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的口语教学策略

时间:2022-09-24 05:09:33

大学英语的口语教学策略

培养熟练,良好的英语口语能力是我国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在经济全球化的21世纪,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的语言,学好英语口语对于提高我国大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尤其必要。然而,英语口语一直是我国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很多同学虽然掌握的词汇量比较大,语法知识也比较扎实,却无法流畅地表达自己,与他人交流,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考试体系的存在使学生忽略口语。

虽然全国各个高校都在进行一系列的英语教学的改革,但由于各种考试体系仍然存在,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因此很多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会一直强调语法的分析,词汇量的增加和阅读能力的提高的重要性。由于学习目标的偏差,因此对英语听说训练有所忽视。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英语学习已不仅仅是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更为重要的是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把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

(二)语言环境的缺乏也是一个原因。

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良好的语言环境是一个很重要因素。由于缺乏英语听说的社会环境,我国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绝大部分都是用汉语进行的,缺乏英语听说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因此,英语听说能力普遍不高。目前高校里的大学生,课堂内外很少说英语,大家普遍关注的是英语考试,学生的口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教育心理学认为环境在人的认知、感知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从多方面努力给大学生们提供锻炼英语口语的机会。

(三)学生自身心理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口语的提高。

对于学生来说,由于英语基本功不够扎实,不少学生在口语训练的时候,很容易产生畏惧情绪,以致形成心理障碍,怕说错,遭人讥笑。其实开口说英语是学习好英语口语关键的一步,开口说英语犯错误没有关系,在讲口语的时候犯错误是正常现象,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口语中的错误,并改正错误,这样口语水平才会提高。

如何改变我国大学生学习英语的这种“哑巴英语”的现状,切实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是我国英语教育者和研究者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探索。

(一)创造英语学习的语境,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师们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首要的任务是为学生创造英语语境。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们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只有坚持使用英语教学,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才能便于学生口头模仿,激发学生说英语的欲望。当教师坚持在课堂上说英语的时候,学生就会逐渐提高听的能力,不懂的句子渐渐听懂了,听力理解水平就会逐渐提高,开口说就有了依据和保证。还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交际的场所,从而消除部分因为文化差异带来的学习障碍。如组织课外一帮一学习小组、英语角等,老师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到英语角与学生进行英文对话、交流,促使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其次,中国古代的教育学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兴趣在学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也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实表明,只要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产生兴趣,口语教学的难题就迎刃而解,将会使学生由学习的被动转换成口语学习的主动,将会影响到学生对英语的终生学习。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呢?我们要进一步加大课堂改革力度,加强课堂教学的多样化,调动一切积极的心理因素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信心。教师们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环节,营造英语口语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入英语口语的学习。教学中可采取创设情境、英语歌曲、短剧表演、小组对话、讲故事新闻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断给学生以表达的机会,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培养他们对口语表达的浓厚兴趣。此外,纠正学生口语表达时的错误应注意策略,尽量忽略学生的错误,采取鼓励、肯定的态度纠正其错误,消除学生怕犯错误而不敢开口的心理焦虑,使学生经常不断获得成功的愉快体验,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

(二)加强学生英语语音的训练,树立说英语的自信心。

为了在交流过程中避免沟通障碍,就要表达清楚,尽可能地符合英语国家本土人的发音习惯。很多学生的英语口语存在语音语调不规范的问题,教师应对学生不规范的语音语调进行纠正,鼓励学生模仿录音材料中的语音语调,注意句子中的连读、重读、弱读等,培养学生的语音技能,正确掌握语音语调。在听中对标准的语音语调进行模仿,并对自己的语音语调自我纠正。学生要学会正确的发音规律,尽可能地符合英语国家本土人的发音习惯。只要学生坚持仔细听音,认真模仿,坚持操练,他们就定会说出漂亮地道的英语。一旦突破了语音关,学生们就能够开口说出规范流利的英语,就会进一步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英语口语的积极主动性。

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自卑害羞的心理。教师在口语课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的英语表达有误,则不宜打断学生、过多地纠正学生的错误,从而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而要不失时机地多给予学生帮助和关怀,适时地表扬学生,营造轻松的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感,鼓励学生多开口说英语。

(三)加强文化意识的渗透,培养英语思维的能力。

跨文化背景知识非常重要,影响到学生交际时的语言得体性。语言表达除清晰、流畅、达意还需得体,不然,就会闹出笑话。譬如中国人见面打招呼习惯问:“你吃饭了吗?”而英语国家的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为话题。如果我们问英美人:“Have you eaten yet?”他们会认为我们是想请他们吃饭。因此,英语教学中教师们应该加强英语文化知识渗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际。要明确“在什么场合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对什么人讲些什么话”,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增强文化背景差异意识。学生通过长期的口语练习后,口语交际能力自然就会显著提高。

语言的交流离不开相应的文化背景。所以,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对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向学生介绍英美国家的文化,让学生了解英美国家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等。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掌握丰富的语言材料,了解并且能熟练运用英语中的习语和典故,理解英语民族的价值观和信仰,尊重文化差异,培养学生对于一般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帮助他们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改变思维方式,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扫除学生在开口说英语时的障碍,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英语口语是学生语言的基本技能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受一些客观原因的限制,我国大学生的口语能力普遍较弱。因此口语教师们需要掌握和运用一定的教学技巧和口语策略,帮助学生们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切实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戴炜栋,何兆熊.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康志峰,陆效用.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

[3]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4]孙妹芬.浅谈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困难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07,(5).

[5]王庆光.大学英语教学中急需加强口语教学[J].重庆邮电学报,2000,(2).

[6]张克福.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1).

上一篇:二语习得理论与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的关系探究 下一篇:高职英语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