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开展课外阅读的几点做法

时间:2022-05-23 12:47:09

农村小学开展课外阅读的几点做法

2011年版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是: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培养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六年能背诵优秀诗文70首(篇),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

据了解,在现今的农村小学,能达到这个要求的学生不到一半,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基本没有什么课外阅读,对郑渊洁、杨红樱、曹文轩等儿童文学作家没听说过,对马小跳、青铜葵花等儿童作品中的人物一无所知。根据自己多年在农村小学任教语文的经历分析,造成农村学生课外阅读量少,读书氛围不浓的原因,主要受到阅读氛围、书源、阅读时间、阅读方法等因素的制约。

让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已成为教育界和有识之士的共识。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阅读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眼界,更是提升品位,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现在,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孩子也已具备了比较优越的阅读条件。怎样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条件,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成了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通过多年探索,我校从农村小学的实际出发,摸索出了一些较为有效的经验。

要让学生课外阅读,首先要解决书源问题

我校学生阅读的书籍来源,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是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学校图书室全天对学生开放,每个学生都有一张《借书卡》,一次可以借一本;二是学生自购自带的图书,学生自带的图书,主要集中在班级“图书角”,供全班学生交流借阅;三是社会捐赠的图书,摆放在学校各个楼层的“绿色书吧”内,学生可以随时阅读,也可以借阅;四是电子图书,学校建立了电子阅览室,全天对学生开放。

有了阅读的书籍,还要让学生有时间阅读

现在学生在校时间一般不超过六小时,课程安排也是满满的。为了让学生充分利用时间阅读,我们将阅读时间设计为校内和校外两个部分。

在校内,每天晨会之后,统一安排30分钟晨读,可以是学生自主阅读,也可以是集体诵读,内容以《语文》课本里的文章和经典诗文为主。中午利用午饭后上课前的时间,安排40分钟午读,内容是经典名著和优秀诗文,采用默读的方式进行。

在校外,家庭就成了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场所。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不仅仅是老师的工作,也是家长的事。我校要求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为孩子的家庭阅读创造条件。首先创造必备的物质条件,为孩子提供安静明亮的阅读环境。其次,尽可能为孩子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现在的学生家长,都接受过不同程度的教育,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应经常和孩子谈论如何学习和做人,给孩子讲一些故事。要和孩子共读一本书,指导孩子阅读,交流阅读心得,开展阅读竞赛,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当孩子有好的表现时,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不断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重视,感受到家庭的温馨。

我校语文老师每天以家庭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后,根据各自情况,开展不少于30分钟的阅读。节假日要求学生在家阅读每天不少于1小时。有条件的家庭,还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开展亲子阅读,每周不少于3次。家长用行动引领指导孩子阅读,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这两个时间段的阅读,书籍可以是自己的藏书,也可以将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和绿色书吧的书借回去。读书要做读书笔记,并要求有家长签名。

有了书,有了阅读的时间,还要会读

为了让学生喜读书,会读书,我校每个学期都要求语文老师在课外阅读课,设计“阅读指导”、“阅读推荐”和“阅读汇报”等三种课型,教给孩子读书方法,指导他们开展正确有效的阅读。要根据年级不同,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低年级以绘本读物为主,中年级以作文、童话为主,高年级以经典名著为主。在汇报课中要组织学生交流读书的方法和感受,分享阅读的成果和快乐。

我校充分利用每一个角落,为孩子营造阅读的空间和环境。学校图书室每天都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单独阅读,或者由班主任或语文老师组织进图书室阅读。课间可以在教室阅读,也可以在学校设立在楼层平台上的“绿色书吧”中阅读,也可以到学校的计算机室和电子阅览室自由阅读。

学生有了阅读积累,还要让他们有展机会,激发更大的阅读兴趣

我校每个学期都开展“悦读节”系列活动,按照不同年级,分别开展“最精彩的一段话”、“最美读书笔记”和“最爱读的一本书”主题评比活动。低年级让孩子结合自己读过的绘本读物,用文字(一年级也可以是拼音)或漫画的形式写一段话,可以是概括读本的内容,也可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中年级在阅读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辅导,要求制作读书笔记,内容可以是摘录精美词句段落、作者(作品)推荐、作品人物介绍,也可以是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悟。读书笔记的制作,还要求学生学习排版,设计边框,并附插图,考虑图文的搭配,讲究整体效果,为以后的手抄报制作奠定基础。高年级要求学生读完整的一本书,读完后撰写读书笔记,写下我的阅读故事、读书经验,并要求制作读书手抄报。

学校每个学期都开展这三个主题活动。每个班在教室外墙窗台下面的瓷砖上,都开辟了“学生作品展示区”,集中展示学生的阅读作品。学校橱窗专门开辟了“阅读专栏”,展示学生的精品。学校每个学期都开展“读书小明星”评选活动,把他们的照片、读书座右铭、读书故事,以及推荐书目,在“阅读专栏”展出。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热情,把学生的阅读行为从“老师要我读”,变成了“我自己要读”,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 南京市高淳区上谷小学)

上一篇:有效运用体育器材的教学思路研究 下一篇:先学低入?互动分享?开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