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感培养“四重奏”

时间:2022-10-29 02:33:54

“语感”一词,始见于1928年我国现代教育家夏尊所著《在我国文科教授上最近的一信念――传染语感于学生》一文。文中讲:“一般做教师的,特别是国文科教师,对于普通文字应该比学生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对于文学应有灵敏的感觉,姑且命名这感觉为语感。”浙江师范大学王尚义先生在借鉴别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语感”的内涵作了这样的界定:“语感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的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由此可知,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言素质的核心因素。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吕叔湘也认为:“语言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而“语感”的培养或许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途径做如下的探讨。

一、品词析句,感悟语感

咬文嚼字、体味语言是语感训练的关键环节。阅读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品评词句的妙用,从而产生语言的感知能力。特别要在课文中抓住那些重点、精美的词句作为语感的培养点进行比较、揣摩、欣赏,进而透彻理解,使学生对它们不仅仅是有所感觉,而且能与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就能更深地感受与理解。如《草地夜行》一课中描写老红军滑进泥潭中的情景,用了“一沉”“一顶”两个词,引导学生去挖掘这两个词中的丰富内涵,让学生体会“一沉”意味着什么,“一顶”的结果会是怎样的。经过这样一点拨,老红军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深深地教育、感染了学生,从而使学生产生语感。

二、创设情境,引发语感

克罗齐说:“心灵只有借造作、赋形、表现才能直觉。”教学时,教师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味,可缩短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可使教材的语言文字化作有声有色的画面,从而强化学生的感受。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时,让学生一边朗诵诗句一边观看录像:绿树红墙和美丽的白塔倒映在碧绿的湖水中,令人陶醉;同学们泛舟湖上,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感受着轻柔的风,正在尽情地歌唱,尽情地欢乐。通过形象再现,把学生带入诗句所描绘的意境之中,使学生在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真切感受中得到语言文字的感悟和思想情操的陶冶,从而为激活并训练学生的语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三、借助想象,强化语感

正如别林斯所说,“阅读时,你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但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因此,阅读课文时,只有凭借想象和联想才能走进作品所描述的世界,进入一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到气味、能听到声响、能辨出色彩的世界,一个活生生的、具体的、形象的世界,进而对语言文字进行再创造,去感受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意蕴和情感,获得美的感染。如在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课时,可让学生想象重阳节这天王维的所见、所闻、所感,接着让学生扮演诗人,讲述当时的心情。通过这些发散性思维,再现当时的情景,让诗人与他的作品活生生地来到我们身边。另外有些课文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也常常需要借助联想和想象来品味。

四、课外拓展,提升语感

让学生多看课外书籍,了解有关语文学习的趣闻佚事、名人名言,这无疑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大有裨益的。我不仅教育学生多看课外书,还常常创造一些时间让学生把自己看过的书带到班上来交流,并谈自己读书的体会,这种做法使孩子们受益匪浅,有效地提升了他们的语感水平。

上一篇: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有效教学的方法 下一篇:如何更好地开展小班幼儿区域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