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05-23 02:55:16

国际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计量经济学》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重要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新时期,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发展变化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给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相关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我校国际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对有效的课程教学改革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教学改革;策略

作为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计量经济学》对于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经济管理相关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较强的经济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旨在运用基本的经济学知识对实践的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进行数量分析,以研究经济现象的发展趋势以及经济问题的解决办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贵州财经大学国际学院在开展《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比如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单一等,都制约着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教师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促进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趋势,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满足社会和企业发展的要求,从根本上提升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实效性。

1 国际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1 课程难度大,学生缺乏重视

《计量经济学》是数学、统计学和经济学三门学科的结合,教学内容比较复杂,尤其是在经典线性回归理论部分,需要用到矩阵、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的大量知识,这对于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而言具有很大的难度。相关调查显示,有超过90%的学生认为《计量经济学》课程知识学起来比较困难。同时,目前还有很多学生对《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计量经济学不仅学习难度大,而且对以后的工作学习等都没有太大的用处,学不学都无所谓,导致部分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时功利性较强,为了考试而应付,投入的学习精力较少,严重降低了该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

1.2 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实验教学内容不足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基于实验的综合性学科,但是目前该校国际学院在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上还缺乏科学性,过分重视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教学,没有设置相关的实验和实践教学课程。同时由于课时以及教师教学能力的限制,导致《计量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仅仅停留在课堂上的基本数学模型分析以及检验推断等简单的实验内容上,只采取EViews经济学软件进行实践教学,严重影响了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1.3 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

在国际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尤其是对于经典线性回归这部分内容,课程前后之间逻辑联系较为紧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较为注重课程内容的连贯性与系统性,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就会选择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填鸭式的传授,过于强调公式的推导和证明,的教学内容都在的过程中完成,忽视了这一过程中数学方法和统计学方法等的应用技巧,导致学生难以提起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课堂教学质量下降。

2 国际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2.1 重视实验教学,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为了真正实现《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进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实验教学,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针对目前学校对《计量经济学》实践课程缺乏重视的现状,需要学校及教学转变观念,建立必要的《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选取适合本校相关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需要的经济学管理软件,除了EViews之外,还要在实验教学中增加。同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验进行充分的结合,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所学计量经济学知识对某一项目进行建模,进而锻炼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对相关软件的操作水平,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对相关专业人才的要求。

2.2 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

为了切实提高《计量经济学》课程改革的有效性,首先就要完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使课程设置实现多样性和层次性要求,满足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的需求。经济学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计量经济学又是集微观经济学、统计学、概率论、高等数学等于一体的学科,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一定要保证在做好先导课程的教学的基础上,再进行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提高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的层次性和系统性,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使课程改革的实效性也得以提升。

2.3 改革教学方式

《计量经济学》本身教学难度就比较大,学生理解起来也非常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探索高效的教学方式,将枯燥的理论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比如教师可以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实验教学进行融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机会和空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选择与课程内容及学生实际联系紧密的案例来组织学生研究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搜集数据并做具体的研究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强化学习效果。

3 小结

《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进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到目前该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困境和问题,进而根据专业特色和学生实际优化课程设置,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计量经济学》课程改革的有效性,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于婷婷,乔鹏亮.应用型大学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钦州学院商学院为例[J].新西部(理论版),2015,09:36-37.

[2]李.高校《计量经济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19:24-25.

[3]陈国平,张勇.实践教学法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讨[J].考试周刊,2014,44:12-14.

上一篇:论提升企业现金流管理水平的主要对策 下一篇:浅谈高职会计专业实训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