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悟法·提升

时间:2022-05-23 01:44:55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6-0060-02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教师秉承课程理念的精神,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习作素材,丰富和积累习作素材,在读写结合活动中,通过个性化的表达,掌握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并在专题习作活动中,强化习作技巧的训练,使学生习作能力逐步获得提升。

一、联系生活实际,汲取习作素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让学生做到尽情地表达,学生必须心中要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让学生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素材。因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日常生活人和事、景和物,记录下自己经历过的点点滴滴,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和所感写下来,形成记日记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日积月累的观察活动中,生活经验和习作素材逐渐丰富,一旦需要表达抒发时,就会如滔滔不绝的江水,一泄不止。同时,教师还要授予学生观察的方法,使学生在观察时做到观察有序、有重点,懂得了对人或事物应该怎样观察,从而让学生在观察中掌握了观察方法。

例如,学生进行描写一种植物的习作活动,有一教师根据学生生活在农村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带到田间山野,让学生亲身观察、接触到许多花草树木或农作物等植物,真切了解这些植物的外形特点,以及它们的生长、习性和用途,学生通过自己亲身体验与接触,对所要描述的植物有了深刻的印象,习作时,就会言之有物,水到渠成。又如,习作活动《校园的一角》时,教师把学校中比较有特色的花坛确定为这次习作对象,于是,就把学生带到校园中,让学生先从远处看看花坛的样子,想象远望花坛像什么事物;再让学生走近花坛,仔细观察花坛中有哪些花草,有哪些树木,通过亲手摸一摸、闻一闻,把花坛中各种花草树木的形状、颜色认真品味一番,然后组成各个学习小组,在小组中说一说、议一议自己的观察结果,抒发自己的体会;最后,让学生回到教室中动笔写下校园美丽的景色,此时,学生心中已有急切表达的欲望,运用语言也富有个性化。再如,学生进行活动类习作时,教师可以利用课间活动或放学后,带领学生在操场进行有趣的游戏,在游戏之前,教师先讲解游戏规则,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在活动中要做到认真细致观察游戏的经过,游戏后,教师再让学生把游戏的经过写下来。学生在这种玩中写、写中玩的习作中,做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一方面丰富了习作素材,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个性表达能力。

二、利用阅读资源,凸显读写结合

教师充分利用阅读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研读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或课外读物,挖掘文本中语言训练点,紧扣文本中的关键词、重点句,进行细细品味、揣摩,模仿作者运用语言进行表达,感悟文本作者运用语言表达方法,汲取课内外文本丰富的语言养分,学习文本作者建构篇章的写作技巧,张扬学生阅读个性,丰富和积累习作语言;或抓住文中空白处进行小练笔,通过补白活动,训练了学生运用语言能力,使学生在习作中娴熟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在表达中放飞心灵进行个性创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例如,教师引导学生研读《穷人》一课时,当教师出示文中语段:两个人沉默了一阵。“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哦?什么时候?”“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后,教师紧扣文中两次出现“沉默”一词,让学生品味这两次意思是否相同?学生通过研读之后,感悟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巧妙之处:第一次桑娜和丈夫同时沉默,是因为渔夫回家了,渔网也撕破了,面对刚刚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的丈夫,桑娜不知道该如何把收养孤儿的事告诉丈夫,所以选择了沉默;而渔夫还沉浸在与凶猛的海浪搏斗的恐怖中,心里还很害怕,看到桑娜沉默,所以他也不说话了。文中第二次出现“沉默”一词,是桑娜把西蒙死去的消息告诉了丈夫,她正在等待丈夫的决定,所以沉默了。“沉默”一词把桑娜和渔夫的心理活动描绘得惟妙惟肖,也反映出桑娜善良的心地。学生体会了这一部分之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仿写片段,仿照文段描绘爸爸妈妈碰到比较麻烦的事时,神态、语言、动作又是怎样?必须运用“沉默”一词。

又如,品读《最后一头战象》这一片段: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文中在此留下空白,给每一个读者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教师利用这一空白处,引导学生进行补白活动,先紧扣“久久凝望”“亲了又亲”“震耳欲聋的吼叫”这些词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此时的嘎羧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正呼唤着什么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相互交流,再动笔写一写此时的嘎羧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并仿照作者写作技巧把写出的片段填补到文本中,再读一读是否通顺,然后再改一改,直至使文本内容更加具体丰满为止。

三、立足训练目标,提升习作能力

在习作专项训练活动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年段的习作目标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习作指导活动,指导学生如何立意、选材、组织材料,怎样布局谋篇,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掌握了习作方法,使学生运用习作方法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用自己的心抒各自的情感,用自己的笔表达独特的意向,真实地再现生活中的人和事,刻画出生活中真善美的事物或美好的心灵,从而使学生在习作中有话可说、有话必说,把事情经过、把人物、事物刻画得生动、具体、有条理,培养了学生习作技巧,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二活动,题目为《二十年后回家乡》,是一篇想象作文,习作活动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习作教学要求是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把本组课文学到的表达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由于学生对世事、岁月沧桑和家乡变化不易体会,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路,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叙说家乡二十年前的状况,或让学生回到家中向父辈访谈家乡二十年前的情景,以及这二十年来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对二十年前萧条、落后的家乡,发展到今天繁荣、热闹且工业化的家乡,就有了初步的印象,这种变化促成学生展开想象,激发了学生进行表达的欲望。教师接着引导学生紧扣题目的要求,根据家乡的现状,具体想象二十年后家乡是什么情景,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叙述,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了相互交流,教师巡视点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选择正确、符合事实的材料,并提醒学生在习作中注意运用本组课文学到的表达方法,把自己对家乡热爱的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

在习作鉴赏与评价时,教师引导学生评价自己或其他同学的习作,是否做到丰富又合理的想象,是否表达出对家乡热爱的情感,并进一步进行习作指导,引导学生自改、互改习作。学生在专项习作活动中,培养了运用习作素材进行布局谋篇能力,拓宽思维想象空间,凸显了学生的个性表达。

上一篇:自动化技术在油气储运工作上的应用 下一篇:情趣性学习资源开发的几个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