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保理业务对我国中小出口企业影响的分析

时间:2022-05-22 04:03:30

国际保理业务对我国中小出口企业影响的分析

摘要:国际保理业务主要是应用于当今赊买赊卖的国际贸易中,是由保理商向出口商提供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包含贸易融资、国际结算、信用担保、分账户管理等。其间进出口商以及进出口保理商都各有所得,达到了多赢的效果,因此国际保理业务受到国内银行业和外贸企业界的广泛欢迎。自从1987年中国银行引入国际保理以来,国际保理业务在中国有了一定的发展。然而,在经历了几年如火如荼的发展之后,国际保理业务在国内遭遇了瓶颈,特别是在中小出口企业一块,其发展势头有了很大的衰减。本文调查了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的现状,并且通过分析发现了造成该项业务发展衰减的主要原因有:国家层面的政策、法律不完善的问题以及信用体系不健全;银行层面的宣传力度、传统观念束缚等;以及中小出口企业自身的一些缺陷。紧接着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国际保理;中小出口企业;现状;问题;对策

随着国际上贸易竞争的逐渐加剧,卖方纷纷提供更有利的出口条件,因此使得传统的信用证结算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国际保理也因此应运而生。国际保理为出口商降低了因O/A或D/A方式销售商品所带来的风险而大受欢迎。我国引进国际保理已经近30年,虽然在量上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其在国际整体保理业务量的比例还很低,这与我国贸易大国地位极不相符。并且在近几年,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一度缓慢了下来。本文从中小企业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国际保理的发展陷入瓶颈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改善的合理化意见。

一、国际保理服务中小出口企业的相关分析

中、小型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这几乎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中、小型企业的资本小,技术弱,靠自身的资本积累来逐渐壮大所花费的时间太长,而且容易因资金的问题而错失良机。但传统的融资方式对中、小型企业来说获取的难度太大,甚至是不可能的。各个银行都倾向于想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贷款,并且给予相对优惠的政策,而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则多为抵押贷款和保证贷款。

二、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保理服务中小出口企业简评

(一)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保理服务中小出口企业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保理业务的特点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大型企业易得,而中小企业难得”。

在邹小等人在《国际保理市场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为例》中,给出了我国现阶段选择保理业务的公司的特征:

1.年龄偏小;

2.资产负债率偏高;

3.抵押品要求较高;

4.规模大;

5.财务困境小;

6.融资难易度低。

(二)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保理服务中小出口企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银行在开展国际保理业务时,多是用银行信用体系来进行,其授信与银行原有授信体基本一致,这将导致作为国际保理业务的非常重要的甚至在国外是主要的客户群体――中小企业难以拿到银行的授信,使该项业务受到了限制!

银行存在对国际保理业务宣传力度不大的问题。在调查中,有近一半的外贸企业未做保理业务,甚至于根本不了解或是没听说过国际保理业务。虽然我国自1987年10月开始引入了国际保理业务,至今已经有二十几年,但其发展仍然十分缓慢,这与银行的宣传不当有直接的关系。

(三)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保理服务中小出口企业存在问题的成因

1.动力原因

在银行,存贷款的业务才是银行的本业,而保理业务,特别是国际保理只是银行众多业务中的一部分,在银行业务中占比较低,利润占有率也不高,因此作为银行,其大力推广国际保理业务的动力较差。

2.操作问题

我国国际保理业务发展的时间较短,各个方面都还有待加强。并且我国的信用体系一直没有完整的建立起来,企业的资信调查才刚刚起步。加之我国的中小出口企业一般资产较少,在传统的银行信用体系中的信用等级较低,这会导致去多银行认为为中小型的出口企业办理国际保理业务的风险较大,收益不高。

3.垄断阻碍

我国是在2010年才允许保理业务从银行的管辖范围中独立出来,可以成立单独的公司来经营这个业务。因此直至那时才有了外部的竞争,而之前的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的状态一直是由各个银行垄断性经营,并且由于国际保理业务并非银行的主营业务,同时在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的市场小,竞争也不激烈,所以银行对发展国际保理业务的动力不足。

三、进一步发展我国国际保理服务中小出口企业的对策建议

对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的对策及建议我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说:

(一)政府层面

1.应该大力发展非银行的保理机构以消除银行在国际保理方面的垄断地位

如前文所述,银行因国际保理并非主业,同时单项的保理业务在银行的利润占比也并不显著,因此银行对国际保理业务推广和创新意识不强,发展的动力也不足。让银行垄断保理业务则会使国际保理在我国的发展缓慢。

2.完善我国的信用体系,更有利于国际保理业务的开展

众所周知,我国的信用体系还不完善,甚至可以说是才刚刚起步。保理商在为出口商办理保理业务的时候也会选择资信状况较好的出口商,而我国的信用体系不完善将会使得我国保理商在审查我国出口商资质的时候会较为麻烦,不利于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因此完善我国的信用体系将会使国际保理业务更好的进行,当然信用体系的完善也会使许多行业受益。

(二)银行层面

1.提高宣传力度

在前文的引用的邹小等人的调查中,江浙一带的300多家出口企业中有近半不知道有保理业务,这说明银行在宣传国际保理方面还做得远远不够。还有许多中小出口企业对国际保理有一定的需求。因此提高对保理业务的宣传力度有利于提高银行国际保理的业务量。

2.适当转变观念,以适合国际保理行业理念来看待前来做保理业务的企业

银行在做国际保理时还是更喜欢用传统的银行信用体系来衡量一个企业是否适合做此项业务,如偏向于向资产规模大的,在传统信用体系中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提供服务,而对于一些资信状况不错的中小出口企业拒之门外。银行应该转变这种评价信用等级的观念。在做国际保理业务的时候,应该就其企业的资信状况来定时候给予办理,而不是以传统的其资产额度来看待。

3.不应歧视中小企业

银行应当转变这样的观念,不应该歧视中小企业,并且应该积极倡导并建立一个完善的信用体系,可以用该体系价低调查成本,积极为广大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出口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国际保理业务,这不仅有利于增加银行业务量,也有利于我国广大中小出口企业的发展,甚至于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应该加大国际保理业务的服务创新

国外的国际保理业务因为不断的推陈出新,才有了长足的发展。而我国在金融创新方面的能力较弱,国际保理业务的更新还是跟着国外走,没有结合中国的实际进行本土化的创造。只有不断保持创新才能拥有竞争力,要在我国大力发展国际保理业务,则我国应该自己也要进行业务的创新,以适应我国更多的保理需求或潜在需求者。

(三)中小出口企业层面

1.信用水平方面

应该提高自身的信用状况,做到有信经营,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的融资行为。如进行国际保理,保理审核应该是看企业的经营状况,资信状况等来给予该项服务。如果企业能够持续做到稳定经营,这将有利于企业逐渐提高自身的信用状况,并可以通过国际保理来进行贸易融资,有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

2.转型升级

我国中小出口企业多为加工型的企业,一般是进行简单的加工,生产一些日用品、衣服、玩具等物品。因此,我国中小出口企业应该注意自身的长期发展战略,要注重企业的转型升级,要朝着产品附加值较高的方向移动。只有拥有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如上文所述,融资保理可以帮助企业加快资金周转,中小出口企业应该积极利用国际保理,并以此积极进行企业转型升级。

3.品牌

企业无论大小都应该注重品牌的创造,有了品牌就可以为企业带来无形资产的收益。就算是中小型的企业也可以做到创造品牌,但一个加工企业不断做大,一直做到行业的前列,那么这也是一种品牌。品牌是信誉和质量的担保,有了品牌,企业就能更好的经营,有更广阔的市场,同时在融资方面也会有便利,从而在资金方面将会更有优势。

参考文献:

[1]贺培.国际结算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5

[2]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3](美)希尔(Hill,C.W.L)著;曹海陵,刘萍译.当代全球商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

上一篇:混凝土早期裂缝成因综述 下一篇:如何控制市政沥青路面平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