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理论与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的关系探究

时间:2022-05-22 01:14:47

二语习得理论与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的关系探究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英语作为一门世界语、通用语、工作语、媒介语、标准语,其功能和工具性是不言而喻的。这就给英语教学理论和实践带来了新的动力,也对学习者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大中小学的英语教学大纲都强调要把帮助学生打好英语语言基本功这一任务贯彻始终,强调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均衡发展,尤其注重说、写、译能力的培养。新大纲把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作为英语口头教学的重点,而二语习得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对我国英语口语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语习得理论是研究学习第二或更多种语言的过程中成功与失败因素,从中了解语言的本质、大脑的存储作用、语言的习得过程。二语习得在英语口语研究上是个新领域。在英语教学课堂上,特别是口语教学,究竟是以语法为本还是以交际文本?话轮控制、话轮替换的数量、机制语码转换的类型和功能对学习者二语或外语输入和输出会产生什么影响?这些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关注的问题。英语口语教学一直是我国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随着交际教学法的兴起和应用,我国口语教学可以说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仍然存在问题。从大学四、六级英语口试或专四、专八口试的试点结果来看,相当一部分的学习者的口语输出质量仍然让人失望。

二、二语习得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

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1981)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第二语言习得模式,他全面解释了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为英语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该模式以5个假说为基础:(1)语言习得与学习假说;(2)语言输入假说;(3)情感过滤说;(4)自然顺序说;(5)监察假说。其中输入假说是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Krashen(1981)指出“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输入材料本身和输入的方式会影响到情感过滤的结果和输出质量(转引自王佳丽,2006:30)。

按照Krashen的观点:(1)学习者遵循自然顺序,通过理解比自己当前的水平稍难一些的输入“i+1”自然习得该语言;(2)可理解输入对于二语习得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3)经过简化,语境和语言外线索的提示能使输入变得更易理解;(4)输出(即说话)是习得的结果,而非原因。

然而从我国英语教学成果来看,事实并非如此。我国学生在学校里花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英语上,读写技能强,能阅读专业性的文章,写出优美的句子,可见其输入量的足够,但不能摆脱“哑巴英语”的窘境。由于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以教给学生许多语法规则为主的同时,不以语言的运用规则为辅,忽视了培养其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不少学生甚至连基本的准确性都难以达到,对语法的运用和掌握更是破绽百出,更谈不上流利的表达。

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Swain于1985提出了的假设――“可理解输出假设”寻找问题之源。Swain是针对Krashen输入假说的第四点,即输出不直接促进习得而提出了这个相反的假设。她反对Krashen的大量可理解性输入对语言习得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她认为,语言输入对语言习得很重要,但它不能使二语习得者准确、流利地使用语言。Swain指出,为了获得较全面的语法能力,学习者需要有机会进行有意义的交际。输入时不太需要分析句子结构,但当需要输出时,他们便不得不从语义处理转向语法处理,即更多地注意表达方法,这可促使学习者在随后的习得中提高语法意识。由此可见,在交际双方的互动过程中,可理解输出对二语习得能够起到促进作用(杨党玲,李敏权,2004)。因此,输出不仅使学习者注意到他们中介语的缺陷,而且激活了有助于二语习得的内在认知过程,从而促进语言习得。同样的,Nobuyoshi和Eills(1993)采用的注意式交际任务进行教学实验,也证明了可理解输出假说,即输出有助于习得。为了提高口语能力,必须听说结合,以听带说,计划好以听说入门并为主的教学安排。

三、建议

口语是用来进行语言交际的一项重要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口语的习得通常遵循“输入―吸收―输出―习得”的顺序,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置身于可理解语言信息输入的学习环境中。而学生把输入大脑的那部分吸收后,通过调整表达将自己的输出变成便于理解的语言,进而产生“可理解输出”。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可理解性输入”和产出“可理解输出”,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水平呢?根据二语习得理论,有以下几点建议。

1.以听说为主,以小组活动为主。

口语课堂上,听和说是密不可分的。在课程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把英语教学中原来以阅读为主,改为以听说为主,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以二语习得相互作用论为理论支持,强调互动、协作的语言学习模式。因此,在教学模式上,新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口语教学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口语课堂上,小组活动促使学生交谈,小组活动能降低学生使用英语的紧张和焦虑感的同时,也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但同一小组的成员最好是语言能力和性格类型接近的学生,这样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尊心。

2.加强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

在我国,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或口语能力不过硬,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师必须在课前全面而细致地备好课,在课堂上才可以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必须巧妙地设置情景,有效地组织和引导交际任务的完成,充分地准备好由学生随时提出的无法预知的问题。因此,英语教师还必须拥有足够的经验,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应变能力。除了这些,教师对英语的掌握要达到或差不多达到和把英语为本族语言的人的程度。“只有教师自身的交际能力提高了,才有可能在课堂上成功运用交际教学法进行教学”(刘润清,2004:134)。

3.培养学生的交际策略使用意识,加强学生交际能力。

交际策略和有效口语教学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交际策略应该成为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交际策略是提高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学习者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所需知识之间存在空缺,所以使用交际策略对英语学习者弥补有限语言资源的不足避免交际失误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入交际策略,应该加强引导和帮助学生使用交际策略,鼓励学生采取交际策略应对交际中出现的困难,减轻学习者运用语言交际失败带来的挫折感,从而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四、结语

二语习得理论与英语教学存在互动关系,这种互动性体现在语言知识和语言各技能上。在当前的口语教学上,二语习得主流理论对其的影响是深远的,二语习得理论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规律、个性差异,并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学习者自主探索、主动参与和充分表现自己想法的机会,提供充分合作交流的空间和平台,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习者的口语交际水平。这些作用无疑给学习者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提供了帮助,并促使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思想,改变教育观念,认真思考我国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目的,使我国的外语教学更符合二语习得规律,培养出全面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Krashen.S.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

[2]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A].In S. M .Gass and C.G.Madden (eds.).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Rowley,Mass.:Newbury House,1985,235-253.

[3]戴曼纯,肖云南.二语习得成果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问题[J].外语界,2004,(3).

[4]蒋钫.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5).

[5]刘润清.英语教育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6]李民权,杨党玲,对输入理论的探讨――输入、互动与二语习得之关系[J].外语界,2004,(1).

[7]刘艳萍.2006年我国二语口语研究述评[J].山东外语教学,2008,(1).

[8]孟志红.如何提高大学生英语语言的交际能力[J].2008.

[9]王慧颖.外语教学法与二语习得理论的互动关系[J].2010,(4).

上一篇:捕捉意外生成,让课堂更精彩 下一篇:大学英语的口语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