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社会经验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1-16 11:38:55

积累社会经验的重要性

积累社会经验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可见,平时重视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是学生增强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如何帮助中学生广撷博采,积累写作材料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五个途径予以引导、鼓励。

一、观察积累

写作的源泉是生活,生活离不开环境。丰富多彩的自然、社会环境与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实践是学生取之 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但客观存在的环境万物与丰富生活的种种特色,只有靠观察才能发现、掌握与积 累,才能形成写作的素材与题材。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从作文角度说,观察就是有意识 、有目的的知觉自然或认识社会现象,从中获得写作的材料。观察的过程,便是积累材料的过程。因此,中学 生要养成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观察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并要把 观察的所得、所知、所感的各种细微特征及时记录、随时积累,才会使材料越来越丰富,写作时便能厚积薄发 ,得心应手地选择材料,正确立意。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要侧重方法的指导,通过课内分析讲解、课外观察示范等,教会学生由整体到部分的 全面观察、捕捉事物特点的集中观察,由此及彼互相对照发现异同的比较观察等,从中准确认识事物,把握事 物特征,发现事物变化规律。这样积累的材料,既具有丰富性,又具有准确性。此外,还要教会学生多角度、 多侧面观察,如正面和侧面、纵向和横向、上位和下位、远视和近视、仰视和俯视等,到写作时,就能根据需 要自由选择材料,并能由近到远,由今到古,通过广泛联想,把平时观察积累的不同时空的材料按照某种特征 或写作目的组织起来,思接千载,情通万里,澎湃时间长河,激荡空间风云,使文章内容生动,立意升华。

二、阅读积累

自然环境海阔天空,社会生活瞬息万变,大千世界内容丰富,人们靠直接观察所获的材料,只能是凤毛麟 角,必须借助间接观察大量补充。间接观察的重要手段就是阅读。阅读包括课内外,而作为积累材料的阅读, 主要指课外阅读。大量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纷繁,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兼容,是前人观察成果 的结晶,更是中学生写作中可以广泛采撷的素材。所以,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承受熏陶、 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教师要提倡鼓励和指导中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首先要从良好习惯培养开始,主要培 养自觉阅读、动笔阅读、多形式阅读的习惯。自觉指兴趣浓,千方百计找书看,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人文社 会、哲学经济、文学艺术广阅博览并持之以恒;动笔墨指阅读过程随时动笔圈、划、点、批、摘、记,将书中 有用的材料以一定形式记录下来,形成读书卡片、笔记,到写作时,便可自如运用;多形式如粗读、精读、详 读、略读、泛读、速读等均需掌握,并会根据需要和读物内容决定读书方式,提高阅读效果,积累广泛而又精 要的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笔下生辉运用自如,非从阅读始不可。

三、视听积累

现代社会是信息量丰富、信息传播手段现代化的社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跃发展,现代信 息传播手段日益普及,广播电视等夜以继日传播丰富的信息,且比书刊杂志更形象可感,更生动活泼有魅力, 是对青少年具有强烈吸引力的间接观察手段。广大青少年早已自发地而且饶有兴趣地通过广播电视积累信息, 但往往凭兴趣爱好,随机收看,缺乏选择性和目的性,娱乐消遣性强。家长则多以影响学习为由加以阻止,教 师则往往忽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实际上,教师应高度重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从现代化视听渠道中积累丰富的 材料,如新闻联播、环球45分钟、好望角、动物世界、假日晨曲、各种节日晚会节目、爱国主义影片展播等 ,都对学生有益智、地行、激情、开拓视野、丰富生活体验等作用,均属积累写作材料的范畴;同时要帮助学 生提高自控能力,克服纯消遣趣味性收视倾向,并学会动态观察,提高观察水平和积累的材料质量。

四、活动积累

在亲身经历的各种活动实践中,体验生活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也是中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 而且这些材料情感性强,心理活动素材多,动态发展变化内容多,为其他积累渠道所少有。为此,语文教师应 积极组织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如采取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自编小报刊、课外阅读成果展、社会调查、专题辩 论等中学生喜爱的形式,同时结合学校、班级开展的各种德育活动、节日活动、社会实践等内容,指导学生积 极参与,有意观察,强化体验,从中积累真情实感,体验活动中各种人际交往的真伪虚实、优劣美丑,观察活 动过程中各种人物的言行举止、神态变化。活动中所积累的材料往往由于富有情趣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再 现容易,而且写作中使用起来容易抒感,达到文情并茂。

五、练笔积累

上述各种途径的材料积累,均属无形积累,储存在大脑中,使用时不仅要再现、梳理、选择,还得考虑材 料的文字表达。有形的文字材料积累(除动笔墨读书外)被忽视了,即练得太少。因此,要提倡练笔积累,教 师要引导学生在上述途径的材料积累中勤于练笔,积累有形的文字材料,并从中提高运用语言技能。叶圣陶先 生说:“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应用从阅读中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作。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 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为养成写作的习惯,非多作不可;同时为适应生活的需要, 也非多做不可。写日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产经验的文章,作抒发内容情思的文章,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 会,决不放过,这也是而且必须做到的。”据推算,中学生写作水平要能基本达到大纲要求,各类练笔不得少于50万字。因此,教师应在对中学生材料积累的指导过程中,结合给予练笔指导,并把练笔也当成材料积累 的重要途径。

练笔的形式一般有:

积累社会经验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社会资本;社会信用;人力资本;内生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124;F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260(2009)02-0001-09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现有文献对于经济增长决定因素的研究,较多地注重于经济因素,如实物资本、对外贸易和生产技术水平等,大多忽略了社会因素,如文化、社会准则、信用体系、社会规则等,而这些社会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大熔炉”式的社会文化、网络与信用体系。本文从社会因素的角度来深入分析影响宏观经济绩效的内在机制。最近,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开始利用社会因素来解释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所存在的贫富差异,并由此而形成了一种新的观念:影响经济绩效还存在一种新的资本性要素――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最早由法国社会学家Bourdieu(1986)提出。他认为:社会资本主要是由与公民的信任、互惠和合作有关的一系列态度和价值观构成的,其关键是使人们倾向于相互合作,是信任、理解、同情的主观世界观所具有的特征;社会资本的主要特征体现在那些将朋友、家庭、社区、工作以及公私生活联系起来的人格网络;社会资本具有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有助于推动社会行动和实现行动目标的特性。由此可见,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集体行动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规范和网络,对于促进个人、组织之间的生产和合作以实现其共同利益,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Coleman(1990)将理性行动作为研究的起点,强调了社会资本的结构性质及其公共产品性质。和其他形式的资本一样,社会资本也是生产性的,使某些目的的实现成为可能,而在缺少它的时候,这些目的不会实现。以研究信任和经济发展著称的Fukuyama(1995)直接将社会资本定义为“一个群体的成员共有一套非正式的、允许他们之间进行合作的价值观或准则。如果该群体的成员开始期望其他成员的举止行为将会是正当可靠的,那么他们就会相互信任”。信任就如剂,它能使任何一个群体或组织的运转变得更加有效,能够促进两个或者多个个体间合作的一种具体化非正式规范(Berggern, 2006)。社会资本是主观的社会规范和客观的社会特征(社会网络)以及可能的结果(信任或者说社会效率的提高)的混合物。这一定义将不同的事物混淆在一起,难免混乱不堪,造成逻辑上的误区和应用上的泛化。因此,要对社会资本进行界定,应该将它们分割开来进行考虑,而不是把它们简单地揉合在一起。国内很多学者研究社会资本就是直接将社会资本与文化、习俗等非正式制度因素等同起来(陶金,2008)。

社会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它与其它生产要素一起推动社会经济发展。Ostrom(2000)指出社会资本通过促使个体之间的合作而提高经济增长绩效。Knack等(1997)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在控制了影响经济增长的其它因素后,诚信水平、社会参与度与经济增长成正相关关系。社会诚信之间的重复性的相互影响会促使社会诚信水平的提高。Miguel(2003)、Crudelia(2006)等认为社会信用水平可以作为一种生产性投入进入生产函数,他们以社会信用度、社会犯罪率、不良贷款比率等指标作为社会资本的变量来研究其与产出之间的关系:高的社会信用度与更加广泛的公民之间的承诺将伴随着较高的经济增长水平。

社会资本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那么如何有效地促进社会资本积累,不仅是理论界需要深入探讨的学术问题,也是公共政策的目标之一。根据Steger(2002)的观点,个人消费一部分是为了满足生理上的需要,而另一部分是通过教育和保健等方面的生产性的消费支出来提高个人的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的发展与社会资本的积累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教育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增加人力资本,而且可以促进社会资本的积累。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以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并促使社会准则的健全、社会诚信度的提高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与合作。Rupasingha 等(2006)认为教育水平的提高是社会资本积累的最关键因素。教育作为一种制度环境,能够为不同层次的人群创造一个非正式的接触平台,创立合作与互信机制,这种内在的相互影响使得具有不同教育层次的人群之间相互承诺,并为社会网络关系的发展做出直接的或间接的贡献。教育水平的提高能够提升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容忍力与互惠能力。很显然,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之间比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之间更加容易交流与沟通,且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更容易与自己相处的人建立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因此,教育投资不仅可以通过人力资本的积累来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可以通过逐步改善社会准则、增强社会凝聚力、提高社会诚信度和社会交往网络等社会资本促进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是凝聚在劳动者身上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素质,是劳动者质量的反映(余长林,2006)。“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在分析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时,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直接引入经济生产函数中,认为经济增长来源于人力资本的积累,没有人力资本的积累就没有经济的增长,不同的人力资本的积累速度是不同经济增长率、跨国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Romer(1990)认为人力资本存量水平会影响知识创新能力、模仿和吸收新技术能力,进而能够影响技术进步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这充分强调了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Barro等(1990)认为单个经济主体通过人力资本积累所获得的私人报酬存在外部性,拥有更高劳动技能的经济个体能够提高与其共同工作的经济个体的劳动生产力,因此,人力资本积累能够增加全社会的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绩效。但是,他们大多是将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来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忽视了人力资本积累对社会资本积累所产生的影响,以及由此对经济增长绩效所产生的间接作用。所以,本文拟将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内生化,从私人生产性的教育消费支出与公共服务性支出的角度,分析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内在影响机制,并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绩效的影响。

本文结构体系如下:第二部分建立一个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个人生产性的教育消费支出与公共支出、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积累、经济增长绩效和社会福利之间内在影响机制;第三部分对上述内在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第四部分是结论及其政策含义。

二、理论模型

Steger (2002)等将资本分为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我们参照Dinda (2007)等的相关研究,将社会资本引入到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假设存在如下社会生产函数,y为产出,k为复合资本投入,它包括实物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生产函数形式为:AK生产函数,其设定如下:

y=f(k),f′=常数, f″=0, f(0)=0(1)

实际资本kp的动态方程为:

k・p=(1-t)f(k)-c-δpkp(2)

其中:t为宏观税率;δp为实际资本折旧率;c为消费,它一方面满足劳动者生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生产性消费支出创造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动态方程为:

k・h=h(C,GE)(3)

人力资本积累一方面来源于教育和健康等生产性消费支出C(它是所有消费c中的一部分),而另一方面来源于政府在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支出GE。

假设1:上述人力资本运动函数是严格凹的,即:h′(?)>0, h″(?)<0

limc,GE∞h(c,GE)=h(c,GE)limc,GE∞h′(c,GE)=0limc,GE∞h″(c,GE)=0(4)

根据前文的分析,教育过程从学校开始,生产出了很多知识渊博的个人,他们共同交往,共享社会责任。受过更多教育的个人比较少受教育的个人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信任、社会交往、互助合作对经济行为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传统的观点都将此称为人力资本的外部性对社会经济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本文拟将这些影响以社会资本的形式进行内生化。这些外部性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集中分析人力资本(教育)所带来的社会信任度、互助合作的变化这一个方面,因为社会信任是社会资本形成的基础。所以,本文将社会资本内生化于人力资本,主要是教育促进社会资本的积累。另外,社会信任、互助合作等社会资本存量多少与政府行为方式有较为紧密的关系,如政府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倡导公正文明的社会规则和社会信任的宣传活动,社会违约处理和违约成本的制度体系建设等都有利于促进社会资本的形成,那么,社会资本的动态方程式设定如下:

k・s=φ(kh,Gs)-ζks(5)

假设2: φ′(・)>0,φ″(・)<0,即人力资本与政府培育社会资本的公共支出对社会资本积累产生正向影响。

其中:kh为人力资本;ks为社会资本;Gs为政府培育社会资本的公共支出;ζ为社会资本折旧率,假设它小于0,因为社会资本与其它形式的资本一样,也需要维护成本,所以也同样存在折旧。但是,与其它资本不同的是社会资本不一定随着其使用年限增加而递减,相反,很多社会资本都是在使用中不断增加,如企业与企业之间社会网络关系与社会信誉是随着不断交往时期延长和程度的加深而不断提高。另外,社会资本与实物资本不相同的是它必须要在共享中使用而不能由某一经济主体单独使用。

复合资本k的定义为k=kαpkβhk1-α-βs,其动态方程为:

k・=1k・p+2k・h+3k・s1=αk/kp2=βk/kh3=(1-α-β)k/ks(6)

将(2)―(5)式代入(6)式得到复合资本动态方程式:

k・=1(1-t)f(k)-[1c-2h(c,GE)]+3φ(kh,Gs)-(1δkp-3ζks)(7)

整个社会中,代表性的家庭最大化其某一个时刻的消费效用水平,从而最大化社会福利水平,即:

Maxc∫∞0U(c)e-ptdt(8)

约束条件为(7)式,且kp(0)>1,kh(0)≥1,ks(0)≥1。求解上述经济最优均衡问题,建立如下汉密尔顿方程:

H(c,k,GE,Gs,kp,ks,λ)=U(c)e-pt+λ{1(1-t)f(k)-[1c-2h(c,GE)]+3φ(kh,Gs)-[1δpkp+3ξks]}(9)

由一阶条件为Uc=λ(1-2h′c(c,GE)),λ为k的影子价格。进行相应理论推导,可以得出消费增长率即经济增长率的表达式如下(推导过程略):

c・c=-cUccUc+-c2hcc(c,GE)1-2hc(c,GE)-11(1-t)fk(k)+32φkh(kh,Gs)-(ρ+δp+ξ)(10)

其中:-Ucc(c)cUc(c)>0,表示跨期的消费弹性。-2hcc(c,GE)c1-2hc(c,GE)表示净消费弹性,表示个人进行人力资本积累使得部分实物消费转化为生产性的教育消费支出,但消费者一般不会将其所有收入进行教育投资而完全不消费实物产品,所以,净消费水平一般不会为负数。上式与普通的最优消费增长率表示式相比较而言,增加了一项32φkh(kh,Gs)>0,此式的经济含义是:生产性的私人教育和健康等的消费支出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人力资本与政府培育社会资本的公共支出促进了社会资本积累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正面影响。

定理1:社会经济主体的生产性的教育消费支出和公共教育支出促进了人力资本积累,人力资本、政府培育社会资本的公共支出促进社会资本积累,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三、实证分析:基于面板数据的单位根和协整检验

本文上一部分的理论模型深入剖析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其经济增长之间所存在的内在影响机制,在假设1和假设2的基础上推导出了定理1。本部分主要从实证的角度来检验这一内在机制:第一,私人生产性的教育消费支出、公共财政教育支出与人力资本积累之间的关系;第二,人力资本、政府培育社会资本的公共支出与社会资本积累之间的关系;第三,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绩效之间的关系。

(一)社会资本变量的选择与数据说明

社会资本包含一个较为广泛而松散的范畴,这将为定量的实证分析带来一定难度。所以,本文实证研究中主要侧重于一种社会资本――社会信用与人力资本、经济增长绩效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对落后,相关文献和数据库还没有有关社会信用的数据指标。不过,一般而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信任度越高,其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越融洽,社会经济契约的履约率就会越高,所以,本文在此以中国不同省份不同时期的“相对劳动争议受理率”作为其社会信任度的变量,“相对劳动争议受理率”即是不同省份在不同年份相关管理部门所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数与GDP的比值,其值越大,说明社会信任度越低。在此,以相对量来表示的主要原因是一定时期经济活动范围与经济总量越大,劳动争议案件产生的可能性会越大,导致其绝对数量也可能会越多,如中国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随着其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经济纠纷案件总量也在增加,但相对其经济总量的增长而言却在下降,所以,利用单位产值的劳动争议案件数来表示社会信任度是一种合适的选择。

本文选择的样本数据是中国大陆30个省份1996―2006年的面板数据。各个省份的劳动争议案件数的数据主要来自各年度的《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总产出、劳动和资本等数据来自各个省份统计年鉴和《中经网统计数据库》:总产出是各个省份按可比价格计算的GDP;总劳动是各个省份从业总人数(注:《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从1996年开始才有该数据,使用面板数据进行分析主要是为了解决样本容量问题。重庆在1997年后才成立,其数据合并到四川省,最终的实证数据为包含30个省市区的省际面板数据。);总物质资本是我们模拟的数据,即首先根据各省份每年的资本积累,采用永续盘存法模拟出名义资本存量,然后用各省份GDP缩减指数进行平滑,最后得到各个省份的物质资本存量。我们采用Hall等(1999)基于Micner公式(Minerican return to schooling)的方法模拟各省份的人力资本存量。首先计算各个省份6岁及以上人口中各种文化程度人口的比重,接着计算各省份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数,最后采用Hall等 (1999)的方法模拟各省份的人力资本存量。各个省份人力资本的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各年份)。为了分析不同区域之间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所存在的地区差异性,本文将中国所有省份分为东、中、西三个地理区域,参照“国家发改委”的划分标准,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吉林,其它为西部地区,然后分别以三个区域所组成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

(二)私人生产性的教育消费支出、公共教育支出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

基于假设1,对公共教育支出、私人生产性教育消费支出与人力资本积累之间建立如下实证模型:

logkiht=αi1+αi2logCit+αi3logGiht+αi4logXit+εit(11)

其中,α为各变量的系数项,logkiht、logCit、logGiht为各个不同省份不同时期人力资本、私人生产性的教育消费支出、公共教育支出的对数值。私人生产性教育消费支出分别以各省份私人所付出的人均教育支出额表示(注:人均教育支出没有直接的数据,通过每个省份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职业学校、大学等各种形式的教育学杂费收费收入来得到,而教育附加等税费不在其中,因为它不是居民自主消费性支出,而是一种强制性的支出,它会在政府公共教育支出中得到反映。),公共教育支出以每个省份政府教育支出总额来表示,Xit为控制变量,以各个省份实物资本存量与就业人数的比值kipt表示,反映人均的实物资本形成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

为了避免虚假的回归结论,首先对logkiht、logCit、logGiht、logkipt进行单位根检验。目前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的方法较多,但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优缺点,因此选择四种主要的方法同时进行检验(取四种方法检验一致的结果),以增强检验结果的可靠性。这四种检验方法是:Levin, Lin & Chu检验(2002);Im,Pesaran and Shin W检验(2003);ADFFisher Chisquare检验(1999);PPFisher Chisquare检验(2001)。表1列出了单位根检验结果。logkiht、logCit、logGiht的水平序列的四种检验方法都不能拒绝有单位根的假设,而三者的一阶差分Δlogkiht、ΔlogCit、ΔlogGiht的四种检验方法都在1%的显著水平上拒绝有单位根的假设。说明这三个变量都是一阶单整序列。logkipt的水平序列的Levin,Lin & Chu检验拒绝有单位根的假设,但其它3种方法都不能拒绝有单位根的假设,而logkipt的一阶差分变量Δlogkipt,四种方法都在1%的显著水平上拒绝有单位根的假设,因此可以认定logkipt也是一阶单整的。

由于logkiht、logCit、logGiht、logkipt都是一阶单整的,应继续检验四者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具体方法采用两步检验法,先进行回归分析,再对得到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如果残差序列没有单位根,则说明四个变量间具有协整关系。用Eviews 5.1对回归方程(11)式进行估计,经协方差分析检验和hausman检验,选用等斜率的固定效用模型,先使用相同权数做最初的回归权数估计,然后再用估计的权数作加权最小二乘估计。在对回归方程进行估计后,对得到的残差序列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和回归系数的估计分别按照全国所有省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四个面板数据来进行分析,以反映总体影响及其所存在的地理区域上的差异性,最终结果见表2。logCit、logGiht、logkipt的回归系数均在1%或5%的显著水平上显著,且四种方法对残差的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有单位根的假设,说明logkiht、logCit、logGiht、logkipt之间具有协整关系。logCit、logGiht的系数显著为正,且logCit的系数大于logGiht的系数,其隐含的经济含义:一是私人生产性的教育消费支出与公共教育支出都对人力资本的形成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二是单位的私人生产性的教育消费支出对人力资本的产出效率要大于公共教育支出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产出效率。协整关系表示长期因果关系,因此也说明私人生产性的教育消费支出与公共教育支出是中国人力资本积累的长期原因。这就验证了假设1的正确性。从东、中、西部不同区域面板数据回归系数比较来看,在东部地区中logCit、logGiht 系数分别为0.424、0.341,而西部地区二者的系数分别为0.286、0.323,中部地区二者的系数分别为0.367、0.359,这说明在东部地区私人生产性教育消费支出比公共教育支出对人力资本的产出效率相对较大,而在中西部地区相对较小,这种地理区域上的差异性较为明显。

表1 logkiht、logCit、logGiht和logkipt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变量logkihtΔlogkihtlogCitΔlogCitlogGihtΔlogGihtlogkiptΔlogkiptLLC1.654-7.650*2.631-9.4121*3.9087-11.652*-12.631*-6.698*IPS6.431-8.497*7.430-6.4407*5.4312-9.497*4.439-8.249*ADFFC31.449107.449*29.445167.423*29.4076112.446*26.440107.445*PPFC42.657121.657*26.650173.431*48.3216109.643*31.652102.619*

注:LLC、IPS、ADFFC、PPFC分别表示Levin, Lin & Chu检验、Im,Pesaran and Shin W检验、ADFFisher Chisquare检验、PPFisher Chisquare检验的统计量,以下相同;“*”表示1%的显著水平上显著,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

表2 logkiht和logCit、logGiht、logkipt之间的协整关系检验与回归结果

面板区域常数项logCitlogGihtlogkipt全国6.435(4.512*)0.364(4.201*)0.241(2.021**)0.345(3.007*)东部6.655(4.704*)0.424(2.091**)0.341(4.011*)0.365(3.063*)中部6.442(3.992*)0.367(2.198**)0.359(3.171*)0.326(4.106*)西部6.223(4.082*)0.286(3.167*)0.323(2.231**)0.301(5.296*)残差的面板单位根检验LLCIPSADFFCPPFC全国-14.564*-16.208*223.569*144.325*东部-17.562*-20.292*245.522*156.311*中部-15.533*-17.232*232.544*123.662*西部-11.562*-15.217*212.554*122.347*

注:括号内为各个变量系数的T-统计量,“*”、“**”分别表示在1%、5%的显著水平上显著。

(三)人力资本存量对社会资本――社会信用的影响

由假设2可知,人力资本kh、政府培育社会信用的公共支出Gs影响社会信用度的提高,另外,社会资本――社会信用度的提高还受到不同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所以,以各个省份的GDP和实物资本存量作为控制变量引入回归方程,具体的实证计量分析模型设定如下:

logkist=βi1+βi2logkiht+logGist+βi3logPit+εit(12)

其中:logkist、logkiht、logGist为各个不同省份不同时期相对劳动争议受理率的倒数(注:以倒数形式转换,使得其值越大,社会信用度越大,其值越小,社会信用度越小。)、人力资本、政府培育社会信用的公共支出的对数值,政府培育社会信用的公共支出以各个不同时期政府在司法、文化宣传上的公共支出额来表示。Pit为控制变量,以各个省份实物资本存量与名义GDPit的比值表示,反映实物资本和社会经济发展对社会资本积累的影响。

表3是logkist、logkiht、logGist、logPit的单位根检验结果。logkist、logkiht、logGist、logPit的水平序列以四种方法都不能拒绝有单位根的假设,而一阶差分Δlogkist、Δlogkiht、ΔlogGist、ΔlogPit四种方法都在1%的显著水平上拒绝有单位根的假设。说明这四个变量都是一阶单整序列。表4是基于四个不同面板数据的logkist、logkiht、logGist、logPit的协整关系检验和回归分析的结果。回归系数均在1%或5%的显著水平上显著。从所有省份、东、中、西部不同区域的残差项的面板单位根检验来看,logkist、logkiht、logGist、logPit也存在协整关系,即这四个变量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由于logkiht、logGist的系数显著为正,这说明了人力资本存量与政府增加社会资本建设的支出有利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这就验证了假设2的正确性。由于logkiht的系数大于logGist的系数,这就充分说明了社会资本――社会信用度的提高主要是依赖于全体社会成员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而政府在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也应负担其应有的责任,但其相对作用较小;从东、中、西部三个不同区域的比较来看,东部地区logkiht的系数相比logGist的系数要大,而中、西部地区这二者系数大小正好相反,这充分说明人力资本与政府行为对社会资本积累所产生的影响在不同区域间存在显著差异,西部地区是政府行为对社会信用度的提高起主导作用,而东部地区是社会经济自身的人力资本积累起到了主导作用。

表3 logkist、logkiht、logGist、logPit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变量logkistΔlogkistlogkihtΔlogkihtlogGistΔlogGistlogPitΔlogPitLLC2.653-11.659*1.630-11.412*3.908-17.677*4.9086-15.656*IPS5.432-12.494*6.431-13.441*5.432-14.494*4.431-13.494*ADFFC29.431112.431*26.446164.421*26.411116.466*27.407110.443*PPFC38.653126.622*23.651170.433*46.322132.643*44.321107.622*

注:“*”表示在1%的显著水平上显著,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

表4 logkist、logkiht、logGist、logPit的协整关系检验与回归结果

面板区域常数项logkihtlogGistlogPit全国2.431(2.143**)0.332(4.332*)0.211(3.871*)0.346(5.021*)东部2.852(2.012**)0.376(3.012*)0.223(2.651**)0.363(4.826*)中部2.425(2.136**)0.267(5.072*)0.221(2.875**)0.326(5.873*)西部2.032(3.646*)0.193(3.062*)0.243(1.951**)0.256(3.029*)残差的面板单位根检验LLCIPSADFFCPPFC全国-16.234*-18.218*201.522*143.314*东部-19.237*-20.214*244.521*166.387*中部-17.237*-17.210*211.544*145.366*西部-14.236*-15.216*178.524*123.315*

注:括号内为各个变量系数的T-统计量,“*”、“**”分别表示在1%、5%的水平上显著。

(四)社会资本――社会信用对经济增长影响分析

由定理1可知,社会资本――社会信用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经济增长率还受到实物资本、劳动就业、政府支出、进出口相关变量的影响。那么对二者关系设定如下实证计量分析模型(注:为了避免变量间序列相关,解释变量中省略了人力资本,将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置于全要素生产率中。):

logGDPit=μi1+μi2logkist+μi3logZit+εit(13)

其中,logGDPit、logkist表示真实国内生产总值、相对劳动争议受理率倒数的对数值,Zit为影响经济增长的控制向量,包括人均固定资产投资Iit、进出口总额EIit、政府支出Git。

首先对logGDPit、logkist、logIit、logEIit、logGit进行单位根检验,其检验结果列在表5中,对logGDPit、logkist的水平序列而言,四种方法都不能拒绝有单位根的假设,而二者的一阶差分ΔlogGDPit、Δlogkist四种方法都在1%的显著水平上拒绝有单位根的假设,说明这两个变量都是一阶单整序列。logIit、logEIit、logGit的水平序列Levin,Lin & Chu检验拒绝有单位根的假设,但其它3种方法都不能拒绝有单位根的假设,而logIit、logEIit、logGit的一阶差分变量,四种方法都在1%的显著水平上拒绝有单位根的假设,因此可以基本认定logIit、logEIit、logGit也是一阶单整的。因为这五个变量都是一阶单整,则要对其进行协整检验,表6是基于所有省份、东、中、西部不同区域的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结果,logkist、logIit、logEIit、logGit的回归系数均在1%或5%的显著水平上显著,且四种方法对残差的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有单位根的假设。说明logGDPit、logkist、logIit、logEIit、logGit之间具有协整关系。因为logkist的系数显著为正,即社会资本――社会信用度的提高对经济增长起到正面的影响。协整关系表明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因果关系,因此,这就说明了社会资本积累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原因,即定理1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是成立的。从不同区域的社会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大小来看,东部地区大于中、西部地区。

表5 logGDPit、logkist、logIit、logEIit、logGit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变量logGDPitΔlogGDPitlogkistΔlogkistlogIitΔlogIitlogEIitΔlogEIitlogGitΔlogGitLLC1.652-11.609*2.656-13.455*-9.902*-17.677*-9.907*-16.653*-9.862*-17.651*IPS5.402-12.491*5.448-11.438*4.436-15.497*3.431-18.494*2.435-16.493*ADFFC23.432134.458*23.421155.467*21.419123.465*25.406122.446*22.401134.455*PPFC34.607143.615*19.602156.446*38.321141.641*41.320124.621*43.327126.611*

注:“*”表示在1%的显著水平上显著,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

表6 logGDPit、logkist、logIit、logEIit、logGit的协整关系检验与回归结果

面板区域常数项logkistlogIitlogEIitlogGit全国5.435(3.641*)0.292(3.339*)0.311(4.876*)0.281(5.216*)0.121(4.433*)东部5.655(3.741*)0.299(4.339*)0.321(4.326*)0.315(2.216**)0.107(3.437*)中部5.475(2.046**)0.293(5.339*)0.317(4.456*)0.272(2.201**)0.124(5.436*)西部5.215(1.943**)0.289(3.339*)0.323(4.626*)0.212(3.016*)0.127(3.439*)残差的面板单位根检验

LLCIPSADFFCPPFC全国-17.236*-19.216*195.527*152.316*东部-19.202*-22.215*246.524*158.355*中部-16.235*-18.214*222.554*146.367*西部-15.231*-16.215*166.523*125.313*

注:括号内为各个变量系数的T-统计量,“*”、“**”分别表示在1%、5%的显著水平上显著。

四、结论及启示

本文构建了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绩效有机地联系起来,深入分析了其内在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私人生产性的教育消费支出与公共教育支出共同促进了人力资本的积累,人力资本积累、政府培育社会资本的公共支出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资本的积累,社会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绩效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我们运用中国不同省份的数据,以社会信用为社会资本的变量,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从整体上和不同地理区域(东、中、西部)对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绩效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分析显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私人生产性的教育消费支出总量和公共财政教育支出总额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对中国人力资本的积累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私人生产性的教育消费支出相比公共财政性教育支出对人力资本的积累具有较高的产出效率;人力资本的积累有效地促进了社会资本总量的增加,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与其它生产要素一起有效地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但是,这种内在机制具有较强的地理区域上的差异性:东部地区私人生产性的教育消费支出比公共教育支出对人力资本的产出效率相对较大,而在西部地区相对较小;西部地区的政府直接干预行为对社会资本――社会信用度的提高起主导作用,而东部地区主要是社会经济主体自身的人力资本积累对社会信用度的提高起到主导作用;东部地区的社会信用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这就说明中、西部地区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上也落后于东部地区。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资本――社会信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基于以上影响机制的基本结论,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1.要充分重视私人生产性的教育消费支出在人力资本积累中的功能。从总体上来讲,目前中国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大多以政府公共投资为主体,而私人教育支出所占比重较小。但是,实证分析得到私人生产性的教育消费支出相比政府公共教育支出有更大的产出效率,而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这种作用机制更为明显。这一研究结论与相关学者的研究结论一致,如Werlkse(2007)从成本与效率的角度对美国私立大学与公立大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公立大学在学术水平、经济效益等多项指标上的效率相对较差。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中国公共教育支出总额肯定还会进一步增加,但是,要优化公共教育支出的结构和方式,使其能够最大可能地带动私人生产性的教育消费支出,如对高校困难学生实行助学贷款和利息补贴支出,使上不起大学的困难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这不仅增加了整个国家的人力资本总量,而且会使得这些接受补贴的对象增加其教育消费在其一生总消费中所占的份额,从而提高人力资本的生产效率。

2.要重视社会资本――社会信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从实证分析中可知,社会信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除了略小于实物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外,要大于政府支出、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那么,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促进社会资本的积累将是影响中国经济纵深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决定性因素。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信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为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用体系指明了方向。备受人们关注的“温州发展模式”,也正好体现出了社会信用对经济发展的无穷力量。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出现了大面积的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温州”一度成为假冒伪劣的代名词。但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今天的温州,已经拥有32个中国名牌产品、34个中国驰名商标,并被评为“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对其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中国社会信用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个人信用不能在经济交往中体现出应有的内在价值,所以,完善法制,提高社会主体的素质以完善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3.社会资本――社会信用的培育要注重经济主体的人力资本培育与政府直接干预行为的结合。政府可以通过公共教育支出、引导私人生产性的教育消费支出来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从而促进社会资本――社会信用水平的提高,也可以通过法制、行政手段等直接干预行为来强制性地要求社会经济主体履行社会承诺。从本文实证分析可知,经济主体的人力资本积累与政府培育社会资本的公共支出都有利于社会信用水平的提高,而这两个方面比较而言,人力资本积累对社会信用资本的积累产生了更大的影响。社会信用体系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需要通过法制、行政手段等政府行为来克服其外部性对经济主体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所以,在培育社会信用资本的过程中,必须有政府直接干预行为的存在。但是,社会信用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社会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而社会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主要受到经济主体的素质高低,即社会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所以,以市场与政府投资有机结合提升人力资本的积累对培育社会信用资本的积累比纯粹的强制性的政府行为显得更为重要。

4.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要着力推进落后地区人力资本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相比西部落后地区,社会信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中国落后地区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的约束,人力资本投资有限而使得人力资本存量不足,且人力资本是一种流动性很强的生产要素,近十几年来中国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人力资本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的现象,使落后地区人力资本存量更为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进一步恶化落后地区的社会资本积累――社会信用水平。所以,政府在促进落后地区的人力资本积累与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中显得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陶金. 2008. 论杜会资本的定义及其属性[J]. 江汉论坛(1): 27-31.

余长林. 2006. 人力资本投资结构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扩展MRW模型的内生增长理论与实证研究[J]. 南方经济(6): 38-46.

BARRO R J, LEE J. 1996. International measures of schooling years and schooling quality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6(3): 218-223.

BERGGREN N. 2006. Free to trust: economic freedom and social capital [J]. Social Economics, 59(2): 141-169.

BOURDIEU P. 1986. The forms of capital [M]. Westport, CT: Greenwood Press: 242-258.

COLEMAN J S. 1990.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 [M]. Cambridge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345-349.

CRUDELIA L. 2006. Social capital and economic opportunities [J].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 35(3):913-927.

DINDA S. 2007.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and economic growth: a productive consumption approach [J]. The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 22(3):197-218.

FUKUYAMA F. 1995. Trust: the social virtues and the creation of prosperity [M]. New York:The Free Press: 356-378.

HALL l R,JOIVES C. 1999. Why do some countries produce so much more output per worker than others [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14(2): 83-116.

KNACK S, KEEFER P. 1997. Does social capital have an economic payoff? A cross-country investigation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12 (4): 1251-1288.

MIGUEL E. 2003. Comment on social capital and growth [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50(5) : 195-198.

OSTROM E. 2000. Collective ac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social norms [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4 (3): 137-158.

RUPASINGHA A,GOETZ S J, FRESHWATER D. 2006. The production of social capital in U.S. [J]. The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 35(3): 83-101.

ROMER P M. 1990.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0(1): 71-102.

STEGER T M. 2002. Productive consumption, the inter-temporal consumption trade-off and growth [J].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 Control, 26(3): 1053-1068.

WERLKSE J. 2007. Cost, efficiency of high education in America and economic growth [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74 (4): 33- 51.

Social Capital, Human Capital and Endogenous Economic Growth

LIU Changsheng1.2JIAN Yufeng1

(1.Tourism College, Jishou University, Zhangjiajie 427000;

2.Lingnan College,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Abstract: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n endogenous economic growth model to research into the inner affecting mechanism between social capital, human capital and economic growth. Based on panel data in China, taking social trust as a substituting variable, the affecting mechanism is tested. The demonstration reveals that private productive educational consumption and public educational expenditure totally promote accumulation of human capital, but the effect of the former is larger than the latter. When compared with governmental public expenditure to foster social capital, accumulation of human capital is in favor of accumulation of social capital, which makes a positive effect on economy in China. However, there exists a big regional difference.

积累社会经验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教育支出 人力资本积累 全要素生产率 svar  

  

理论综述  

  

人力资本是影响经济增长及社会生产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是人力资本积累的一种重要途径。已有研究大多基于分析人力资本的形成和其对经济增长影响方面,如d.w.jorgenson&b.m.fraumeni(1992),tom krebs(2003),杨建芳等(2006),刘长生、简玉峰(2009)等。然而,在追求“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单纯的经济增长目标不免显得单薄。本文重点研究人力资本积累同社会生产效率改进之间的动态关系。  

国内学者许和连、亓朋、祝树金(2006)在新增长理论框架下,通过一个用贸易开放度和人力资本内生化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模型,分析了人力资本在生产函数中的作用及其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积累有助于提高物质资本的利用率,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提高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直接,它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而作用于经济增长。李志俊、郭剑雄(2007)分析发现,1995年以后农业技术效率低下成为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的瓶颈,而改变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与提升农业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是提升农业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而提高技术效率的重要途径。  

国外学者huffman (1985)认为教育是一种提升知识和信息获取能力的锻炼过程,而这些知识和能力是在一个变化中的经济和物质环境下做出决策所必须的。s.e.stefanou&swati saxena(1988)提出一个包含直接影响效率水平的人力资本因素的无边界利润函数方法估计配置效率,并将其运用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奶制品市场,结果显示教育和经验都对效率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同时通过优化教育和经验的组合配置,相对效率能够得到显著的提高。m.m.salinas-jimenez et.(2006)采用生产边界分析方法,将欧洲1980-1997年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效率改进、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结果表明物质和人力资本积累是推动欧洲经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  

现有文献都只是局限于人力资本水平本身同生产效率的关系分析,对于人力资本水平积累自身的形成路径与深化显然还分析不够。  

  

理论模型  

  

本文在lucas(1988)人力资本积累的经济增长模型中,进一步加入政府教育投资因素,并在该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导政府教育投资对社会生产效率改进的传导机制。  

(1)  

其中,y代表社会总产出;a为全要素生产率;k为资本投入量;l为劳动投入量;为就业人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进一步假设,人力资本是全社会财政教育投资等因素的函数,函数设定成指数形式,其中η0为常数。  

 (2)  

将(2)式代入(1)式,则最终的社会生产函数形式可以写成:  

(3)  

根据solow()的社会生产效率推导过程,可以得到:  

 (4)  

其中:和分别表示生产技术或技术进步、产出、实物资本、劳动力、单位人力资本、教育投入规模,以及影响人力资本积累的非教育因素的增长率。、、、、、、分别为各自对时间t的导数,表示变量的时间变化度。  

最后将财政教育支出、人力资本积累和社会生产效率的传导机制表示为:  

 (5)  

  

指标、数据与技术方法  

  

(一)数据与指标选取  

本文的计量分析基于我国1979-2008年的宏观经济数据,除特殊说明以外,原始数据均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部分缺失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等。所有的绝对量数据均采用1979年为基期的gdp平减指数进行消胀处理。文中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tfpch)通过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得到,为当年社会生产效率相对于上一年度的环比增长指数。全要素生产率测度,以社会年度劳动投入(本文年度三大产业社会从业总人数,以年初从业人数和年末从业人数的平均值计算得到。),资本存量为投入变量,本文资本存量采用永续盘存法度量,其基本公式如下:,其中和为第t年合第t-1年的资本存量,为资本折旧率,为第t年净投资量。对资本存量测度关键在于确定四个变量:基年资本存量、资本折旧率、当年净投资和固定资本投资价格指数。本文以1978年为基年,其数据来源于孙敬水、董亚娟(2007)。将每年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通过固定资本投资价格指数折算到基年作为当年净投资量,资本折现率为王小鲁(2000)给出的5%。;以年度不变价生产总值为产出,采用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法求解得到,各变量都进行对数化处理。  

预算内各项财政支出的规模大小,代表政府对社会该方面事务支持的力度。本文财政教育支出指标采用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支出统计口径,未包括教育费附加。笔者认为,这种规范性的确切的统计口径能够保证文章分析结论的可信度。对于人力资本存量的测算,笔者采用barro&lee(1993,1996,2000)提出的受教育年限法,该方法先将劳动力分类,然后按照不同类别人力资本的人数和不同权重,对其进行加权求和,即可得到总的人力资本存量。此方法计算简明扼要,而且数据具有可得性和精确性,不足之处在于其忽略了知识积累效应。但是通过比较所有计算人力资本方法的优缺点,使用“受教育年限法”计算的人力资本存量比其他方法更加接近于实际情况。因此,本文采用该方法估计人力资本存量。结合我国既有的统计数据特点,采用以下公式计算:ht=htlt,其中ht表示第t年年末的平均受教育年限,lt表示第t年年末的从业人员数。为了反映该年度人力资本积累的增量情况,采用humant =ht-ht-1的方法计算得出第t年度人力资本的社会积累增量。  

(二)技术方法  

简化形式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结构,它仅仅是总结数据动态特征的一个工具,如果不考虑特定的结构,就很难理解这种简化形式的var模型(cooley&leroy,1985)。同时,var模型中变量间的当期关系被隐藏在误差项相关关系结构中,并存在参数过多问题,sims(1980,1986)、ber- nanke(1986)、shapiro&watson(1988)提出结构向量自回归的svar模型,在包含变量之间当期关系的同时,通过对参数空间施加约束条件减少所估计的参数。对这类模型的识别主要集中在残差系统,残差系统可以解释为外生冲击或者外生冲击的线性组合。本文建立财政教育支出、人力资本积累和社会生产效率的三元ab-型的svar(3)模型,它既反映内生变量之间的同期关系,又可以反映模型系统对独立随机扰动ut冲击的响应,模型形式如下:  

,t=1,2,..., t  

其中变量和参数矩阵为:  

;;;;  

(i=1,2,3)  

educatt、humant和tfpcht分别表示财政教育支出、人力资本积累和社会生产效率序列,ε1t、ε2t和ε3t分别是作用在财政教育支出、人力资本积累和社会生产效率增长指数上的结构式冲击,即结构扰动项,εt为协方差为单位矩阵的随机向量。  

实证结果分析  

  

建立svar模型前,首先对年度数据平稳性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财政教育支出、人力资本积累和生产效率进步均为一阶差分平稳,需要对模型包含的变量进行协整检验。本文采用johanson协整检验来验证模型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结果显示在1%和5%显著性水平下各存在一个协整方程,各内生变量之间具有协整关系。同时,被估计的var模型所有根都落在单位圆以内,所以整个模型是稳定的。  

模型中有3个内生变量,需要施加k(k-1)/2=3个约束才能使模型满足可识别条件:根据经济理论和我国现阶段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可以作出如下的三个假设,作为模型的约束条件:  

当期的社会生产效率改进对本期的教育财政支出无直接影响,即:b13=0;  

当期的社会生产效率对本期的人力资本积累无影响,即:b23=0;  

关于当期政府财政教育支出转化成人力资本积累效应的假定,假定激励系数为2.9108,本文采用我国1981-2008年的年度数据对财政教育支出对人力资本得形成弹性进行测度,为了避免大多数时间序列分析中都存在的序列相关性问题,加入滞后项得到:dlnhuman=-0.3044+ 2.9108dlneducat-0.4402ar(1),r2=0.8430,dw值=2.0818,模型中各变量都显著地通过检验。,即b21=2.9108。  

在模型满足可识别条件下,本文使用完全信息极大似然方法(fiml)估计得到svar模型所有未知参数,从而得到矩阵及和的线性组合估计结果:  

本文选取滞后长度为10年,通过具体计算可以得到社会人力资本积累对财政教育支出,社会生产效率改进对财政教育支出和人力资本积累冲击的响应轨迹。图1和图2分别给出了基于svar模型的人力资本积累和社会生产改进的脉冲响应轨迹。图中的横坐标表示冲击发生后的时间间隔,纵坐标表示对冲击的反应程度。  

图1反映了人力资本积累增长对财政教育投入增长冲击的响应,模型中冲击效应在13期以内冲击强劲,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冲击效应逐渐减弱,同时冲击的效应也是波动的,而并非正向或者负向的单一效应。表明在现阶段我国的经济状况下,财政教育投入的增长并不能稳定有效的激励人力资本积累的增长。图2是社会生产效率改进对人力资本积累增长冲击的响应,同样模型中的冲击效应在前期表现强劲,而随着时间的推进冲击效应减弱。在前四期内,冲击响应迅速的从负效应转变为正的效应,并在后期迅速收敛。方差分解通过将系统的均方误差分解成各变量冲击所做的贡献,分析各个变量对系统的影响大小,方差分解的结果如表1所示。  

结果显示,社会生产效率提高是带来其自身波动的主要原因所在,但是随着时间推进,其自身的贡献程度逐渐减小;人力资本水平的增加的冲击对生产效率提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其贡献程度远大于由财政教育支出所带来的贡献。结合人力资本增加的方差分解结果,即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对其自身的冲击作用非常显著,同时,财政教育支出增长对人力资本积累增加具有重要的冲击作用,本文的基本结论是:财政教育支出更多的是通过形成人力资本的形式,并最终由人力资本激励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改进。  

  

结论与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财政教育支出增加对人力资本积累增长具有重要贡献作用,同时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是带来社会生产效率改进的重要因素;在现阶段,人力资本积累增长对财政教育投入增长只具有短时期内的激励效应,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激励效应迅速衰减,同时冲击的效应也是波动的,非完全有效。因此,财政教育投入的增长并不能稳定有效的激励人力资本积累的增长;社会生产效率改进对人力资本积累增长冲击的响应,同样在前期表现强劲,而随着时间的推进冲击效应减弱。人力资本积累增长对社会生产效率改进的冲击只具有短期的激励效应,并且这种激励性具有不可持续性和不稳定性。  

基于此本文的政策建议是:政府应该扩大财政教育支出规模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增长,实现生产效率提高和生产技术改进;此外,政府提高财政教育支出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财政教育支出对人力资本积累的有效激励,进而实现提高社会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建芳,龚六堂,张庆华.人力资本形成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6(5)  

2.barro., robert. j and jong-wha lee.international data o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updates and implications[j].center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ing,2000  

3.fare,r.,grosskopf,s.and lovell,c.a.k.production frontier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积累社会经验的重要性篇4

加强完善社会经济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社会经济管理体系,完善经济管理机制是保证经济管理工作科学开展的重要内容“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经济管理目标,保证经济管理的顺利实施,全面的掌握经济管理目标的实际动向,协调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主体间的权责关系,建立健全社会经济管理的体系,科学的、规范的统一部署,加强各项工作间的联系,提高社会经济管理研究的水平,保持经济管理的稳步前行与创新意识相结合,以完善的体制约束和规避经济管理中不协调的因素,提高加强经济管理的意识,完善经济管理的机制,以规范的制度促进社会经济管理的发展。加强社会经济管理中的经验积累。

加强社会经济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利国利民的的措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情况日益增多,加强社会经济管理中的经验积累,有助于合理的化解经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不断的积累经验也是一种学习和总结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参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经过探索和实践,提高了对社会管理中人人参与的主动性,增强了各企业、行业间的责任意识,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积累经验,总结社会经济管理的根本规律,从中找到新阶段社会经济管理的有效思路方法。不断的积累经验,勇于创新是社会经济管理发展的有力措施。

加强社会经济管理的质量、实效。加强社会经济管理的质量,在于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在研究中,要按照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要求进行工作。要坚持全方位研究、深入研究、创新研究,要严把好对经济管理研究成果的质量关;要讲求实效,。在经济管理研究中,要注重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在充分利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创新和提高,而不是一切都从头开始研究。在研究中,要基本理论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兼顾,侧重于应用研究,把研究重点放在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服务上。加强社会经济管理的科学水平。新阶段的社会经济管理与传统的经济管理有较多的不同,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经济管理模式。

新阶段的社会经济管理特点必然要遵循新阶段社会发展的特点。加强经济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按照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来督促社会经济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加快培养新阶段社会经济管理人才,以现代科学的方法,提高社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对经济管理工作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和创新,建立与社会经济管理发展相配套的现代化科技水平。以长远性经济发展为目标,科学的规划,社会经济管理工作,以科学促发展,以管理带效益,实现有新阶段特点的科学的社会经济管理的的稳步发展。

建立健全社会经济管理体制,改善社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新情况,必须对社会管理基本理论、社会管理存在问题等进行深入研究,立足中国国情,借鉴世界上一切有益的社会管理经验,提出加强和创新我国社会管理的思路与对策,为党和政府完善社会体制、制定社会政策,推进社会管理,提供科学决策的参考依据。

积累社会经验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新课标;作文教学;素材积累

高中语文新课标“课程目标”中的“表达与交流”部分的第四条为“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1]。这一条的核心词是“自主写作”,主张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来写作。除此之外,尤其强调了充分积累素材的重要性。

我认为扩充素材积累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一、丰富生活阅历,领悟人生

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现在孩子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但是他们的生活圈子却窄了。他们与自然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少,生活阅历和生活感悟严重缺乏,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会缺少灵魂。

高中语文新课标“课程目标”中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相对应的,在实施建议里也要求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

教师在高中语文作文的指导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生活中去引导,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发现事物存在的可写性,有了感觉随手写下来,让写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敏感性,写作是自由的心灵的肆意发挥,让学生在写作中去体验生活并且感悟生活,这种写作的思路能够让学生的思想更加有条理有深度,将生活中的事物和本质表现的更加真实。

在生活中去寻找写作的内容,多体验生活,多感悟人生,这样长时间的积累下来,学生的视野和阅历肯定会越来越深广,有关写作方面的素材也会越来越多。

二、“以读促写”,扩大阅读量

如果没有足够的生活体验或者生活阅历,那么也可以从别处间接借鉴,这个“别处”就是阅读,大量的阅读可以弥补生活经验积累方面的不足。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有了深厚的文学积淀,写作于他自是顺手拈来毫不费力的事情。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并且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注重积累,比如要求做摘抄笔记、写随笔等。另外,要讲究“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的时候,尽量不要把文章肢解开来,而是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涵、文本结构、写作思路有一个整体观,全方位的理解和把握。比如在讲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时,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入意境,把握情与景的关系,分别通过“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闲话秋雨、佳日胜果”这几个秋景图来把握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把握情与景的关系,结合作者个人生活经历和气质,来整体把握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景”和“情”和谐统一的写作特点并且启发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可以借鉴文中“借景抒情”的写法。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方法是好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教师却操之过急,显得太急功近利。王栋生老师就指出“读写结合”不能那么急功近利。“语文教学最像种庄稼,阅读化为精神与知识的积累,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比较长,而惟其长,才能厚实,扎实,结实。”[2]P15写作是需要等待的,鼓励学生多阅读,但不能急于让学生“现学现用”,可结合阅读作品,启发学生发现其中的一点好处,因势利导,并向学生介绍浅显的写作技巧。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便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自然而然地就有了写作的欲望。

三、注重合作学习,相互借鉴

建构主义主张合作学习,认为学习任务是通过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的沟通交流、共同分享学习资源完成的。而新课标也提出要“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因此,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力为学生构建一个可以沟通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各抒己见,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欲望。注重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以弥补个人知识的缺漏,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之间的交流,其意义在于个体的情感积累和思想收获在课堂上呈现,从而提供了相互学习、彼此借鉴的空间。”[3]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发言、质疑、相互研究交流之外,还可以交流自己的读书笔记。另外,老师也可以组织班级实行流动日记、流动作文,这些也不失为同学之间交流借鉴的好方式。

四、教师自身要起到示范作用

说到阅读和写作一般都是从学生方面找问题,现在也应该多从教师角度来反思。要想让学生喜欢阅读和写作,老师首先应该热爱阅读和写作,积累自身写作经验,并且要善于反思。一句话,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自身要起到示范作用。

现如今,很多语文老师的阅读情况也不容乐观。“老师在劝导学生读书时,往往只是告诫训诲,忽略言传身教,学生得不到具体的指引和点拨。”[2]P27并且如果学生没有从老师身上看到阅读经验,他对语文老师的尊重也会变得有限,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强调学生的阅读,还应注重自身的阅读,言传身教,以自己的阅读经验来引导学生热爱阅读,进而热爱写作。

教师自身应有写作的经验,尤其是语文老师要把写作当做必备的专业素养。于漪就曾提出“为了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教师应该练笔,应该亲自握笔‘下水’。”[4]P39老师一定要自己动笔,自己写,只有这样才可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经验,才可能了解学生的写作过程,从而对学生的写作做有效的指导。否则一切只不过是纸上谈兵,实际意义不大。教师的写作经历丰富,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自然会注重启发,而不是“告诉”所谓的写作技巧。同样,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教师的写作经验和教训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和思维的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栋生.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6

[3]成麦玲.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优势,提高合作学习质量[J].甘肃教育,2005(11):13

积累社会经验的重要性篇6

[内容] 

 

    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以便正确地掌握使用

祖国的语言文字,而写作能力 则综合反映学生听、说、读的实际水平。因此中

学语文教师历来重视作文教学,并视之为教学重点,呕心呖血 去努力提高学生

的写作能力。但是中学生却最怕作文,不少学生在作文课中冥思苦索,却提不起

精神,许多人 往往抱着应付老师的态度去写作。据某校教师对初三两个班10

9名学生调查,平时爱作文者仅40人,占3 7%,怕作文的69人,占63

%,怕的原因是什么?多数人认为是"没有东西可写,词汇贫乏,不会开头、 结

尾,感到头痛难写。”也就是说,写作材料匮乏,是导致学生产生怕作文心理的

主要因素。

    从学生的写作心理过程分析,一般说学生看到题目,相关的材料呈现于脑际,

然后将材料归类疏理,根据 题意分清主次,从中立意后决定取舍,形成提纲,

才动笔写作。但囿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经验积累不多,许多 人往往无法根据题

意广泛联想,去回顾和选取平时生活中的材料,从而感到自己想写却苦于言之无

物,难以广 泛联想,于是感到害怕,激不起作文兴趣。

    可见,平时善于广撷博采,重视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是学生增强写作兴趣、

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如何帮助中学生广撷博采,积累写作材料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六个途径予

以引导、鼓励。

    一、观察积累

    写作的源泉是生活,生活离不开环境。丰富多彩的自然、社会环境与千变万

化的社会生活实践是学生取之 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但客观存在的环境

万物与丰富生活的种种特色,只有靠观察才能发现、掌握与积 累,才能形成写

作的素材与题材。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从作文角度说,观

察就是有意识 、有目的的知觉自然或认识社会现象,从中获得写作的材料。观

察的过程,便是积累材料的过程。因此,中学 生要养成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

惯、观察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并要把 观

察的所得、所知、所感的各种细微特征及时记录、随时积累,才会使材料越来越

丰富,写作时便能厚积薄发 ,得心应手地选择材料,正确立意。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要侧重方法的指导,通过课内分析讲解、课外观察示范

等,教会学生由整体到部分的 全面观察、捕捉事物特点的集中观察,由此及彼

互相对照发现异同的比较观察等,从中准确认识事物,把握事 物特征,发现事

物变化规律。这样积累的材料,既具有丰富性,又具有准确性。此外,还要教会

学生多角度、 多侧面观察,如正面和侧面、纵向和横向、上位和下位、远视和

近视、仰视和俯视等,到写作时,就能根据需 要自由选择材料,并能由近到远,

由今到古,通过广泛联想,把平时观察积累的不同时空的材料按照某种特征 或

写作目的组织起来,思接千载,情通万里,澎湃时间长河,激荡空间风云,使文

章内容生动,立意升华。如 《荔枝蜜》一文结尾,作者以"为他人酿造生活的

蜜"这一共同特征,从蜜蜂酿蜜联想到水里农民插秧,还梦 见"自己成了一只

小蜜蜂",由物到人,由人到己有序组织,使文章主题逐步深化。也可由虚到实,

由现在到 未来,将积累的材料予以创造性想象组合,使文章思路更活跃,开阔,

增强表现力。如《井冈翠竹》一文,在 叙述三十万根毛竹砍伐后,运用以往积

累的材料想象井冈翠竹将要穿云钻雾,走上迢迢征途的情景,突出了井 冈山人

的新风格和新贡献,也就突出了文章中心。

    二、阅读积累

    自然环境海阔天空,社会生活瞬息万变,大千世界内容丰富,人们靠直接观

察所获的材料,只能是凤毛麟 角,必须借助间接观察大量补充。间接观察的重

要手段就是阅读。阅读包括课内外,而作为积累材料的阅读, 主要指课外阅读。

大量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纷繁,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兼容,是前

人观察成果 的结晶,更是中学生写作中可以广泛采撷的素材。所以,课外阅读

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承受熏陶、 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教师要提倡

鼓励和指导中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首先要从良好习惯培养开始,主要培 养

自觉阅读、动笔阅读、多形式阅读的习惯。自觉指兴趣浓,千方百计找书看,古

今中外、天文地理、人文社 会、哲学经济、文学艺术广阅博览并持之以恒;动

笔墨指阅读过程随时动笔圈、划、点、批、摘、记,将书中 有用的材料以一定

形式记录下来,形成读书卡片、笔记,到写作时,便可自如运用;多形式如粗读、

精读、详 读、略读、泛读、速读等均需掌握,并会根据需要和读物内容决定读

书方式,提高阅读效果,积累广泛而又精 要的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

神",要想笔下生辉运用自如,非从阅读始不可。

    三、视听积累

    现代社会是信息量丰富、信息传播手段现代化的社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飞跃发展,现代信 息传播手段日益普及,广播电视等夜以继日传播

丰富的信息,且比书刊杂志更形象可感,更生动活泼有魅力, 是对青少年具有

强烈吸引力的间接观察手段。广大青少年早已自发地而且饶有兴趣地通过广播电

视积累信息, 但往往凭兴趣爱好,随机收看,缺乏选择性和目的性,娱乐消遣

性强。家长则多以影响学习为由加以阻止,教 师则往往忽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实际上,教师应高度重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从现代化视听渠道中积累丰富的 材

料,如新闻联播、环球45分钟、好望角、动物世界、假日晨曲、各种节日晚会

节目、爱国主义影片展播等 ,都对学生有益智、地行、激情、开拓视野、丰富

生活体验等作用,均属积累写作材料的范畴;同时要帮助学 生提高自控能力,

克服纯消遣趣味性收视倾向,并学会动态观察,提高观察水平和积累的材料质量。

    四、活动积累

积累社会经验的重要性篇7

主要是通过社会实践来达到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同时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为自己即将步入社会做好铺垫。同时也是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从而使自己的暑假生活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

实践内容与经历:

其实整个暑假我在找工作的旅途当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挫折记得当时我和几个同学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吃的住的都成了我们最大的问题,再加上我们都把钱几乎都花光了,我在想现在就这么难找工作等毕业出来该怎么办啊然后我们就咬紧牙关挺了过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我们终于找到工作了。我的工作主要是做qc的就是产品的质量检验与控制,在厂里我看到了生产产品的主要全部控制产品的方法与手段,其实做很多事情都是需要把各种方法综合在一起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更精,就比如当时我在检验时候就是总不能把产品检验的很好老是存在漏洞检验的数量与质量总是不能齐头并进,就在这时我的领班走了过来她就告诉我说,做检验的除了要全身心的投入以外还需足够的耐心,足够的细心,和掌握好的技术方法与手段,这样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其实在当中我也被批评过就是因为自己做的不好再加上工作又很累我有几次都不想干了但最终外还是坚持下来了,认认真真做事。原来坚持下去,生活可以变得更实,相信一定可以为即将步入社会做好足够的准备。

实践感想与体会:在我的打工生活中,我也明白了许多责备也要用适当的方式让我明白到别人批评你或是你听取他人的意见时,一定要心平气和,只有这样才能表示你在诚心听他说话。虽然被批评是很难受的,而且要明确表示你是真心在接受他们的批评。因为这样才能在失败中吸取教训,为以后的成功铺路。我们要学会从那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这才是我所应该做的。

我也从工作中学习到了人际交往和待人处事的技巧。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能看到自身的价值。人往往是很执着的,可是如果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那么你一定会交得到很多朋友。对待朋友,切不可斤斤计较,不可强求对方付出与你对等的真情,要知道给予比获得更令人开心。不论做是事情,都必须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成功要有信心,要学会和周围的人沟通思想、关心别人、支持别人。打工的日子,有喜有忧,有欢乐,也有苦累,也许这就是打工生活的全部吧。我不知道多少打工的人有过这种感觉,但总的来说,这次的打工生活是我人生中迈向社会的重要一步,是值得回忆的。

现在想来,暑假的打工生活,我收获还是蛮大的。我所学到的生活的道理是我在学校里无法体会的,这也算是我的一份财富吧。现今,在人才市场上大学生已不是什么“抢手货”,而在每个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中,几乎都要求有工作经验。所以,大学生不仅仅要有理论知识,工作经验的积累对将来找工作也同样重要。事情很简单,同等学历去应聘一份工作,公司当然更看重个人的相关工作经验。就业环境的不容乐观,竞争形式的日趋激烈,面对忧虑和压力,于是就

积累社会经验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音乐表演多元化教学

音乐表演的种类有很多,其中包括声乐、器乐、舞蹈、钢琴等专业的人才培养。多元化教学是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教学,在音乐表演中,如舞台演出、教学实践、举办音乐会、参加录音录像,包括欣赏、观看录音录像等,都属于多元化教学范畴。当然舞台的演出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仅以器乐演奏形式为例,就有很多种,如独奏、重奏、合奏、伴奏等,这些都属于多元化教学中的一部分,都可以称之为多元化教学。实践证明,在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在以传统教学为主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对学生有计划地、弹性地采用多元化教学,具有良好的效果。这一教学方式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和欢迎,学生普遍感到受益匪浅。笔者认为科学地采用多元化教学,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多元化教学的几种形式

1.舞台演出

这是音乐表演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最终要达到的目的。舞台的演出形式繁多,这里重点例举器乐演奏的舞台形式。器乐演奏的舞台形式包括独奏、重奏、合奏、伴奏。

(1)独奏

只要具备演奏基础,有一定的基本功训练,具备一定数量的演奏曲目,老师就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上舞台进行表演,让学生多参加独奏的演出。独奏也需要经验的积累和心理素质的调试、培养。首先要把上台前的准备工作做好,例如,检查一下乐器的状态如何,音准调试得是否准确等。调整放松自己的心情,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在舞台上才能充分发挥并展示自己的技术水平。一般音乐表演的考试大都以此种形式出现。笔者抓住考试前的机会,给学生上公开点评课,也就是每个学生上舞台演奏准备要参加的考试曲目,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同时寻找不足,当场改进。能解决的问题马上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下去反复练习,下次必须解决。通过公开点评课的训练,学生进步很快,而且在考试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进步幅度都非常明显,收效极佳。

(2)重奏

重奏不同于独奏。它讲究相互配合。因此双方的互相配合十分关键,二者是一体,在演奏自己声部的同时,也能倾听到或感受到对方的演奏声部的进行,要使两个声部有条不紊地结合,这样才能够配合好。要倾听和声的整体效果,积极主动、和谐合作、默契配合。在短学期教学期间,笔者采用多元化教学,给学生布置两首器乐重奏作品,要他们亲自演奏,体会音乐感觉。虽然刚开始对于没有过合奏经历的学生来讲,挺有难度,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而且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学生热情很高,都主动找老师给他们安排重奏训练。

(3)合奏

合奏是器乐演奏最常见的一种演奏形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平时要多积累这方面的经验,会对将来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和影响,很多人就缺少合奏意识及合奏经验,最终无法胜任合奏。除了依靠学院的合奏课,还要寻找各种机会多参加合奏训练,及时总结,不断积累经验。

(4)伴奏

伴奏是音乐表演中的另一种形式,如独奏伴奏、独唱伴奏、舞蹈伴奏等,是大家非常熟悉多见的一种形式。伴奏所处的地位不同,它处于辅助地位,起配合和烘托、衬托的作用。伴奏时要突出主旋律,要做好陪衬和铺垫工作。学生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克服困难,多参加伴奏,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服务意识。

2.录音

录音和平时演奏不同,一说到录音学生就都会有一种紧张感,不过这样他们会更加认真对待,必要的紧张还是要有的,但不能失控。在没有录像的条件下,笔者就组织学生录音,每次的考试都要录下来,反复听,帮助学生查找不足之处。这对学生的提高非常有帮助。录音时演奏者本身所用的力度和平时也有所区别,因为麦克风的灵敏度极高,它所处的位置、角度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包括演奏者的松弛度和紧张度等,都会对录音产生影响。所以在录音时,要多讲究音色和音质。这样对录音的效果有益。在录音时,往往不用平时舞台演出时的力度,则会有更好的音响效果。否则,麦克风的灵敏度大,用平时的力度来演奏带来的噪音大,效果极差。录音时,应该多在演奏技巧上下工夫,例如,在进行琵琶演奏时左手要多加些“吟”弦的技巧,这会使声音更加有润性,音色柔美好听,获得很好的效果。

有时笔者把学生带进录音棚,进行多元化教学,表面上看给人比较松散的感觉,其实更接近于现实。实际上更接近实际,这就是实践,是学生在一对一的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知识,也是超前实现目标的良好途径。如果没有实际操作,就没有以上经验的积累。

就像学生在学校学习,只有理论基础,没有社会实践是不完美的。年轻时应抓住大好时光,勇于创造,拼搏进取,我们就会有收获,就会有成绩。如果在学校时就积累经验,等到走上社会后就能够很快地适应社会,满足社会需求。采用多元化教学,能解决这一难题。

3.录像

录制音乐要讲究声情并茂,这是表演的进一步升华,必须自然松弛,美观大方。这是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的完美结合,不可紧张或松懈。有的演奏员,一录制作品就很假,很做作,或录制不好反复地接录,这些都会对录制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要定时安排录像,可以在学期的期末考试时给学生录制。先讲录制的要求,然后再由有经验的老师进行点评,找出每个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总结,不断积累提高录制效率。这也是多元化教学的体现。

4.举办演奏会

定期组织学生举办演奏会,对积累舞台经验大有好处。有的学生基础不好,弹奏几首曲子就没劲了,弹不动了,基本功匮乏。这样的同学就要求多练习基本功,练习力度、速度、耐力等,这些提高后,方可上台演奏。有的学生怯场,无法控制自己紧张的情绪,导致不能正常发挥和演奏。所以要多为他们创造演出机会,多锻炼从而缓解紧张度。对于特别爱紧张的同学,刚开始可以安排和其他同学一起演奏,经过锻炼逐渐适应后,再让他自己进行表演。这样就逐渐缓解了学生的紧张心理,让他们更加松弛,从而达到自由发挥的境地。

5.参加教学实践

要有计划地让学生亲自参加教学实践。在短学期教学工作期间,笔者安排了两名大一年级的学生,来给两名小学生授课。课的内容是一首短小的琵琶复调二重奏作品,这些内容笔者事先并没有教过他们。对他们来说都是刚刚接触的新作品,笔者在旁边现场指导,学生们换位了,现在他们不是学生,是老师。老师在教学时,就要有迅速试奏的能力,科学安排指序、把位,还要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时他们的注意力是绝对的高度集中,这时他们的试谱、安排指序指法等就显得更加积极主动了。当遇到问题,笔者认为这个问题他们解决起来有难度时,就会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解决。这样他们在小学生面前既不失去自尊,又可以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发现他们的演奏姿势懈怠时,笔者就在旁边提醒他们,注意自己的演奏形态,学生会学你们的。小同学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小同学,积极主动配合老师的思维,主动试奏,很快可以学会。有的小同学试奏本来就不快,也不主动配合老师,就等着老师一句一句地教,这就考验老师的耐力和耐心了。等到笔者送两位同学离开课堂的时候,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老师,其实你当老师也挺不容易啊!”笔者开心地笑了。通过实践,首先,让他们懂得了老师的辛苦和用心。这样回到他们自己的课堂,他们会更加积极地配合老师的教学。其次,他们得到了教学上的训练,也为将来教学积累了经验,为他们逐渐适应社会做准备。这就是多元化教学带来的益处。所以,有计划地采用多元化教学,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多看、多听大师及演奏家的演奏和表演,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声情并茂,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进步。

二、如何采用多元化教学

要做好多元化教学,教与学是相互的。无论是对老师的专业素质还是对学生的本身素质要求都是较高的。

1.多元化教学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要具备较好的基础和音乐素质。人人知道,无论做什么,基本功都是最重要的。然而基本功的训练往往是一些学生的弱项。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苦练基本功,提高学生练功的积极性。对于这个问题,笔者采取了集体练功的形式,互相勉励、互相促进的方法,一起练功,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听到同学在练功,马上放下手里的工作,主动要求参加到练功的行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基本功训练往往很枯燥,还需要一定的体力、毅力。有的传统乐曲很长,不好背谱。这需要有能吃苦耐劳的精神,任劳任怨,不厌其烦地反复训练才能达到要求。

(3)德艺双馨。学生不但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要有严禁谦虚的学风,品学兼优,德才兼备。要培养人情、人格、人性等全面发展的人才,要以此为积淀培养合格的人才。

2.多元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在多元化教学中主要应实现以下方面的内容。

(1)引导启发。音乐表演本身就是对音乐作品的艺术再创造,要求学生有创新,有自己的构思和想法,教师不要过多干涉其思路,关键在于引导。在不违背音乐规律和原则的前提下,允许学生尽情发挥,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

(2)归纳重点。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计划地学习、复习学过的乐曲,预习不同时代的新作品,分析它们的结构和特点。老师可以归纳重点,鼓励学生改编创作。通过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由浅入深。音乐表演是综合性的艺术,教师要把握难度和进度,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有了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积极配合,多元化教学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当今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就应采用多元化教学的培养方式,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更有效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合格人才。

三、实行多元化教学带来的社会效益

1.自食其力,信心倍增。笔者在多年的音乐表演的实际教学中,尝试着采用多元化教学的方式。有的学生在校期间就不断地实践,逐渐积累经验,自食其力。通过多种形式的锻炼学习,学生增强了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多元化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在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期间,对学生采用多元化教学,可使教学更加灵活、切合实际。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

3.积累经验,符合社会发展。采用多元化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就不断地摸索和积累实践经验,将来他们就能够很快地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通过不断地探索并采用多元化教学,学生能够迅速成长,这是技术能力的培养,符合市场要求,学生从中受益匪浅。

上一篇:云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法范文 下一篇:品质管理的基本原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