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开放式创新下技术密集型企业获取资源配置的研究

时间:2022-05-22 06:49:20

基于开放式创新下技术密集型企业获取资源配置的研究

【摘要】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随着科技和网络信息的迅速发展,企业创新日益显现出复杂化和跨学科化,其所需资源也涉及更多领域和更广的范围。本文着重对技术密集型企业在内外部资源、政府资源及市场资源等四资源象限下的配置研究,采用理论结合构建模型方法,通过分析国内外文献、案例分析、问卷调查收集数据,使用Cronbacha的信度系数法 对采集的数据集进行信度校验,在理论分析基础上使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得出基于开放式创新下技术密集型企业获取资源的配置结论。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技术密集型企业;资源配置;结构方程模型

一、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一)研究背景

2006年, 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总书记作了重要指示:要努力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争取在2020年使我国成为创新型国家。2015年达沃斯论坛上,总理讲到,“面对多变的经济形势,我们主张要大力推动开放创新,要激发开放创新的活力。”李总理提到的开放创新是宏观层面上的,是国家之间的开放与协作,进一步来说,各国之间的协作开放,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企业、工厂等市场主体上来,从中央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调层次和频率也可见我国政府对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视。

然而,在如今的经济信息时代里,企业仅仅依靠内在的资源进行创新活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一单纯的封闭式的做法,已难以再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及日益激烈的竞争。过去的封闭式创新已无法适应当今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要生存、国家要崛起,于是,开放式的创新逐渐的成为一家企业在创新之路上的向导,什么是开放式创新,如何实现开放式创新,开放式创新能给企业带来什么等等一系列关于企业开放式创新难题亟待解决。

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随着科技和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企业创新也逐渐朝跨学科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所需要利用的资源也遍布更广领域和范围,仅仅依靠企业的自身力量,是很难拥有和进行创新所需的全部资源(人才、资金、技术)和领域知识。提起创新,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其实不然,企业的创新还包括有思维创新、组织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和文化创新等,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薄弱,己经成为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栓桔。我国企业谈得最多的创新――技术创新,其高风险性和高成本的特质,更是增加了企业创新的难度。因此,由学者提出的基于交易成本的理论,获取外部资源来支持企业创新的可行性研究。终于,在总结了多数学者的研究之后,亨利切萨布鲁夫提出了“开放式创新”的概念, 获取技术和市场资源的运作框架可从外部和内部双方面入手,这一概率的提出,对企业创新资源获取管理的研究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二)研究意义

企业创新远远不同于其他创新,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其本身所具备的技术含量高、衍生产值高,时刻影响着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创新活动朝国际化发展,多方面的技术融合,迫使技术密集型企业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如何做到整合企业内外部的所有可利用的资源,激发企业的创新潜能和意识,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开放性的成长,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同时更好的迎接国际化带来的挑战。这其中技术密集型企业如何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投入资源、获取外部资源成为一个新的关注重点,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方向。探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如何建立适用于我国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资源投入模式,即外部资源的获取和内部资源的消化吸收, 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正是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研究,同时以拥有福建省最大钢铁、化肥、人造板生产企业的三明为典型案例,对三明的“4+1”产业集群(冶金及压延、机械及汽车零部件、林产工业、矿产品加工和生物医药),采用数理统计、结构方程建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因三明市所能选取的企业资源样本有限,为了确保选取的企业样本能更加全面、系统、可信,将样本集扩大到福建省范围内,进一步体现开放式创新下对技术密集型企业获取资源配置模型的验证。

二、国内外文献回顾与案例分析

开放式创新是在传统封闭式创新模式逼仄的形势下出现,是一种新型企业创新模式,与过去的封闭式创新相比,开放式创新在创新的理念上和实践中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开放式创新强调企业可以从内部或者外部――跨越组织边界,获取有价值的资源,即只要是有价值的创新资源,无论它是来自企业内部或是企业边界外部,都将受到企业同等的对待,而不应其来源给与差别对待。

(一)国内外文献研究现状

1.国外文献研究现状

开放式创新一词,最早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亨利切萨布鲁夫在《开放式创新:新的科技创造盈利方向》提到[1],“公司和周围环境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创新可以在公司以内和公司以外进行。开拓创新的核心思想是世界上充满了知识,公司不需要完全依赖公司内部进行科研,可以把创新进行授权(如通过专利)给其他公司。另外,公司内部不能进行的创新可以在外部进行(例如合资、授权)” [2],涉及用户创新, 积累创新, 诀窍交易, 大规模创新和传播创新。

开放式创新理论,为企业获取外部创新资源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方向,怎样获取外部资源和利用企业自身资源的配置是开放式创新的主要视角所在。开放式创新是企业创新管理的第三个阶段, 企业商业模式是将企业内部的技术主导和企业外部的社会主导相联系的共同体,开放式创新就是以商业模式的思维为中枢[3]。Caloghirou指出企业内部创新资源的匮乏一直以来是企业进行开放式创新的主要原因之一,寻求外部资源互补成为开放式创新下企业常用的创新手段[4]。Hastbacka和Knudsen指出通过引进外部资源是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核心内容和主要因素,开放式创新的核心是外部技术知识的引进[5] 。技术知识和市场知识的引进也是企业进行合作创新的重要动机之一,对于技术之外其他资源方面,企业需要积极通过利用并购、合作和购买等方式引进互补资产完成技术创新[6]。Gallini则认为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程度与企业开放式创新的程度成正比:知识产权越完善,企业外部授权的意愿越强烈,越有利于形成纵向专业化[7]。Maula认为,企业的开放式创新要从系统创新的角度, 将企业组织边界之外的资源也纳入到考虑的范围内,才能保证资源的最优化配置[8],同时和各种组织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既有纵向的消费者和供应商,又有横向的竞争对手。

2.国内文献现状

目前我国学者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的资源研究仍处于引进借鉴国外相关研究介绍和消化吸收阶段,涉及的内容有:开放式创新的知识产权、开放式创新理论阐述、开放式创新的企业绩效实践、开放式创新的应用等。陈劲,陈钰芬指出,开放式创新涉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为了降低技术创新以及产品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如外部创新源和企业之间偶尔会存在对立的竞争,导致创新收益较低[9]。曹勇和贺晓羽的研究表明,开放式创新理论对扩大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的知识来源、整合利用内外部创新资源、强化创新参与者间的互动关系及降低创新风险具有重要推进作用,可以更有效地提高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绩效[10]。郑小平从不同技术创新资源的流入和流出角度及风险投资角度,对开放式创新的动力分析和技术扩散模式研究,并构建了企业开放式创新的产权欲望模[11]。

相对于经典的理论来说,开放式创新理论存在重要的分界面,表现为创新研究由点到网络、从单一向多维发散的趋势,更适应网络化、全球化的发展,推动创新理论发展。所以,有更多的国内外管理者、学者加入到理论研究与实践中,但目前对开放式创新与应用仍然不足[12]:

(1)对独立的个案进行深入的挖掘分析,归纳出创新成功背后所蕴含的机制和原理,以期用于帮助其他企业更好的运行开放式创新模式。

(2)组织企业内外部结构平台的构建,使创新活动中的各节点有序工作,资源发挥最大功效,目前对开放式创新的研究多聚焦于单个企业的微观层次,而忽视中观层面和宏观层面。

(3)以理论探索和个案研究为主,以横向角度研究及定性研究为主,以开放式创新为主题的问卷调查、纵向贯研究及相关的定量分析不足;衡量企业开放式创新的成功与否于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挂钩紧密。

开放式创新模式与传统创新模式不同之处在于,参与主体的多重性、复杂性和动态性,在人员资源、内部组织管理和外部环境建设等问题上势必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变化,人员的质量和流动、组织管理的成本、外部政策的优化。开放式创新在运作时,要协调多个独立的对象,是迭代式创新、分布式创新、协作式创新,参与者越多, 复杂度也越高,如何将资源的配置统一协调的整合起来,是我们要不断探索的全新的创新型管理之路。

(二)开放式创新演化机制

传统的创新模式是封闭式的,是老旧的,企业依靠自身的实力存活,投资开发新技术,自创新机构,然后将新技术运用到新产品上,企业从高额的销量中获得很高的边际利润,然后再投资于更多的内部研发,从而又推动下一步的技术突破,创新所产生的费用和所带来的收益,都由企业本身消化吸收,如图所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正在改变着各个行业的市场结构,都取决于获取信息与资源的能力,企业应该打破传统封闭的研发组织疆界,广泛向外界取得创新的素材和能量。

开放式创新模型,与封闭式创新相比,开放式创新出现了更多的新市场,企业及其周围环境的边界变得更加容易渗透、交互,创新在企业内外部之间易转移,如图所示:

开放式创新力图打破且弱化企业边界及流通壁垒,尽可能的使得知识流通减弱,从而实现企业之间、企业和外部之间及不同行业间的知识信息得到充分的共享。作为创客运动的发起人, Chris Anderson在《创客:新工业革命》一书中写到:“在互联网时代,不管你这个人来自哪里,是什么学历,之前有什么样的经历,只要有好的想法,我们就可以一起合作”,这实际上就是开放式创新的核心理念。然而,并非每个企业都适合走开放式创新道路,有些企业的特殊性仍然保持着封闭式,而有些企业处于封闭式和开放式的过渡阶段,根据许多学者总结出的评判核心指标五项,如表所示:

由此可见,在开放式创新浪潮推动下,企业必须保有对自身市场定位的准确认知,切勿随波逐流,趋之若鹜,走合适自身发展需要的道路才是有益的创新道路。因此,本文对最适合走开放式创新道路的技术密集型企业进行研究分析,构建模型、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数据验证,探索基于开放式创新下,技术密集型企业应如何对内外部资源的获取配置[13]。

(三)案例分析

开放式创新的理念和实践正在得到不断的发展和丰富,可从“由里到外”,“由外入内”,本文通过三个案例,具体分析开放式创新的类型和其组织形式。

1.英特尔:整合外部资源

在创新过程中整合外部资源,其研发战略由四项构成:赞助、合作研究实验室、内部研究项目以及投资,如图所示:

在开放式创新这条路上,英特尔走探索性的研究方法,起点于有潜力的研究领域,通过赞助、合作研究、内部自行调查或者投资者发起,终止于对成果(技术、产品)做出商业化的决策。

英特尔赞助了多家大学,并将开放性的合作实验室放在大学周围,开放研究环境,并且部分项目还会对社会公开。从大环境中快速学习,捕获大量的新思路并获得知识产权,除此之外,英特尔也有属于公司的内部研究,鼓励各个业务单位将实验室的内部有价值的创意利用起来,每两年更新一次战略规划。

2.思科:投资实现整合

思科的创新策略是内部开发、战略联盟和收购相结合。上个世纪以来,共收购了一百多家公司,其中30%的收益来自于此,这一创新策略在高技术产业中使它更快地获得了新解决方案和新技术。

公司到达一定规模后,出现的人才创业造成流失,采取投资支持他们创业,一旦创业成功即有权优先并购,这一整合创新是为了获得智力资产,即人力资源。为了确保收购的成功,每次收购必须达到的三个目标:新产品开发的延续、投资回报和员工保有率。

3.海尔:提供创新平台

海尔的创新理念中强调和用户的交互,在接触过程中,把各种资源都整合进来,不断迭代,重要的是需要用户投入进来,如果没有用户的参与,不论是在有突破性的创新,都没有太大的意义。

在互联网+时代,海尔的理念是“世界是我们的研发中心”,研发的过程要让创新者参与进来,更要让用户参与加入进来,创新平台遵循合作、创新、开放、分享的理念,整合全球的一流人力资源、创意及智慧,提供最前沿的科技资讯和创新的解决方案,实现互惠互赢的利益最大化,搭建资源供给方及技术需求方的共享互利的桥梁。

通过以上案例,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开放式创新讲求的是激发社会的创新活力和最大限度调动技术人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无论是创意获取、人才流动、企业联盟还是技术合作,作为一个新的发展模式,开放式创新已经成为创新活动和科研的新式标杆。

如上图,全球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波士顿咨询公司)公布的全球50强最具创新的企业公司中,其中苹果、谷歌等科技企业一举拿下前五名,而且在前十中占据七个,波士顿咨询公司认为最具有创新里的企业应该具有的四要素:简洁的研发流程、充分利用技术平台、加快创新的速度、系统化探索外部市场。由此可见,虽然企业重视创新能力,但如何确实的做到由创新研发到新产品设计,由企业收益绩效反哺创新投入,由客户反馈到产品改良,如何实现将其企业人才、技术创新、资金投入、环境政策等,对内外部的资源如何优化配置正是本文所要研究和讨论的。

三、研究假设构建模型

随着信息时代经济的到来,开放式创新有了更多的条件,包括:技术工种的流动性、可聘性增强、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公司外部进行科研的成型、外部供应商数量的增加,四个因素决定了新型的科研,知识不再是公司的独立财产,而是员工、供应商、竞争者和大学共有的。只依靠企业自身的技术研发、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的方式,渐渐显得力不从心,反而只有拥抱开放式的创新模式,才是企业走出低谷,走向世界的正确方向。

分析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报告结果,作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基于开放式创新下技术密集型企业获取内外部资源的配置,提出了四资源象限模型,如下图:

图5 四资源象限模型

1.企业内部资源因素-研发实力、高精尖人才、资金投入、消化学习、引进设备

2.企业与外部资源因素-用户、学校科研、企业、并购合资

3.企业与政府资源因素-产权保护、鼓励创新、资金优惠

4.企业与市场资源因素-市场信息、销售网络、地理环境、区域合作

基于开放式创新下,本文的调查对象为技术密集型企业,从福建省2014年的第五批创新型企业名单中,为确保样本的多样性、地域型,包括有金属制品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生物科技业、互联网信息产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仪器仪机械设备制造业等。

依据所建立的四资源象限详细模型,分别是内部资源、外部资源、政府资源、市场资源;资源分量16个,如表2所示,使用评分加总式量表最常用的一种――李克特量表法来衡量企业与创新资源的配置程度, 由一组陈述组成,每一陈述有"肯定"、"同意"、"不确定"、"不同意"、"否决"五种回答,对应5、4、3、2、1五种分值,被调查者的问卷总分可说明在这一资源上的不同意见,选择的数值越大,表示企业与该项创新源相关性越强[14]。

除文献收集分析、案例分析、问卷调查外,运用SPSS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结合SEM结构方程建模和经典统计方法。根据问卷调查结果首先进行数据的信度和效度的因子分析,保证基础数据源的可靠性;通过回归分析提取影响企业开放式创新最大的可能因子;最后根据模型结果论证分析数据。

四、模型验证

(一)信度和效度校验

(二)模型假设验证

AMOS17.0中,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模型的标准化系数都小于1不存在错误的,显性变量和隐形变量如下图所示:

在绝对适配度的指标数据中,卡方自由度比、RMR、RMSEA和AGFI都在模型的适配范围内,显著性概率P=0.09,大于0.05,说明模型的协方差矩阵与样本数据隐含的矩阵适配良好。虽然增值适配度指标中,各项数据均都只仅仅大于临界值一点不算太良好,但模型整体上尚且可以被接受。

由上表格数据,可以得出,在开放式创新下,技术密集型企业对于四资源象限的配置上,内部资源的路径系数为0.726,显著性概率0.041没能通过显著检验,说明企业能需要保持在人才、技术、设备上的投入力度;外部资源的路径系数为0.784,显著性概率0.013,说明企业要在横向、纵向上的扩大开放的力度,从制造商、供应商到用户、科研机构,由并购合资到开源分享;政府资源的路径系数为0.746,显著性概率0.026,说明企业还要依托在政府的宏观调控协作;市场资源的路径系数为0.722,显著性概率0.039,说明企业要充分挖掘市场的潜能,上下打通,从销售到服务,从实体到网络,由地方到区域的。

五、总结

“让每一个才华,每一个智慧,在世界任何空间绽放”,这是开放式创新的极致所在,开放式创新为企业创造了新的思维空间和思维方式,技术密集型企业作为最合适采用开放式创新的企业,借鉴、利用和整合内外部资源、政府和市场资源,挖掘企业的创新潜能。本文基于开放式创新下,选取技术密集型企业,获取资源配置的研究,通过理论、构建模型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几点:

第一,技术密集型的开放式创新,固然可以通过企业间、产学研和并购等外部资源配置,快速的提升企业的创新技术能力,然而这样的提升并非总是线性增长的,当企业自身的转化率远远低于外部资源的吸收率,将会造成惯性依赖、敏感技术的泄露和资源找寻的成本。因此,企业内部资源的配置是必须常驻发展的。

第二,技术密集型的开放式创新,仍然是要在政府机能的扶持协助下,调节企业和政府资源的配置,政府从法规、资金、政策等调控手段,强化资源整合和要素支撑,重点支持产业组织创新、激励机制,产业龙头引领、企业技术创新、企业品牌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揭开“全方位支持企业创新”大幕。

第三,技术密集型的开放式创新,定然要在市场资源配置下,将创新源的协作网络构建发展起来。企业的最终目标是要盈利的,没有盈利绩效的企业是无法进行创新活动的,更别提开放式创新,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缺乏创新的企业在面对变化的环境时就会缺少应对和转变能力,从而陷入困境,面临着被市场所淘汰,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互联网引领的信息时代,打破固有的合作框架,追求用户、同行企业、跨行企业的高度市场合作资源配置,是顺应市场发展,顺应经济发展,顺应全球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Chesbrough, H.W. Open Innovation: 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J],2003.

[2]Chesbrough,H.W.The era of open innovation.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J] 2003.44(3),35-41.

[3]Meer H.Open Innovation-The Dutch Treat: Challenges in Thinking in Business Models[J].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7,16(2):192-202.

[4]Caloghirou,Y.,Kastelli,I.,Tsakanikas,A.Internal capa-bilities and external knowledge sources:complements or sub-stitutes for innovative performance[J]. Technovation,2004,24(1),29-39.

[5]Hastbacka,M.A.Open Innovation: what’s mine is mine... what if yours could be mine,too[J].Technology Mange-ment Journal,2004,1-4.

[6]Teece,D.J.Reflections on Profiting from Innovation[J].Research.

Policy,2006,35,1131-1146.

[7]Gallini N. The economics of patents: Lessons from recent US patent reform [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02,16(2):131-154.

[8]Maula J,Keil T Salmenkaita J. Open innovation in systemic innovation contexts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326-341.

[9]陈劲,陈钰芬.开放创新体系与企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J].科研管理,2006(3).

[10] 曹勇,贺晓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开放式创新的推进机制研究[M].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59-64.

[11] 郑小平. 企业开放式创新的产权欲望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07(3).42-45

[12] 葛秋萍,辜胜祖. 开放式创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展望[J]. 科研管理,2011(5).43-48

[13] 赵晓庆,许庆瑞.企业技术能力演化的轨迹[J].科研管理,2002,23(1):70-76.

[14] 吴明隆.SPSS 统计应用实务――问卷分析与应用统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5] 李怀祖.管理研究方法论[M].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黄琳(1981―),性别:女,民族:汉,籍贯:福建泉州人,工作单位:三明职业技学院,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区域经济创新。

陈传明(1957-),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江苏南京人,工作单位:南京大学商学院,职称:管理学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企业组织理论,企业战略管理。

基金项目

2015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51086)

上一篇:网络安全课程探究型实验教学模式构建探讨 下一篇:高中男生认知特点与数学学习心理的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