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代西部中小企业发展研究

时间:2022-05-23 03:33:59

后金融危机时代西部中小企业发展研究

内容摘要:后金融危机时代西部中小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至关重要。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全球步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西部中小企业应该如何理智地应对危与机呢?本文从中小企业的角度出发,从宏观战略上把握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中小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 中小企业 战略转型 产业与资本有效对接 全方位升级

金融危机对西部中小企业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下西部中小企业面临的威胁

1.市场总需求下降,中小企业的销售业绩受到影响。这场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直接影响是出口数量下滑。“次贷危机”造成世界经济衰退,国际需求下降,西部中小企业出口受阻,出口贸易减少,这使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比较高的外向型中小企业处于生产萎缩、利润下降状态,特别是东部沿海很多企业都在减产、裁员甚至倒闭。也有一部分中小企业开始转向国内市场,其实国外市场低迷的同时,国内市场需求也在下降,其原因是:受经济传导机制的影响,金融危机导致了股市低迷和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居民收入也相应减少,购买欲望不旺。由金融危机引起世界经济的动荡给消费者内心造成一种恐惧,这些已经使得以内销为主的中小企业处境艰难,甚至破产。面对市场份额的减少,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上的产品供过于求的现象更加严重,产品价格下降,企业利润空间缩小,生存难度加大。

2.成本上升,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挤压。首先,最近几年,原材料和能源的价格全面上涨,农副产品的价格也大幅度提升,导致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其次,新的《劳动合同法》要求企业为工人上足三险、支付加班费,这无疑规范了用工制度,提高了工人的收入,维护了工人的基本权益,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样也会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使企业的经营难度加大;再次,由于环境恶化,各级政府也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要求企业进行污水处理、废气回收净化等,对于排放不达标、污染环境的企业采取限期整改、依法关闭等措施,这就迫使企业提高环境支出成本。同时随着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企业为使用土地而支付的费用也在增加。

3.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近年来,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抵押担保机构少、信息不透明、信用缺失等现象,造成了中小企业不易获得银行贷款、融资渠道少、难度大、资金不足,这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伴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在世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信用风险加大,银行为了降低自身的风险,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门槛,放贷额度也在下降,这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更加困难。尽管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加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政策,但由于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会使得银行对这些政策的执行力度有限。另外,金融危机来临后,国内外市场总需求下降,原材料、能源等成本上升,企业利润空间缩小,结果使得中小企业内部融资能力也在大幅度下降。

(二)金融危机下西部中小企业面临的机遇

1.国家有利的融资政策的机遇。当金融风暴袭来时,中小企业需要的是输血式的救急资金。为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紧急行动起来,中国人民银行紧急出台了指导意见,提出了若干条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如支持金融机构发放并购贷款,及时满足中小企业合理的并购融资需求。激励和促进金融机构稳步提高中小企业贷款比重。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基本面和信用记录较好、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但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中小企业加大信贷及多元化融资支持等,这些有利的融资政策给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各级地方政府纷纷行动起来,出台了具体的融资政策,较大地缓解了企业的融资困难。各中小企业应抓住这一有利的契机融通足够的资金,适时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品的升级,实现在国内或国际市场上的产业结构转移。

2.中小企业适时进行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为了促进出口,国家大力提高了重大技术装备、部分IT产品等高科技产品和以农产品为原料进行深加工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但与此同时,财政部还取消或降低了一些非金属矿产品、煤炭、钢材等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国家在出口退税政策上的变化充分说明国家开始限制国内紧缺的、附加值不高的资源类产品的出口。除了进行产品升级,各中小企业还应积极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适当开展多种经营,为企业开拓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3.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重新分配转移的机遇。国际金融危机使得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等处于经济发展领先地位的国家的一些企业,由于国内外的需求下降,产品成本的上升、资金链的断裂等原因而艰难支撑,甚至选择破产,制造业整体处于不景气的状态。金融危机给我国的制造业布局全球市场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契机,我国的中小企业应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利用政府有利的融资政策融通足够的资金,积极进行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布局,以较低的成本并购国外的研发机构、上游的原材料供应企业以及下游的产品销售企业,以便切实地提升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售价,真正地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份额。

4.我国扩大内需的机遇。出口加工型企业的出口订单减少或没有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小企业没有发展的前景,因为我国有着庞大的市场,出口少了可转而开发国内的市场。2008年11月9日国务院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指出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利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并提出了4万亿元的一揽子建设和促进经济发展计划。同时还出台了针对具体行业的有利政策,如降低小排量汽车的契税,刺激小排量汽车的生产和消费;通过降低利率、退个税等政策拯救房市;实行家电下乡等。所有这些有利的政策措施都将是中小企业大力发展的契机,各中小企业应抓住机遇,积极开发扩大国内的市场,适当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后金融危机时代西部中小企业转型的必要性

对中小企业的研究历来都是经久不衰,但主要以解决融资问题为主,辅之以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缺少从宏观上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把脉。这样下去会导致两个结果:一个是中小企业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之间都有很大差别,提出的解决方案更多的是针对某个或是某类中小企业;一个是忽略了中小企业本身的战略考虑,有可能只是一句空话而对企业毫无实际意义。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中小企业应该思考的不仅仅是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更多的是思考战略上如何转型升级的问题,而不是企业融资。中小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实现战略转型,为以后持续快速发展打好基础。

后金融危机时代实质上是一个经济平稳过度的时期,是中小企业面临最佳战略转型的好时期。所以,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中小企业更应该清晰地认识到,这次金融危机是对全球经济的一轮大洗牌,很多体质弱的企业就被淘汰,而战略转型及时、得当的企业生存了下来,而且它们重新面临的发展空间将会更大。

那中小企业在这个特殊的背景下该做些什么呢?其实说到底还是一个战略问题。众所周知,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缺资本,而且产业结构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果能将产业与资本有效地结合起来,初步设想,产业集群就会逐步形成,产业结构就会逐渐扭转,资本的问题也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笔者认为,产业与资本相结合,以产业固资本,以资本促产业,最终实现产业与资本双能的有效对接新局面的战略新构想。一方面,希望能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宏观战略上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的战略转型思路

(一)产业模式和结构的战略调整

1.产业模式新思路。抛开行业的差异,从宏观战略的角度思考,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可以是形成实质和形式上的产业集群,人为地规模扩大化。实质上的产业集群就是产业集中发展园区,囊括一个甚至多个行业所有的利益相关战略合作企业;形式上的产业集群就是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合作企业因某些利益而结合在一起,而这个结合点就是后面将要说到的资本。

产业集群并不少见,但给人的感觉就是只有大型企业才有实力搞产业集群,事实上现在我国的产业集群也的确是大型企业的运作方式。不过,中小企业发展产业集群与大型企业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大型企业旗下的每个公司个体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中小企业,它们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领导下,迅速成长,逐步扩充集团实力。基本模式就是因集团的需要而成立很多子公司、分公司,将分工细化,反过来又促进整个集团的发展。

中小企业发展产业集群则刚刚相反。它是将所有的利益相关战略合作者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大的企业集团模式,这种集中的方式可以是真正意义上的集中,也可以是形式上的集中,而这种企业集团也只能是形式上的企业集团,可以是管理中心,也可以是资本运营中心。

2.产业模式的创新。短时间让中小企业发展为大集团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只要尝试运作模式的创新则可以为宏观战略带来明显的收益。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产业模式可以采取“大集团、小配套”的模式,而这个大集团也可以是形式上的。

政府牵头,从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在这个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时代,战略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相当重要,政府不仅需要为企业提供各方面的后勤服务,还要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发展环境。这包括政府职能的转变,经济、金融体制的改革以及特殊政策的出台等。当中小企业发展园区经济的时候,政府应该放宽用地政策,积极引导当地人民的拆迁工作,从当地整个发展规划、发展布局的角度出发,主动为企业的合理发展给予政策支持,从财税制度上给予各种优惠,尤其应该积极配合企业的融资。

集团吸纳,逐步完善集团综合配套。集团之所以是集团,还是靠集团下面的企业支撑起来的,而集团的发展也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在集团的带领下组建产业园区是最容易的。集团企业利用自己在品牌、规模和渠道上的优势,可以吸纳利益相关的企业,发展企业集中发展园区,而园区的选址最好是某个交通便利的县、镇。入住园区基本上都是与集团企业利益相关的上中下游的中小企业,上游有原料供应、加工企业,中游有后勤保障企业,下游有物流、销售相关企业,这就是所谓的“大集团、小配套”,反正集团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完善配套的都可以有条件吸纳。

中小企业主动,努力配合外加积极组建。中小企业在发展企业集团过程中有这么一种模式,就是形式上的企业集团而旗下的企业遍布世界各地,其实这个形式上的集团企业就是金融中心,或是管理中心。当然,金融中心更好,因为能够有效地解决融资问题。这种模式有两个关键点:一是需要一个“领头羊”;二是参与企业自身利益独立但彼此间不存在竞争。找“领头羊”不难,因为只要有各自利益的共同追逐点,企业是会“集合”起来的。参与企业自身利益独立的好处就是有利于内部结算而去分享共同的利益。中小企业间组建实质上的企业集团也是有可能的。同样的,当地政府以发展得好的企业为门户,增加对入住企业的优惠条件,积极招商引资来扩充当地的工业发展园区。

(二)产业资本的良性运作

1.良性运作的思路。可能有人会有疑问:中小企业就是因为缺少资本,而企业没有足够的资本,又何来资本运作一说。缺少资本,发展都会成问题,更别说是资本的运作。然而,通过中小企业自身的努力和各方面的积极配合,融资问题可以得到良好的解决。

主要措施有:一是政府给予财税政策上的优惠,放宽对发展园区经济的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并主动为其担保。这其实也是中小企业资本的隐性运作。首先,政府在给予政策支持之前必须有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作出准确评估,发展好的,转变甚至打压坏的;其次,注重转变职能,为园区经济发展提供政策便利和其他相关服务等;最后,把重点放在地方经济的整体战略布局上,让地方经济以园区为龙头,实现飞速发展。二是利用大企业的资本,为自身注入资本活力。这种方式就是在被大企业吸纳之后,大企业为了整个集团的发展,从战略上规划对资本的投入。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利用大企业的信誉来进行独立融资,大企业此时也就相当于是个担保人,中小企业背后强有力的靠山。三是挂靠某个金融中心或者资本市场,利用两者的金融优势来发展自己。四是配备专业的高级财务管理人员,这是资本运作的前提。

2.产业资本的形成。政府的财税优惠政策实质上是对中小企业的隐性融资,而这部分融资是不用花费多大成本的,只要发展好了,地方经济带动好了,这些隐性融资会更多。目前,许多资本雄厚的大企业增设小额贷款公司,降低了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标准,提高了融资额度。相对于以前,中小企业以这种方式融资更加便利,虽然目前成本有点高,但随着这种小额贷款公司的逐步增多,成本还是会下来。

中小企业之间可以成立一个金融中心,这个金融中心就是前面提到的形式上的企业集团。相关利益企业合作成立一个企业集团并运作上市,这个企业集团就主要掌控集团成员整个融资,以内外结合的方式,既对成员提供融资,又可将多余的资本投向集团外。而集团资金的来源,可以是金融机构或是资本市场,因为集团的规模优势有利于融资,也可以是成员企业部分盈利的累积。

3.产业资本的运作。提到资本运作,大多数人往往认为这是上市公司的专利,其实对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来说,都面临着如何进行资本运作的问题。随着政策、体制甚至企业的各类资源环境都在发生质的变化,中小企业也面临着扩张、竞争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得不重新定位,制订新的经营策略和运作方式,资本运作也因此日益引起企业的重视并逐渐成为经营核心。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都是从产业经营起步的,这是立足市场的前提和必要。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这种单一的产业经营将会束缚企业自身的进一步发展,要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资本经营就成为必经之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企业资源融入更大范围的资源之中,进行优化重组,实行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资本运作,充分发挥资源的最佳运营效益,实现企业规模效益的提高。因此可以说,企业从产业经营到资本经营的结合,是创业期之后的深化和飞跃。

资本运作应该为企业整体战略服务。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灵活的体制和创新能力,而并非资本运作的能力,因此企业不能像“投资控股”型企业那样,先取得目标公司的控制权,然后再去整合企业或相关产业,谋取回报。应当围绕企业已有的产品和企业将来发展的方向,有意识地选择目标公司。换句话说,中小企业是为了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而进行资本运作,而不是为了资本运作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资本运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使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使资本更快、更好地增值。因此收购、兼并、重组之后的整合,是决定资本运作效果的关键。而整合的效果又往往取决于并购双方的企业文化能否兼容。

从一些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并不缺乏资本运作的意识,羁绊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才缺乏,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和中高级管理人才,这是中小企业最致命的弱点。在原始积累阶段,我国的中小企业主要重视物质资本包括资金、技术等的积累,关心的重点也在于物质效益,而对于人力资源这一软资本却投入很少,导致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力资源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招人难、留人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的一大难题,具有专业资本管理能力的人才堪称中小企业的稀缺资源。

(三)产业与资本的有效对接

很少有人提出产业与资本对接的问题,是不是产业与资本无法实现有效对接?其实很多企业都是将资本用来发展产业,而没有很好地运用产业所创造的资本来实现资本的良性运作。产业与资本的有效对接就是产业与资本相结合,以产业固资本,以资本促产业,最终实现产业与资本双能的有效对接新局面。

1.产业与资本的对接点。产业与资本对接关键要找准对接点。其实对接点有很多,但并不都是很有效的,而产业园区以及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战略园区将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对接点。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的发展就应该向这方面努力。

产业园区就是我们所说的实质上的产业园区,它的选址不一定要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反而选择在西部,或是某个县、镇比较合适,入住园区的企业也可以是同行业的上下游企业,也可以是不同行业的企业,因为都可以享受一些公共设施,还有就是物流服务。

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战略园区就是形式上的了。成员企业由于地域、经济实力以及市场要求等各方面原因集中到一起是不现实的,那么就需要成立一个集团企业成为它们的金融中心,来管理和运作它们的资本,统筹成员企业的整个发展。这样就不会受地域、市场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了。

2.产业与资本的有效对接。产业与资本的有效对接就是,产业与资本相结合,以产业固资本,以资本促产业,最终实现产业与资本双能的有效对接新局面。中小企业以产业园区为主攻方向发展产业经济,必然会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从而带来资本的有效积累。反过来讲,资本的跟进和运作必然也会促进产业的发展。

产业与资本是一个循环利用的过程,没有足够的资本无法发展产业经济,而没有产业的兴起,就无法完成庞大的资本有效积累。

3.对接点后续的有效维护。产业经济一旦发展起来,后续的有效维护就成了重点。一方面,需要管理的跟进。涉及范围的扩大,必然会给管理造成一定压力,这就需要领导者的智慧和战略眼光。因此,涉及整个企业的方方面面,专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必不可少。另一方面,需要资本的跟进和稳定。资本的来源可以是政府隐性的融资,可以是大集团的融资,还可以是自己的有效积累。稳定资本的来源关键还是看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发展得好,各方面资本都会跟上,而发展不好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资本的稳定。

参考文献:

1.王保林.产业升级是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J].企业经济,2009(2)

2.王莉.企业集群与中小企业发展[J].企业管理,2009(2)

3.熊吉陵.中小企业改制转机的几个问题试析[J].企业经济,2008(1)

4.伍来定,石启辉.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思路[J].管理世界,2008(1)

5.张征宇.中小企业怎样获得竞争优势[J].企业管理,2009(1)

上一篇:城市电网建设项目经济前评价研究 下一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