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三重含义

时间:2022-05-23 05:10:33

[摘 要]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之“别”,包含了“留别东鲁诸公”、“离别君王”、“诀别于权贵”等三层含义,可分别视为“别”字的表层义、隐含义和主旨义。

[关键词] 梦;留别;离别;诀别

对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主题,时至今日,研究者们依然是岐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对于诗题中“别”字的理解却是高度一致、鲜有异义。不过,细味之下,感觉“留别”之“别”字,寓含多重意义。今试解之。

一、留别

“留别”乃诗题中固有之意,亦即古往今来皆无异议的“留别东鲁诸公”。殷璠《河岳英灵集》该诗又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还有不少版本的《李翰林集》题为《别东鲁诸公》。不管何种版本,“别”即“留别”,对象是“东鲁诸公”,意为以此诗作为纪念,留赠即将分别的东鲁诸公。作为一首留别诗,上述“别”意诗中几无显现,直至临近结尾,方有“别君去兮何时还”之“别君去”,也可谓切题了。综观全诗,窃以为“留别”之意为该诗“别”字的第一义,也是最表层的含义。李白以这样一首特殊的留别诗赠别东鲁诸公,其意一为与诸公道别,二为向诸公倾诉心曲。作者通过梦游的方式,将自己仕途的失意,人生的感慨,长久以来郁结于心中的愤懑,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

二、离别

依然围绕“别君去兮何时还”一句讨论。“君”,亦可理解为君王。“还”者,归也,归返之意。故该句之意自然就是:已经离别君王了,何时才能重返他的身边。据此,“还”的自然就不是东鲁,而是京城了。诗人“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功业理想未就,用世之情未泯,虽被赐金放还,但并没有因一时的挫折而心灰意冷,而是“未尝一日忘君”(《唐宋诗醇》),“遥望长安日,不见长安人”(《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迫切渴望再回到君王身边,再展雄才大略,实现其宏图伟业。作如是理解,还可以通过“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二句得到佐证:暂且将白鹿散放于青崖之间,待到须行之时,再骑上它访诸名山。“且放”正说明作者无意毅然决然的求仙采药、山水逍遥,其间隐隐包含了期待和希望;而“须行”也说明现在还不是行走的时候,还须等待。所以,这几句表现了诗人满怀希望,期待君王再征入朝,重新委以重用的迫切心情,隐晦的表达了对功名事业的执着追求。因此,“离别”可谓“别”字的第二义。

三、诀别

回到文本之中,探求《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梦境的意旨,不管是“反衬说”,还是“映射说”,都离不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二句,历来诗评家也都以此二句为全诗的诗眼,它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唱出了作者蔑视权贵的最强音。不事权贵,自然就是与权贵诀别。这便是诗题中“别”字的又一含义。它是隐含在诗意之中的,而且是用来直接表达诗人愤激之情的。问题是,从头至尾反观全诗,在梦境中又丝毫没有关于“权贵”的内容。从结构上看,此二句的出现,明显给人一种突兀之感。既如此,“诀别权贵”之意又是从何而来呢?总不会是作者意乱神迷的呓语吧?答案还须回到文本中去,回到“梦”里去找。恍惚迷离的梦境可以说是诗人三年宫中生活的体现,是诗人对统治者、尤其是权臣贵戚的清醒认识。作者写梦境的笔法是真实的,但梦境却是虚幻的,因而即使是作者在梦里表现了现实,那么现实也是虚幻的,故“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以幻梦的破灭表现了对梦境的否定,对现实的否定,进而直接表达出与现实的决绝态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凌空飞来之笔,道出的是愤愤然之气。以作者不屈己、不干人的傲岸个性,焉能与群鸡争食、与恶虎谋皮?所以,“诀别权贵”之意虽在篇末出现,却有着牢固坚实的根基,有着充分的蓄势铺垫。此为“别”字的第三义,也是直接关乎主题意旨的最重要的含义。

作者简介:朱家亮(1964—),山东青州人: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研究方向:历史文学研究。

上一篇:成也仲永 ,败也仲永 下一篇:高职艺术类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