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数学成绩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时间:2022-05-22 08:47:26

浅谈影响数学成绩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154-02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数学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高中数学教师,我对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略有了解,也在积极的寻找能让学生学好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有效方法。下面我就高中数学的学习谈谈我的看法。

1.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差异

1.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1.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习惯了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如上节所述,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当然,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

1.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因而很多同学的数学成绩一滑再滑。

2.不良的学习状态

2.1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老师课上讲什么,就记什么,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上课要讲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即使把定义、定理、公式熟记下来了,也不知道怎么用。此外,这类学生不能自主地积累 老师讲过的典型例题,不能自主的研究课堂上一流下来的疑难问题,也就是缺少自主思考的好习惯。并且这类学生在考试中出现问题,不能及时的去主动寻找解决的办法,而是轻易放弃。

2.2学习方法不科学。老师在上课时要讲知识的形成过程,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没能紧跟老师的思路,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 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长此以往,学生不会的知识越来越多,不会的习题也会越来越多,逐渐对数学失去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变成学困生。

2.3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现在的中学生对一切充满好奇,对新鲜事物总想了解它,可是由于年龄因素,他们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无法不受不利因素干扰,游戏、网吧等的吸引力对他们来说要比书本上知识的吸引力更大,我所教的一个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连生活费也搭上去了,学校里从同学的帮助到家长的恳求,都不能使他悬崖勒马,到了高三,任课老师天天轮流做他的思想工作,从心理角度入手,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时校长时常对他晓知以情,动之以理,最终使他走出网吧,进入高校深造。

2.4忽视基础。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上存在误区,他们认为学好数学就是多做题,常常忽视教材,轻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就题论题,而不去认真分析此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另外还有的学生对难题、偏题、怪题感兴趣,把大量时间都用在这些题上,然而在高考中以常规题、基础题为主,所以很难取得好成绩。这些学生好高骛远,中"量"轻"质",陷入题海,往往在考试中失利。

2.5知识衔接不当。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值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的讨论,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有的内容还是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就必然会跟不上高中学习的要求。

2.6缺乏计算能力。运算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能力。它与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空间想象等其他认识能力相互渗透、相互支撑:学生不能熟记各种数据和公式,就无法正确、迅速地进行各种运算;如果对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或根本不理解,运算必然陷入盲目;学生不善推理,就无法选取合理的运算方法,甚至对不合理的运算结果也觉察不出;估计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常常能帮助学生预测结果,从而也容易纠正不正确的运算结果……运算能力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3.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我认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3.1对学生耐心指导,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教师在教学中,应考虑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意志力,注意给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有机会经历克服困难的学习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持之以恒、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应该有足够的耐心。

3.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3.3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学习意志。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要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近几年,受社会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忽视了课本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将大量的时间

花费在课外的资料上,而大多数资料都有大量总结的公式和所谓的捷径,表面是省时、省力,其实质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到时候还是一无所获。因此,我们教学时要以课本为本,让学生在学习、钻研、挖掘课本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学和学习都是务实的工作,不能走任何的捷径。

教学工作任重道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想着一蹴而就。我们应该以高度的工作热情,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和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学生的发展作为自身的工作使命,扎扎实实,一丝不苟地上好每一节课,批好每一本作业,关注好每一位同学,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上一篇:现代教育技术在视障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