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产品责任法中产品范围的扩大

时间:2022-05-23 11:16:38

【摘要】(一)美国 美国1979年颁布的《统一产品责任示范法》第102条C款将产品定义为:“具有真正价值的,为进入市场流通而生产的,能够作为组装整件或者作为部件、零件交付的物品。但人体...

试论我国产品责任法中产品范围的扩大

摘要:从世界范围来看,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各国产品范畴的外延都呈现扩大的趋势,因此,我国产品范围立法也应当与科技和经济发展同步,与国际接轨,逐步扩大产品的范围。目前学界关于产品责任产品范围扩大主要是针对初级产品、天然产品,智力产品,血液、器官,不动产等,其中不动产(主要是房屋),在现实中由于房屋质量等问题引发的消费者人身或财产受损的案例比比皆是,现有的法律难以针对这一问题给予消费者完善的保护。

关键词:产品责任;产品范围;不动产;房屋

一、我国产品责任法对产品范围的界定

我国《产品质量法》第2条第2款规定:“本法所称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第3款规定:“建筑工程不适合本法规定;但是,建设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属于前款规定的产品范围的,适用本法规定。”我国《产品质量法》对产品的定义未采用“动产”这一概念,是因为当时中国的民事立法中还没有采用“动产”和“不动产”这一分类。但是结合《产品质量法》第2条第2款、第3款的规定,可以得出,我国目前的产品范围仅限于动产。

二、域外相关法律对于产品范畴的界定

(一)美国

美国1979年颁布的《统一产品责任示范法》第102条C款将产品定义为:“具有真正价值的,为进入市场流通而生产的,能够作为组装整件或者作为部件、零件交付的物品。但人体组织、器官、血液组成部分除外。”

(二)海牙公约

1972年,海牙公约《关于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的公约》规定:“天然产品和工业品,无论是加工的还是未加工的,也不论是动产、不动产均适用本公约。”

(三)欧共体国家

1985年,《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中第2条规定了产品的定义“产品指除初级农产品和狩猎产品以外的所有动产,即使已被组合在另一动产或不动产之内,初级农产品是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产品,不包括经过加工的这类产品。产品亦包括电”。

总而言之,美国和《海牙公约》对产品责任法中“产品”的界定最为宽泛,例如,美国对产品范围的规定是极其宽泛的,几乎包括了所有有价值的、可以用来进行贸易、销售和使用的物品。综合看来,美国产品责任法中关于产品外延的这种扩大性的规定无疑是有利于消费者,能够使其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这种法律传统和消费者保护意识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美国产品责任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制度的迅速发展。

三、我国将不动产引入产品范围的合理性

(一)产品责任法中的“产品”范围呈扩大化趋势

我国的产品责任法起步比较晚,《产品责任法》在1993年制定后,虽经2000年的修订,但对于产品范围的界定标准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解释,对实践中造成的操作上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在现实生活中,产品种类、产品范围的逐步扩大,与法律对产品范围的规定相对狭窄之间的矛盾已经日益明显。关于这一问题,目前,学界普遍的观点是认为我国目前的产品范围过于狭窄,关于产品范围的完善,有几种观点,包括将初级产品、天然产品,智力产品,血液、器官,不动产等纳入产品范围。具体到不动产,有学者认为,我国将产品的范围限于动产,而不包括不动产,这种方式是否正确,值得研究。

(二)不动产中的房屋符合产品责任法中“产品”的构成要件

1、不动产的定义和类型

在空间上占有固定位置,移动后会影响其经济价值的物,为不动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92条第1款规定:“本法所称不动产是指土地以及房屋、林木等地上定着物。”其中土地,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包括耕地、建设用地、林地、草原、水面、荒山、荒地、滩涂等。土地中的土沙、岩石以及地下水,为土地的组成部分。

2、房屋符合产品责任法中“产品”的构成要件

根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我国的产品责任法中的“产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要件:一是经过加工、制作;二是用于销售。而房屋,符合产品责任法中产品的构成要件,首先是经过人工建造的;其次,我国的商品房早已作为一种普遍性的商品进入了流通领域,即是用于销售的。

(三)将部分不动产――房屋引入产品范围的现实必要性

1、我国缺乏针对不动产侵权责任方面的专门性法律

上面提到过,欧盟国家未将不动产规定在产品责任的产品范围之内,是因为这些国家大都制定了针对不动产的专门性法律。而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则缺乏这方面的专门性法律,目前有关房地产的专门性法律主要有《建筑法》和《房地产管理法》,然而这两部法律都是针对国家对于建筑工程及房地产交易的宏观管理,并不是针对平等主体之间由于房屋质量不合格等问题引起的法律关系的调整。

2、我国目前调整不动产致损的法律的不足之处

(1)《合同法》

运用《合同法》对由于房屋质量存在缺陷而导致用户或其他人遭受损害进行调整时,由于合同法调整的是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相对性,当非合同方由于房屋质量存在缺陷遭受损害时,不能运用合同法请求致损方承担违约责任。

(2)《侵权责任法》

作为一般的侵权责任,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制度,而就商品房来说,其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过程是相当专业的,运用一般的生活常识难以对其进行理解,而且房产建筑时的相关资料数据也是掌握在房产商和建筑商手中,相对于房屋销售商和建筑商,商品房的消费者处于弱者的地位,在这种不对等的情况下,这种举证责任其实是非常沉重的。

(四)将部分不动产――房屋引入“产品”范围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1、产品责任实行严格责任的归责原则,减轻了受害者的举证责任负担,如前所述,在由房屋质量问题引起的损害中,作为受害者的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按照一般侵权责任中“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原则,受害者承担的举证责任比较沉重。而根据《产品质量法》第41条、43条的规定,无论是缺陷产品的生产者还是销售者,对直接责任的承担均适用严格责任原则。《侵权责任法》对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做了进一步明确,规定对于生产者应当实行严格责任原则;对于销售者应当实行过错责任与严格责任相结合的原则;运输者、仓储者等第三人承担的是过错责任。这种归责原则对于受害者而言是十分有利的。

2、《侵权责任法》中关于产品责任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规定有利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侵权责任法》第47条规定:“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在实践中,很多开发商和建筑商为节省成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偷工减料,建造不符合标准的“豆腐渣”工程,最终使消费者蒙受人身和财产的巨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开发商或建筑商的故意行为,补偿性赔偿不能有效惩罚其恶意行为,应当使消费者获得相应的惩罚性赔偿,一方面可以有效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弥补其损失;另一方面,可以对侵权人产生惩戒的效果,进而在整个社会上产生威慑效果。

四、将不动产引入产品范围的相关建议

(一)应将《产品质量法》中“产品”定义中的“用于销售”改为“用于流通”

《产品质量法》中将“产品”定义为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对于“用于销售”,“销售”通常被理解为是为了经济目的而将产品以出卖的方式交付他人的行为,销售通常是为了营利,就会使很多生产者以自己销售产品没有营利为由逃避法律责任。具体到不动产,实践中,并非所有的房屋都是“用于销售”的,例如房屋租赁,不能算做严格意义上的“销售”;又如单位福利房、安置房等,并非是以销售为目的的,如果单纯将产品定义为“用于销售的”,那这些情况下的房屋就不能划入产品责任中“产品”的范围了,而这些情况下的受害者的权益自然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

(二)引入产品范围的不动产目前应只限于房屋

如前所述,不动产包括房屋屋、林木、尚未与土地分离的农作物等地上定着物等,而其中房屋符合产品责任法中“产品”的定义,且在现实中也符合“产品”的流通性质,因此,在现阶段,产品责任法中的“产品”应当只包括房屋,排除其他的不动产。

上一篇: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探究 下一篇:浅析沟通对基层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