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海洋经济发展成功经验启示与借鉴

时间:2022-05-22 02:56:52

国外海洋经济发展成功经验启示与借鉴

[提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陆地空间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压力日益增大,人们逐渐将关注的目光转向了占地球总面积70%的广阔海洋,蓝色海洋正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领域。为此,世界各国政府均加大对海洋的重视和开发利用程度,采取多项政策措施,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梳理和分析澳、美、韩、日等典型海洋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现实,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海洋经济;澳大利亚;美国;韩国;日本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资助项目《海洋经济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中的作用、贡献与拉动效应研究》(项目编号:L13BJL011)部分内容

中图分类号:F307.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2月28日

一、引言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既是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也是支撑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各国政府均加大了对海洋的重视和开发利用程度,海洋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所谓海洋经济就是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据测算,近年来世界海洋生产总值以平均每年11%的速度快速增长,预计2020年将达到3万亿美元。从拥有海洋资源的数量来看,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然而,从对海洋的开放和利用程度来看,中国却远远落后于诸多发达国家,尚处于海洋开发和利用的初级阶段。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各级政府逐步认识到海洋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并为此出台诸多政策措施,中国海洋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中国海洋产业占GDP的比重也从2006年的4%增加至2011年的9.7%,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尽管如此,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却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统筹规划,法律法规不健全;海洋产业科技水平较低;环境污染严重,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考察和梳理世界海洋经济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分析其中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有益启示和借鉴,对于大力推动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促进中国成为海洋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二、国外海洋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综观世界海洋经济的发展,目前全世界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已经制定了详尽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澳、美、韩、日等主要海洋国家均从国家战略高度认识并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且取得了诸多成效,他们在统筹海洋产业协调发展,发挥海洋产业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等方面,均值得中国借鉴。

(一)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海洋管辖范围,其海洋经济区和大陆架面积相当于陆地面积的2倍,是一个真正的海洋超级大国,海洋产业极为发达,尤以海洋油气业和海洋旅游业最为突出。为了促进海洋经济和产业的快速发展,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及各州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在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纠纷解决、海洋权益扩展、海洋资源开发管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措施包括:第一,澳大利亚在1997年就出台了《海洋产业发展战略》,强调了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拟定了《21世纪海洋科学技术发展计划》;第二,对海洋产业发展实行综合管理,一改原有的单一海洋产业管理模式,综合管理模式要求各部门之间加强协调和配合,决策的制定和执行要求高度的透明;第三,澳大利亚十分重视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的保护。政府提出海洋产业的发展必须以海洋环境保护作为前提,并根据不同海域的特点在环境承受能力的限度内对海洋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建立海洋生态保护区和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对重点海域环境实施定期跟踪监测。渔业管理部门还根据海洋渔业资源的状况制定可持续捕捞的政策,对捕捞时间和工具严格限制和科学管理,防止过度捕捞给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危害。

(二)美国。美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长达22,680公里的海岸线和340万平方海里的海洋经济区,是世界海洋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很多做法和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首先,政府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为了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美国政府出台了完善的法律法规,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就通过了《海洋资源与工程开发法》,并成立海洋科学、工程和资源总统委员会,由总统直接负责对美国与海洋有关的问题和事务进行全面审议。美国政府还将海洋经济发展政策细化为区域政策,针对不同海洋和沿海区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以实现海洋经济发展的因地制宜、互补共赢和协同发展。同时,财政拨款始终是美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据统计,美国政府每年用于海洋领域的财政预算高达500亿美元以上;其次,美国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美国政府针对不同区域海洋项目的发展重点,先后建立了多达700多个海洋研究所,财政对这些科研机构的年投资高达300亿美元。以这些实验室为依托,结合各区域的不同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建立了大量的海洋产业园区;第三,美国完善的金融体系在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功不可没。在政府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之下,美国已经形成了由政府、企业、金融机构、民间资本共同参与的海洋资金支持体系。早在19世纪中叶,美国政府主导建立了海洋投资基金,该基金由财政部、美联储、联保存款保险公司等共同投资,目的在于为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发展提供多方位支持;美国政府就成立渔业委员会,专门负责提供海洋渔业补贴,他们采用低息贷款、专项养殖补贴等方式,对鱼类加工新技术的开发予以支持;最后,美国政府十分重视海洋环境、资源的保护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美国政府于2000年通过了《2000海洋法令》,提出了21世纪海洋发展的新原则,即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污染,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该法令的指导下,美国政府不断加强海洋环境保护,进行沿海流域管理,对入海内陆河流域进行全境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并以全美海洋保留地体系的形式,对国家重点海域予以保护,力求保证海洋生态系统始终处于健康、高生产力和可恢复状态,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韩国。韩国的海洋经济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经过多年发展,韩国已经形成了以海运、造船、水产和港口工程为支柱产业的海洋经济体系,是亚洲海洋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韩国的海洋水产业极为发达,其海洋水产量年约350万吨,是世界第七大水产国。据调研,韩国海洋水产业的高度发达主要得益于其远洋捕捞能力的增强,韩国建立了一支拥有近800艘船只的庞大远洋渔业队伍。同时,韩国十分重视海洋产品的深加工,其深加工水产品量占水产品总量的比重高达50%以上。韩国政府也十分重视港口及临港工业园区的发展建设。韩国有大小港口近1,500个,以港口为中心,韩国政府建立了多个临港工业园区,涉及钢铁、石化、建材、电子、机械制造等多个产业。这些产业园区在带动海洋产业和陆地产业协同发展,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如蔚山的汽车工业及仁川的石化工业等。

(四)日本。日本既是一个岛国,又是一个陆地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为此,日本一直十分重视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将经济发展的重心逐步转向开发海洋,提出“海洋立国”战略,并陆续采取了多项政策措施。首先,重视制定合理的海洋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并出善的海洋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2007年4月,日本通过《海洋基本法》,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日本海洋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加以规范;其次,日本在对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同时,十分注重海洋经济与腹地经济产业的互动和相互促进。日本政府结合腹地原有产业的发展状况,建立临港产业集聚区,形成“以大型港口城市为依托,以海洋产业为先导,腹地与海洋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最后,日本政府十分注重鼓励私营资本对海洋经济的投入。例如,日本的关西空港产业园在建筑过程中吸收了大量民营资本,成立了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民营资本共同参股的股份公司。通过吸引民间资本投资海洋经济,不仅使得海洋产业快速发展,还减轻了政府财政的负担、提高了财政资金的效益,也为民间资本找到了好的投资渠道,实现了多盈的局面。

三、国外海洋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对中国的启示和借鉴

(一)制定完善的海洋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应加快制定完善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体系,加强对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合理布局海洋产业。尽快编制包括海水养殖、海水利用、海洋新能源开发、海洋旅游等领域具体规划。建立健全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完善相关的财政政策、投融资政策,并抓紧制定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在财政政策方面,结合海洋经济发展规划,通过财政补贴、政府低息贷款、财政直接投资等方式,加大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海水养殖、远洋渔业和海洋新能源开发等战略新兴海洋产业的支持力度。在投融资政策方面,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和金融机构等投资海洋产业,尽快形成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民间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的投融资格局;支持有实力的涉海企业上市融资,并考虑建立促进海洋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加大对海洋科技的投资力度,鼓励创业投资基金对高科技海洋企业的投资;完善海洋自然灾害的保险机制,探讨建立由被保险人、保险公司、政府等共担风险的保险和担保机制。抓紧制定包括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洋交通法、海洋资源法和渔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使得海洋经济发展有法可依,也有法必依,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执法监督。

(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大力扶持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发展。在我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中,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和海洋盐业始终占有较大比重,特别是前三项占比高达70%以上,而海洋渔业就业人数占全部海洋产业就业人口的比重更是高达50%。而从长期发展潜力来看,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等传统海洋产业的发展潜力极为有限,而像海洋能源、海洋生物制药、海水利用等这样的战略新兴海洋产业则潜力更大,然而后者在我国海洋经济中的占比是很低的。这说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层次较低,海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有待转型和升级。因此,应加快推进中国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扶持海洋战略型新兴产业。首先,还应继续巩固海洋第一产业发展。尽管第一产业对海洋经济的贡献最小,但鉴于其基础性的地位及先天的弱质性,政府应继续保护第一产业的基础性地位,结合各海域资源的先天禀赋,发展特色海洋渔业,实施科学捕捞,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加大对海洋科技的重视和投入力度,鼓励科技创新,提升海洋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水平,大力扶持包括海水淡化、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海洋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最后,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其在海洋经济中的地位和比重。现阶段,我国海洋第三产业在以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旅游业为主导的基础上,建议大力发展海洋信息服务和海洋环境监测等现代服务业,实现海洋第三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加大海洋产业科技创新力度,重视人才培养。美、日海洋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均表明,提高海洋产业的科技含量是促进海洋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而我国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30%,远远低于美国60%的水平,这也正是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滞后的症结所在。借鉴美、日的经验,我国应逐步加大对海洋科技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加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首先,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金融机构、民间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资金支持体系。政府财政应在海洋科研投入,特别是基础性及重大科研项目的投入中占据主力,并出善的鼓励政策,吸引企业、金融机构及民间资本加大对海洋科技的投入;其次,紧紧围绕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加强海洋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开发。对于国内急需的紧缺高端人才,可以考虑从国外引进,出善的人才引进政策和制度,吸引海外人才有序有效回流。同时,加大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依托科研院所和产业园区,积极培养一批具有科技创新能力或管理能力的高级海洋人才。还应完善高层次人才的户籍和流动政策及股权期权激励政策,营造良好的人才使用与培养环境;再次,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紧密结合,更多着眼于自主创新的应用;最后,按照产学研一体化的要求,打造实现先进科研成果快速产业化的平台,促进高科技成果的转换,提升转化的成功率。

(四)改革分散式的管理,构建统一综合的海洋管理体制。中国现行的海洋管理体制是以分部门、分行业为典型特点的分散式管理模式。各部门和各行业无序竞争和重复投资问题十分突出,区域分工体系不完善,缺乏必要的协作和配合,造成大量的浪费和内耗。例如,北方的青岛、大连和天津均试图将自身定位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纷纷上马大型集装箱和原油码头,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不断升级。为此,国务院应从中央层面成立专门的国家级海洋综合协调决策机构,统一负责“发展规划、海洋研究、开发开放、环境保护”等重大战略和方针的制定,而地方则建立相应分支机构,负责配合中央和协调地方的海洋管理具体工作,如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产业、保护海洋环境等。

(五)加强海洋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对海洋开发利用程度的加大,由于过度捕捞、海洋油气污染、陆地废水排放、海水养殖污染及其他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海洋环境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此,我们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海洋环境的保护和海洋资源的涵养,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建立健全海洋环境监测系统,严格控制陆域污染物向海洋的排放,在进行排污总量控制的同时,加大企业的排污成本和违法惩治力度,提升企业自觉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和责任,并对重大涉海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估等;其次,建立健全海洋灾害预警机制和防灾减灾体系,加强海域防御工程建设,建立海岸生态防护网,加强沿岸滩涂保护和防潮堤坝建设;最后,严格审批标准和制度,按照海洋功能区的划分进行科学用海,加强监督监管和执法力度,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

主要参考文献:

[1]储永萍.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J].湖南农业科学,2009.8.

[2]国务院.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2012.9.16.

[3]王玲玲.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与海洋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13.6.

[4]王殿昌.陆海统筹促进海洋经济发展[J].港口经济,2011.12.

上一篇:提高高校电子资源利用率的思考 下一篇: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发展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