央水泡融合,周围有约1cm的皮肤呈暗红色,至15日8:00灰白色皮肤面积达7cm×9cm,上面布满透明水泡,周边呈暗红色,且有多个大小不等的水泡,予无菌注射器抽出水泡内液,外涂喜疗妥和硫酸镁湿敷,2天后水泡破溃,中央灰白色面积6cm×8cm,周边暗红色,予以雷夫努尔湿敷,到8月23日患者因原发病死亡。局部坏死未愈。

2原因分析

2.1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处于退行性状态,皮肤老化、皮下组织疏松、血管弹性减弱,输液过程中容易出现渗透性损伤[5]。

2.2患者因原发疾病全身皮肤水肿,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局部循环差。虽然拔针时有回血,但因组织渗透性加大,不排除有药液外漏。高度组织水肿妨碍了护士对局部输液外渗的判断。

2.3谷氨酸钠为非高危性药物[4],对局部病变的认识不足,处理不够及时,效果差。患者输液部位为下肢内踝,下肢静脉回流差,容易发生外渗。

2.4患者的基础疾病危重和营养状况差,影响组织愈合。

3护理提示

肝性脑病为肝硬化病人晚期的严重并发症。患者往往同时合并有肝源性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腹水、消化道出血,出现全身特别是下肢水肿。如果下肢输液时,妨碍护士对输液外渗,特别是渗漏性液体外渗的判断。本例虽是个例,但值得我们广大医务人员思考和总结,防患于未然。在此,提请同行注意,特别是患者狂躁不安时,输注谷氨酸钠要加强观察,一旦出现异常,积极处理。避免类似情况发生。建议对于下肢严重水肿等静脉回流不良的患者,参考高危药物处理,禁止钢针和下肢静脉穿刺[4]。

参考文献

[1]任华益.实用药品名称用途用法用量速查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526-527.

[2]罗燕玲,刘幼方,蓝惠霞.谷氨酸钠不良反应1例[J].新医学,2001,32(11):659.

[3]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毛慧娜.输液外渗致组织坏死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11,26(10):5-9.

[5]吴庆英,朱永玲.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的分析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3):40-41.

上一篇:高频电扁桃体切除术56例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低钠血症76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