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必须加强人文教育

时间:2022-05-23 11:05:01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必须加强人文教育

摘 要:语文是职业学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职校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应在语文学科里获得一种深厚的人文修养。语文教学能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自我,提高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平。因此,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入手,在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

关键词: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人文教育

21世纪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具有它的特殊属性,这种特殊属性决定了职业教育的特色之一就是它的市场导向性。这种市场导向使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由此,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缺少必要的人文涵养。这与我们的教育目标相差甚远。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使学生不被时代大潮所淹没,需要彻底改变教育理念,将人文教育的思想渗透于职业教育的每个环节,这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做人的需要。人文精神,是可以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实践来逐步探索体会的。

语文是职业学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它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学应为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一切思维和技术设置平台,使人类及其思维和技术在语文设置的“平台”上获得更大的发展。职校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应在语文学科里获得一种深厚的人文修养。

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学能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自我,提高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平。因此,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它是职校德育教育的思想源泉,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沃土。那么究竟何为人文教育呢?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包含下面两层含义:

一是语文教育的内容具有人文性。语文教育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丰富的思想性。包括哲学原理、自然事理、社会伦理、人生理想、民族意识、思想方法、良好习惯等,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范畴。二是情感意向性。语文教材中凝聚了人类丰富的情感(喜怒哀乐、悲欢离愁、亲情、友情、爱情、爱国之情、正义感、理智感等)和个性心理品质(如兴趣、动机、意志、性格、气质等)。三是美感性。语文教材集结了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和实用文章,包含了美的各个领域和各种形态,如人性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

二是语文教学方法具有人文性。语文教学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不是对立的两极,而是呈现出主客体交融的趋势,主体必须积极调动自身的思想感情才能进入客体,达到对客体的真正理解,同时客体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也对主体进行渗透,所以语文教学较其他学科更看重的是感悟和想象。钱理群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感悟的文化,它不同于偏于分析的西方文化。”然而科学主义思想观念在教育范畴演化为重理轻文的现象,具有人文性质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被自然科学化,使文科教学向理科教学模式靠拢,即把教学内容客观化,淡化人的主观情感因素;崇尚理性知识结构,忽视感悟与想象,它使本来诗意的、审美的、情感与想象的、以形象思维为内核的语文教学向工具化、机械化、标准化、逻辑化转向,导致人文精神内蕴、人文价值体系包括理想信念、审美趣味的丧失。

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或多或少地能够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但长期以来的教育改革并没有使职高的语文教学有过根本的改变,和普通高中没有什么区别,这固然是由职业教育的特殊属性决定的,但缺乏思想上的认识还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必须结合职业学校固有的特点,对语文课堂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那么,目前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又如何呢?

我们知道,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而在这三者当中,教学内容虽不具有唯一性,但总从体上来看却是固定的。而教师和学生,无论从角色还是地位来看,教师都是处于主动地位的。因此,教师必须在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行为动向,才能在教学中达到自己期望的目标。

从总体上来看,学生的文化基础都比较薄弱,从入学成绩来看,大部分职校生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偏课现象严重。比如:笔者所教专业的学生,他们大多只是冲着学习一技之长才走进了职校的大门,对数学、语文、英语这些基础课根本提不起精神。有人甚至称“英语”为“鸟语”,既然听不懂,索性也就不听了。语文虽然还好一些,但一些学生连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不具备,更不用说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了,课堂上只有一些故事性的东西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要想在这种状况下实施人文教育无疑是对语文教学的一个更大的挑战。但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和人文教育的实施并不冲突和矛盾,正如韩愈所说,“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只要运用适当的方法加以正确的引导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电子专业实训课堂教学研究 下一篇:提高德育实效性“四宜”“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