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人传统礼仪和节日研究

时间:2022-05-22 06:07:25

莽人传统礼仪和节日研究

摘 要:莽人的传统礼仪体现了莽人的精神风尚和伦理道德,是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莽人的人生礼仪包括生育礼仪、婚姻礼仪和丧葬礼仪。莽人的传统节日有沙吉恩节、新米节和中秋节。莽人传统礼仪、节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莽人传统礼仪和节日受到多元文化冲击,存在退化甚至消失的危险。关键词:莽人;传统礼仪;节日;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C9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5-0199-02

莽人自称为“莽”,意为 “山民”“聪明”;傣族人称莽人为“岔满”、“插满”,意为高山上的人,没名字的人;拉祜族的苦聪人称莽人为“阿比”和“孟嘎”,意为头发乱而长和嘴边有纹。哈尼族称莽人为“巴格然”和“崩欧然”,意为老实人;越南境内的莽人称我国境内的莽人为“莽地夺”,意为大地方的人;越南境内的苗族称莽人为“么”;彝族的拇鸡人称莽人为“拉莽”,源于老挝人叫莽人“拉莽”,意为马鹿,有侮辱意味[1]45-46。今天的莽人,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和中国云南金平县境内。据2003年10月人口统计,我国境内的莽人分布在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金水河镇南科村委会的南科新寨、坪河中寨、坪河下寨和乌丫坪村委会的雷公打牛村等4个自然村,共107户,651人[1]25。2007年末,共有126户681人,靠草果种植和少量的编织及畜禽养殖为生,生活极度贫困[2]。中国云南金平县境内的“莽人”,于2009年被正式归到“布朗族”。布朗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3]。

一、莽人的传统礼仪

(一)莽人传统礼仪概述

莽人的传统礼仪体现了莽人的精神风尚和伦理道德,是莽人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莽人尊重老人,好吃的,让老人先吃。老人不能入席,他们就用碗把食物中最好的部分先端给老人。逢年过节,村中的孤寡老人会被大家争着邀请到家中做客。如孤寡老人去世,全村负责安葬。莽人爱护幼儿,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如果子女没有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家长就要受到谴责。莽人与人为善、讲礼貌,路上遇到陌生人,也互打招呼,如对年老的男人叫“爷爷”。莽人提倡助人为乐,视偷盗为最可耻的行为。人们外出打工,只要把门关上,防止畜生进入即可,外人不会擅自入内。收获的粮食,放在远离村子的篱笆“仓库”里,也不要人守护。捡到的东西再珍贵,也会送还失主,或者悬挂在路边显眼的地方,绝对不会占为私有[1]198-199。

(二)莽人的人生礼仪

人生礼仪是人的一生中几个重大环节要经历的仪式和过程,如“诞生礼”、“婚礼”、“葬礼”等,通过一定的礼仪,个体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得到人们的认可[4]41。

1.莽人的生育礼仪

莽人保存着独特的生育礼仪习俗。莽人妇女认为孩子是天赐的,所以不育就要祭神。莽人生孩子不去医院,正常的孕妇在家生育,非正常的孕妇在临产前几天被隔离在房屋前后的芭蕉叶棚进行生育,民间没有专门的接生婆,接生任务由丈夫完成。胎儿出来后,怕热水把孩子的魂烫死,所以用冷水清洗,用没有消毒的铁刀和竹片断肚脐,所以,莽人婴儿死亡率较高。过去,莽人妇女产后满12天才能回家,现在产后第2天进家,因产后不满一个月禁止产妇从正门出入,所以只能从后门进屋。第3天家长为保佑婴儿平安,杀鸡祭祖。莽人有为婴儿认“干爹”或者“干妈”的习俗,一般在婴儿出生后三天内进行,“干爹”或者“干妈”由进入婴儿家的第一位外人担当,被认为是彼此的福分,婴儿的父母杀鸡招待,并请求给婴儿取名[1]239-241。

2.莽人的婚姻礼仪

莽人的婚姻方式。以一夫一妻制为主,少数曾实行一夫多妻制。莽人没有离婚的习俗,莽人的习惯法禁止离婚,目的是保障父权。过去,莽人的婚姻以姑表婚为多,还有少量的妻姊妹婚、非等辈婚、童养婚。莽人的姑表婚是双向的。舅舅的儿子可以同姑妈的女儿结婚,姑妈的儿子也可以同舅舅的女儿结婚。莽人现已认识到落后的婚俗给后代的危害,但因人口少、住处偏僻,所以姑表婚等落后婚姻的消亡还需要一个过程。莽人有同姓不婚的习俗。是以红、黑、灰三种颜色作氏族图腾姓氏,每一种颜色图腾的氏族内禁止通婚[1]203-212。过去,莽人妇女不与外族人通婚,现在这种习俗已被打破[1]235。

莽人有公开“选择配偶”的习俗。青年十五六岁可公开选择配偶。两三个小伙子走进闲聊玩耍的姑娘们家中,唱歌跳舞表达爱情。小伙子中意后就约女方在女方家相会,双方用歌声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并加深了解。姑娘看中男青年后,便在家里热情招待他,白天一起劳动,晚上一起谈心,一段时间后便把婚姻关系确定下来了,父母一般不反对。

莽人从古到今有“请媒”的习俗。男女双方商订好婚事后,男方请3-5个媒人去女方家向女方父母提亲,男方媒人必须带20-30斤大米和两串松鼠肉。男方家背来礼品,女方家要招待双方的媒人。女方的媒人3-5人和男方的媒人一起,同女方父母商定婚礼条件,内容是男子从妻居几年,什么时候开始,彩礼多少等。商定好后,双方不得随意改变。

莽人有“从妻居”的习俗。贫穷的男方就到聘礼重的女方家居住。现在,金平莽人成婚后,女婿必须到岳父家住3-5年。莽人父母送一把刀给儿子作为随身礼物,儿子由媒人送到女方家,开始从妻居。

莽人的结婚习俗。从妻居结束时,女婿向岳父、岳母请求回家,经岳父、岳母同意后,女婿先回家准备结婚仪式用的礼品,把礼品准备好后,女婿和媒人送一头活猪到妻家举行结婚仪式,女方家将男方送来的猪宰杀来招待客人。凡来参加女方婚礼的人家,每家送一壶酒给女方家父母。婚宴要举行一天一夜,长老们边喝酒边唱结婚歌曲。一个代男方唱,一个代女方唱,还有的代岳父、岳母唱。第二天吃完中饭后,女婿和姑娘告辞回夫家,临走时,岳父、岳母送女婿一匹布,送前来参加婚礼的人家每家一块肉,女方家的长者把锅灰抹在男方家媒人的脸上,以祝福结婚的夫妇将来生出聪明的孩子,媒人要到回村后才能洗去锅灰。到丈夫家门口,等双方媒人和女方家的兄弟敬酒后,才能进家,丈夫和媒人从正门进,妻子从后门进。夫妻回家的第一天晚上要杀一只鸡祭祖灵,报告新成员的增加,并祈求祖灵保佑新成员的安康。第二天,男方家杀一只猪招待客人,参加男方家婚礼的人每家要送一只鸡,婚宴结束,夫家的父母要把女方家给的布分给前来参加婚礼的客人,表示感谢。至此,婚礼正式结束[1]213-235。

3.莽人的丧葬礼仪

莽人有许多告慰亡者的礼仪。莽人先给亡者洗身,然后到森林砍树,截好后劈成两半,再用斧子挖一个槽做成棺材,抬放到坟地的棚子里。坟地是在房前屋后临时选定的,坟地里给正常死亡的人搭建一间小茅草棚供,给非正常死亡的人搭建一间芭蕉叶棚。死者的尸体在家停放两天后出殡,出殡时禁止走正门,只能走后门。为表示对死者的哀悼,死者的直系亲属要哭泣;如死者是男性,女性出殡者要解开发绳;如死者是女性,男性出殡者要脱帽。出殡那天,抬到后门口的尸体,先用一块白布和一块黑布包裹,然后用一床篾席裹起,再用藤子捆扎好,最后用一根直径10厘米长3.5米的圆木捆扎,由两人抬送到坟棚,再把死者放入棺材。棺材用一种山上生长的红藤子捆扎好,然后放入坑内。莽人采用的是“土葬”法,但不垒坟包。埋葬的方法是在山腰上“横葬”,男子头葬朝东,据说以利狩猎,女子头葬朝西,据说以便做饭。随葬物品有死者生前穿过的衣服、裤子、被单,还有新编织的一个背箩、一个撮箕、一把木刀和一节竹筒。送葬归来的途中,人人都要洗脸、手和脚。回到死者家后门口时,死者家属在脑门前割一撮头发放在屋檐下的洞中,表示活人的灵魂不会跟着死灵走。送葬人员要在后门口净手后才能进入屋内。在埋葬死者后的第一天早晨天快亮的时候,在死者家后门口,由莽人的巫师“魔公”为亡灵举行领路仪式,魔公手持野姜枝,诵念领路词,引领亡灵按祖先迁徙的路线,回到祖先的繁衍地,与祖先团聚。死者埋葬后一天,丧家要清理好室内外卫生,清除死者生前用过的全部物品,死者生前住过的房间打扫好后,再不住人和放东西。葬后九十天内,每三天的傍晚,带三根火种到坟棚里燃烧,烧火守灵,但坟棚内禁止住人。莽人的丧葬祭品很特殊,有用木棒打死、用火烧一次、再煮熟的猪,用手扭死、用火烧一次、再煮熟的鸡,有用竹筒煮的糯米饭,还有酒、菜等。没有猪肉就用狗肉代替。办丧事吃剩的肉、菜必须全部倒掉,不允许第二天吃[1]242-261。

二、莽人的节日习俗

莽人的传统节日有沙吉恩节、新米节和中秋节。沙吉恩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沙吉恩是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意思。头人安排好有年猪的人家请吃年猪的时间,前来过“沙吉恩节”的人家各带一壶酒,在主人家男女分席就餐,边吃喝边唱过年歌,有原始共产主义共食式的生活痕迹。在农历九月旱稻相继成熟的时候,谷子一熟,各家随意选日子过“新米节”,把鸡肉和新米煮熟祭祖。新米饭由妇女吃三餐后,男人才能吃,地里谷子才能正式收割。1998年后,莽人受其他民族的影响,才开始过“中秋节”,吃月饼赏月,宰猪杀鸡过中秋节[1]170-176。

三、莽人传统礼仪和节日具有重要地位

莽人传统礼仪、节日是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2003 年 10 月 17 日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国于2004年8月批准并加入。根据该公约第2条第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该公约第2条第二项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五个方面,第三个方面即“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莽人传统礼仪、节日是云南民间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2000年通过并实施的《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第一章第2条规定,本条例所保护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有七类,第三类指“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节日和庆典活动、传统的文化艺术、民族体育和民间游艺活动、文明健康或者具有研究价值的民俗活动”。

莽人传统礼仪、节日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2011年我国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一章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六个部分,其中第四部分即“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四、结语

莽人的传统礼仪体现了莽人的精神风尚和伦理道德,是莽人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莽人的人生礼仪包括生育礼仪、婚姻礼仪和丧葬礼仪。莽人的传统节日有沙吉恩节、新米节和中秋节。莽人传统礼仪、节日具有重要地位,是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民间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进入21世纪,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实行综合扶贫。2008年4月起,莽人受到云南省红河州金平莽人项目的扶助。如今,莽人异地搬迁到国家新建的楼房,接受政府的补贴,彻底脱离了原始的刀耕火种、采集狩猎的生活。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莽人传统礼仪和节日受到多元文化冲击,现代医学、科学、主流文化与习俗,对莽人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外出打工的莽人,只能在过春节时方便回家过年。莽人的传统礼仪和节日存在退化甚至消失的危险。

参考文献:

[1]杨六金.一个鲜为人知的人群:莽人的过去和现在:十六年跟踪实察研究[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5.

[2]中共金平县委、金平县人民政府.高位推进、上下联动――全力推进莽人扶贫工作取得新成效[R].云南:金平县莽人办公室,2011.

[3]国家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扶贫办.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11-2015年)[R].北京:国家民委,2011.

[4]马成俊,鄂崇荣,韩喜玉.守候远逝的精神家园:黄河上游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抢救与保护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上一篇:启蒙运动的影响与反思 下一篇:电力施工工程安全管理环节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