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课堂教学管理的思考

时间:2022-05-22 04:01:35

对中学课堂教学管理的思考

[摘 要] 现代教学管理必须更新观念,以新的教学观来透视和分析今天的课堂教学,采用新的教学管理手段,纠正当前课堂中出现的不适应因素。

[关键词] 中学课堂 教学管理 思考 建议

走近课堂,既不远离课堂,更不能直接走进课堂,才发现课堂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目前中学课堂教学管理上所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过于单一。课堂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工作的地方,教师走进课堂就是想着怎样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课堂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比较单纯的地方,是一维的。可是对于学生,课堂就是一个生活的地方、过日子的地方,他们不但想在这里学习知识,而且要交朋友、做游戏,要了解他人,要快乐。课堂对于他们来说是多维的。可是很多老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幻想学生和自己保持绝对的一致,把课堂变成师生一心一意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绝不分心的地方。

课堂教学管理的行政性。中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而其中大多数人在家里都是备受照顾、无人敢惹的“小皇帝”。在这样的环境中经常出现状况是很正常的。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不良行为,一些老师难以应付,有用处罚手段的,有放羊式的,有用加重学习任务的……在课堂的有关事件的处理上有些不尽人意的过失存在。由此造成了一些不太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致使课堂教学目标难以完成。

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在一些课堂上都是让学生去适应教师的教,而不是教师适应学生的学,使得有些知识需重复做强化训练,有的还要求学生去机械性地记忆。课堂生气不足,师生情绪较低落,教者是为完成教学的任务,学生是坐守45分钟。动手动脑的活动不是并存的,将其分割开来,教学的效率难于提高。

针对以上问题我做了深入思考,提出以下建议

当学生们的整个学校生活都变成“任务”的时候,生活真是太无聊了,他们就会产生厌学情绪。教师既要满足学生对生活的种种需要,又要防止其他生活干扰课堂教学任务,这才是教师应该做的事情。教师要首先转变观念,克服自我中心,应该理解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加以引导。经验告诉我们,优秀教师是可以把生活与学习巧妙地结合起来的,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而不会觉得学习枯燥单一。课堂是多维的,教师要以多维的角度回应它。

老师可以在合适的时间给学生开展主题班会,精心设计主题班会的内容。比如在学生刚升入初三时,针对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感觉迷茫,没有奋斗目标的现状,我开展了《放飞梦想 励志成才》主题班会,让学生们了解了大学建筑的壮丽、大学校园风景的秀丽以及大学生活的美好。学生们怀揣着对大学的憧憬,建立了对学习的信心。

教学,既不能任教师的性,也不能任学生的性,事实上课堂上的气氛常常是“胁迫性”的。本来学校和教师应该是帮助学生发展自我的,现在反过来了,学生成了完成学校指标的工具,主客体颠倒了。在胁迫性的大气候下,有办法创造非胁迫性的课堂小气候吗?这是可能的,我国有很多优秀教师也能做到这一点。战略上胁迫,战术上却可以不胁迫或是少胁迫;战略上强制,战术上却可以不强制或是少强制。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调动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自我管理。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校实行集体备课制度。每学期开学前由备课组长牵头,列一个详细的备课计划,每周每个学科有固定备课时间,备课组的每位教师必须先拿出一堂课的教案,然后在备课组内说课进行分析、修改,拿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最佳教案,最后根据集体备课的结果,结合个人和班级的实际,对自己的教案进行适当修正。每一节课要确定科学的目标,教师要清楚“我要让学生得到什么,我怎样让学生得到,学生得到了什么”。

教师上课必须做到“五个清晰”:教学目标清晰,知识框架清晰,教学思路清晰,课堂语言清晰,重点要点清晰。课堂教学要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坚决反对满堂灌式的教学。每节正课每天都安排一节辅导课,要求教师必须进班辅导。教师要把辅导内容和要求写在小黑板上,辅导时不能讲课。每周每科测试一次,对测试题的选择要求非常高,严禁使用现成的成套试题,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组题。他们的指导思想是“宁可教师多费时,不让学生做废题”。教师要利用直尺、浆糊将原有试卷的试题进行精选,重新组合成新的试卷。分析到每一个学科、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知识点,开好不同层次的分析会议,落实解决问题的措施。培优补差靠的是日积月累,责任到人。

从改善教学课堂中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入手,对教学课堂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自我管理和学生学习行为的管理策略进行研究和探索,以利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构建宽松、和谐的教学民主、开放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教师的教学行为能达到自我管理、自我促进、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目标,教学能适应普遍学生的需求,能有效地组织、指导学生主动而自觉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之中,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自我管理。

[参考文献]

邓 涛《让学生爱上课堂――名师高效课堂的引导艺术》(《名师工程》西南师大出版 2009.9)

(作者单位:河南洛阳栾川县城关中学)

上一篇:有效合作 彰显活力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