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加工经营思路

时间:2022-05-23 01:28:59

农产品加工经营思路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但在农产品深加工上是个小国,农产品深加工没有占到农产品总产量的12%,这与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大国极不相称,与发达的农业国相比差距较大。以玉米为例,美国深加工量占玉米加工量的20%以上,品种超过2000个;而我国玉米深加工量不足玉米加工量的9%,品种只有100多个,仅为美国的1/20。

随着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工作节奏加快,人们对农产品半熟食品、全熟食品需求量越来越大。以广州为例,2006年居民对农产品半熟食品和全熟食品的需求量不到产品总量的10%,到2008年,其需求量已超过总量的25%。如今人们不仅对熟食品需求总量增加,且品种范围扩大,过去只集中在谷类、豆类等几种主要粮食产品上,现在几乎囊括所有的农业食用产品。这充分反映出农产品深加工在我国市场前景非常好。

加工不只是为农产品找出路、找市场,把产品推出去,而是为其增值、增效,为经营增加新的财富。农产品进行加工,哪怕是简单的粗加工,都容易形成特色,实现增值、增效;粮食加工一般可增值1~4倍,棉花加工可增值2~4倍,禽畜加工可增值1~3倍,薯类加工可增值3倍以上。农产品深加工是一项非常有“钱图”的产业,难怪专家说,“农产品深加工是取之不尽、开发无边、增效无底的黄金产业。”

农产品加工虽有市场发展前景,但并不等于只要一加工就有市场,有钱赚。根据我国目前市场需求情况,农产品加工不能在表面上做文章,应在“深”字上下功夫。

1.要深入分析市场,找出市场的新需求点 从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市场来看,简单、粗放式农产品基本饱和,有个性和民族特色的农产品加工还非常缺。因此经营者应该深入市场调查,从多层次、多类型的消费中找出新的需求点,推出适应市场的农产品。如,贵州凯里市的谢志新虽有祖传的竹织工艺,但由于过去只加工箩筐、簸箕等简单竹织产品,粗放式的竹品加工,一根中等竹材加工后,扣除成本只有几元钱的利润。后来他通过对市场调查分析找出了新的需求点。于是他改变竹品加工方向,专编织动物之类工艺礼品,结果不仅产品在国内外畅销,而且大大增值、增效;同样一根竹材,加工后,扣除成本,可赚利润100多元,是过去的20多倍。

2. 在“变”上下功夫,创出卖点 农产品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把它深加工成轻工、化工、医药、食品后,其产值可以倍增,作为小本经营,受设备、技术等条件限制,很难从这些方面闯出市场,但它可以在产品品质改变、形状的变化、包装的花样、民族工艺改进上下“深”功夫。在这些方面,只要找出或创出市场卖点,就会赢得市场。如内蒙古兴发公司针对养鸡易、卖鸡难的现状,经过开发推出140多种鸡深加工产品,仅鸡肉就有8个品种(卖点)。鸡食管和气管以前在国内卖400元一吨,他们通过深加工后,将其穿成串在日本卖到1.2万元一吨,“拆零件”拆出大市场、大效益。

3.在“绿色”上做文章,迎合人们“保健”需求 人们对产品需求,已从过去的“温饱型”阶段进入了“环保性”阶段,即“保健型”阶段。以农产品加工成食品为例,过去人们对其需求是以生存为主,现在人们,特别是城市居民对其需求,不仅讲究味道,更注重营养保健。市场需求变化、人们消费追求改变,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农产品加工者,改变加工思路,从有个性特点的绿色产品上做深文章,加工出符合人们保健需求的产品。以农产品加工成食品为例,目前从市场行情来看,在北方,用辣椒(含很高维生素C)作调料,开发出来绿色休闲食品态势不错,其利润较高,毛利在50%以上;在南方,由于物种比较丰富,开发、加工的保健、休闲食品范围比较广,种类也比较多,其中像野菜、杭白菊、竹笋、金银花、灵芝等农产品加工后的保健、休闲食品比较受欢迎。

4.逐步扩大业务,滚动发展 对于一般农户来说,从事农产品加工存在技术力量不强、资金不够、市场拓展难度大的问题,搞加工难以一步到位,此时以稳扎稳打为好。湖南耒阳西乡的邓运,是当地红薯种植户,每年收红薯超过15吨。2006年前,他是直接卖红薯,最高年收入不到8000元。2006年他试着把红薯磨成淀粉卖,结果收入翻了一番。2007年他建了个小加工厂,把所种红薯全部加工成红薯粉丝,薯渣酿酒,自产自销,当年收入超过3万元。2008年,他购买了外包装,把加工出的薯粉丝精包装后再卖,结果当年收入超过4万元。2009年,他开始收购部分红薯加工,并代销其他农户加工的淀粉和粉丝,当年收益超过10万元。

上一篇:订单农业签约履约应更规范 下一篇:大学生“子承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