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时间:2022-05-23 05:20:06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112-01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里应当有一种高度的言语素质,有一种对词的高度敏感的气氛。”这里所指的“一种高度的言语素质”,想必就是现时所谓的“语感”吧。其实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指出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表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长期以来,一些学者专家和许多语文教师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语感”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致成了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热点。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1 什么是语感?

语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语言交流中对词语表达的解释,使用习惯等的反映”。可见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知和丰富的理解,是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问题,老一辈教育家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中对语感作了描述:“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

2 语感训练的意义

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曾说“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语感更是被提到空前的高度:“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的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由此可以看出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支点和中心任务,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和突破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

2.1 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支点和中心任务。 2001年教育部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些都将语感培养放在语文教学的空前的高度。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支点和中心任务,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和突破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又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所在。所以要重视语感训练。

2.2 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知,使思考力得到充分发展。语感强的人可以敏锐地对语言材料的要点、优劣、情味等做出准确判断、感知;可以让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可以不假思索地运用语言顺畅地表情达意;写作时意到笔随;乃至构建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及风格,拥有自身的言语世界这其中,蕴积了强烈的创新潜能及无限的思维意识。而学生往往咬文嚼字,望文生义。如“田园”仅仅理解作种田的地方,而没能想象那一派和谐优美的农村自然风光;“春雨”仅仅理解为春天的雨,未能联想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可见,学生的字词句的积累太少,语言的感悟太薄弱。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感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知才会大大增强,思考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3 语感的培养

基础教育不断地改革,教育观念不断地更新,新时代的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本人认为应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3.1 积淀语文知识,提高字词感受力。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力,他们积累词语并不仅仅依靠字典、词典,而是在大量的阅读中得到的。但说话者、写作者却千方百计地挣脱语言系统的规则 ,以便把自己想要传达的内涵意义表达出来,而这往往是流动的、可变的, 具有个人倾向。学生要真正体会其中韵味,就必须有相应的语文知识的积淀。如欣赏李清照的《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个“瘦”字,写出了深秋时节多愁善感、独守空闺的妇人怀念亲人、孤独寂寞的情思,这种意味哪是字典上能查到的?一般说来,语文学习的经验越丰富 ,对语文知识理解得越透彻,就越容易对语文中的现象与问题产生直觉。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字词感受力,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

3.2 强调诵读,增强整体感知力。 古人读书,特别注重诵读。大量反复的诵读吟咏,怎么能找不到“感觉”呢?古人不是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吗?这些话确实道出了多读书的真谛,因为读书的本身就是琢磨和体验的过程。通过吟咏诵读学生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得到语言上的形象感受、感彩感受,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具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21世纪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更加发达、竞争更加激烈、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更高的世纪。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所以,新世纪的语文教学应强化语感训练,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才能使学生真正适应新时代的严峻挑战。

上一篇:语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 下一篇:学生习作能力培养的教学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