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纪念章

时间:2022-05-23 03:45:40

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纪念章

笔者嗜好收藏,因而经常逛旧货市场。记得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初,在淄川西关大集的旧货地摊上(当时称破烂市),陆续发现并购买了几枚相同的铸有英文和外国人头像的徽章,在交易过程中,经仔细询问摊主得知,徽章的主人都是淄博西部的商家、冶头村庄一带的人。

经仔细辨识和研究,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这些徽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纪念章(又称欧战胜利纪念章),也称为乔治王・大将军勋章,是英国政府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于1920年颁发的。

纪念章直径3.6厘米;绶柄横长3.6厘米,竖长1.1厘米,绶带已失;铜质,工艺精致细腻。正面(见图)环书英文大写,意为“英国国王兼印度王乔治五世”,中间是乔治五世(1910-1936)的头像。背面(见图)是一赤身的战神(将军),手持利剑骑在一匹奔腾的战马上。战马下面是大海波涛,马蹄下踩着象征必然失败的骷髅及飞龙怪兽的盾。整个画面显露了战胜后的踌躇满志和强权即是公理的殖民扩张的本质。马的上方左右边1914-1918为一战纪年。马头上方铸有太阳,意为“日不落国”。在章的滚边铸有“NO54691”的编号(各章编号不同)与英文“CHINESE”“L.C.”,意即“中国人”,特以此标明此章是发给中国人(华工)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纪念章在淄川被发现,它清楚地表明有淄川籍的赴欧劳工和其他中国劳工一起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为英国及其协约国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劳工功建欧洲的见证。近一百年沧海桑田,现在已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经历,他们的功绩和苦难更是早已被遗忘了……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欧洲大国英国和法国被深深卷入战争之中。为了后方军工生产的需要,英法政府决定从殖民地国家招募一批劳工,中国的段祺瑞北洋政府由于加入了协约国阵线,也给予了积极配合。一时英国、法国都在山东设局招工,以英国招募为多。英国人在青岛沧口设立招工总局,在济南、周村、潍县、烟台分别设立华工招募处,淄川籍的华工便是在周村签合同后被招募成为契约华工的。按照契约规定,赴欧劳工的工资待遇是每月30法郎,国内家属每月补助大洋10块。少数担任相应职务或是有技术特长的工匠,酬劳会多一些,每月可得到80至90法郎,而家中眷属,也会多领十几块甚至几十块大洋的补贴。这种收入,在当时贫穷的中国是极有吸引力的,因而报名应募者甚众,需连续几天排队候选。

根据史料记载,约有14万中国劳工应招在一战期间远渡重洋到欧洲战场当苦役,他们绝大多数是没有文化的老实本份的农民。被招募的劳工分批集中在青岛后进行体检和编队,易换新衣,然后“砸镯子”――用铜片打上编号制成手镯,戴在每位华工的右手上,并把手放在胸前拍照,贴在证件上,凭此领取工薪,等到合同期满返国之时,才将铜手镯卸下。

第一批1600名中国劳工于1916年2月2日乘坐“香港号”邮轮从青岛经上海港口出发,经日本津清海峡渡太平洋至加拿大温哥华,登陆换乘火车后,几经辗转再乘船过英吉利海峡,经过两个多月的海陆颠簸才最终抵达欧洲目的地,由于路途条件恶劣,一些人还没有抵达欧洲大陆就已命丧黄泉。

抵达欧洲之后,他们被英法雇主分派到各个重要的军工厂和矿山工作,中国苦役承担的往往是工厂中最繁重、条件最艰苦的工种,如冶炼、煅烧、轧钢和磨砂轮等。尽管中国劳工与英法政府签订的为期三年的合同规定,中国工人在欧洲是从事工业工人和农业工人的工作,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仍然被英法安排上前线为部队挖战壕、修隧道、运送武器弹药,抢救搬运伤员和阵亡者尸体等工作,在枪林弹雨和炮火中出生入死,一些人献出了生命。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法等协约国的胜利告终,欧洲人终于盼来了和平。尽管在1917年8月14日,北洋政府大总统布告,中国加入协约国,正式对德奥宣战,并派出少量部队赴欧洲战场参战,最后也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但在欧洲的华工却没有因为是战胜国和他们对战争的贡献而受到公平对待。战后的欧洲百废待兴,重建家园仍需要大量劳工,而此时,英法政府却以中国劳工语言不通和技能不适合新的工作需要为由与劳工们解除了合同。历经两年零五个月的艰辛磨难、九死一生的这支离乡背井的中国劳工大军,就此失去了工作而难以在欧洲继续生活,不得已告别近2000多名阵亡华工同胞,提前收拾行李,带着几年辛苦工作积攒的一点钱匆匆打道回国。两年后,收到了这枚由英国政府寄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纪念章”。

据悉,包括淄川籍劳工在内的十多万中国劳工中的绝大部分幸存者最后都返回了家园,只有一小部分在英法定居下来,成为欧洲大陆上的第一批中国移民。

究竟有多少山东籍劳工赴欧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又有多少山东劳工在一战中遗骸弃置异国?我们尚不清楚。希望这些为数不多的幸存回国华工遗留下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纪念章,能唤起人们特别是赴欧劳工的后人们对中国劳工功建欧洲这段历史的深情回忆和思索,以缅怀和纪念那些为“一战”胜利做出重要贡献的赴欧劳工们。

上一篇:新课标下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下一篇:收藏人生,物我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