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浸润幼儿心灵

时间:2022-05-24 01:19:18

让传统文化浸润幼儿心灵

《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我园把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汇聚和扩大,积极利用身边的资源,把传统文化课程渗透于幼儿的生活和活动中,这对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创设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幼儿园环境

将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到环境创设中去,有助于增强传统文化的吸引力,使孩子从另一个角度接触和认识传统文化。我们融合了各地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化资源,巧妙利用活动室内外的门、窗、墙面、走廊等空间,分阶段分层次悬挂,赋予它们浓郁的民族气息。如门厅和走廊分别以不同民间艺术为特色进行装饰。蓝印花布与师幼的草编作品组合带来了浓浓的田园气息,自制的各类灯、彩绘葫芦作品,展示着民间特色工艺,主题式剪纸与各类纸伞的绝妙结合使孩子们流连忘返。我们还利用走廊的墙面和楼梯角落展示师幼和家长的手工作品,如:彩陶、草编、中国结等,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感受到民间文化的魅力和创作的乐趣。

二、寓传统文化教育于主题活动中

主题活动是围绕某一主题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它能激发幼儿深层的求知欲,对开展民族教育有着独特的价值。我们将全园性大主题和班级小主题相结合开展相应的活动。如在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时,在全园大主题引领下,遵循层次性原则,依据不同年龄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在相同主题中分别设置不同的分目标。此外,我们还充分抓住教育契机,根据幼儿园教育主题内容的特点将适合的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在其中,使幼儿潜移默化感受到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在“快乐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活动中,设计了绘画活动《龙舟》、手工活动《制作龙舟》、语言活动《有趣的粽子》、亲子活动《包粽子》、健康活动《赛龙舟》等,让幼儿在多样化的活动中提升对传统文化的情感,既增加了孩子对中国民族文化的浓厚兴趣,又加深了孩子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在游戏活动之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民间游戏是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把收集到的民间游戏分成民间体育游戏、民间益智游戏、民间美工游戏、民间童谣游戏,并在各区角中投放相应的材料。如在益智区投放了“挑绷绷”“找东南西北”“跳游戏棒”等材料,在探索区投放了“打弹子”“拉纽扣”“捻捻转”等材料,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学习;在美工区增加了泥塑、剪纸、编织等材料,幼儿在活动中大胆实践积极创新,充分展现了民间艺术的质朴美;在表演区幼儿穿上民族服装,搬弄着民间小乐器、小道具,载歌载舞,体验着中华民间艺术的美,增强了幼儿民族自豪感;在体育活动区,幼儿可以“踩高跷”“滚铁圈”“跳绳子”“跳房子”“跳皮筋”,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提高了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四、在生活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幼儿园的各个生活环节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注重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使幼儿时时处处都能感受、触摸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教育更加生活化、人本化。如:晨间律动时加入传统文化“打莲湘”;教学活动过渡环节时,玩玩猜谜游戏、手指游戏《五指歌》《体育场》等;午饭后,播放琅琅上口的民间童谣《小黄狗》《排排坐》《颠倒歌》,讲童话、传说、美德故事《嫦娥奔月》《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让幼儿欣赏;午睡起床后,播放婉转流利的民间音乐供幼儿倾听欣赏;户外自由活动时,幼儿玩《贴烧饼》《丢手帕》《小小飞行员》等游戏;离园前玩《拉大锯》《点炮仗》等游戏,使传统文化浸润幼儿心灵。

五、利用家庭、社区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为了引导家长重视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我们向家长展示幼儿园里各种有关传统文化的教学活动和亲子活动,如鼓励家长为幼儿参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提供教育资源和幼儿收集有关图片、音像资料,制作工艺品;鼓励家长在家多给幼儿讲故事、念童谣,玩折飞机、吹泡泡等游戏;常带幼儿观看民间艺人的魔术、杂技、捏面人等绝活表演,到博物馆、展览馆、公园等各类场所,和幼儿进行钻山洞、放风筝、登山比赛等活动。让幼儿多渠道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领悟其精华。

(江苏省吴江市菀坪学校幼儿园)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上一篇:家园互动,构建科学园本课程 下一篇:整合+优化,提升园所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