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运动的影响与反思

时间:2022-10-22 07:02:25

启蒙运动的影响与反思

摘 要:启蒙运动内涵丰富,由此形成的启蒙精神照耀着人类社会的进程,改变了人的生活状况和精神世界,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等诸领域也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与此同时,它也带给我们诸多弊端。如何全面、正确的理解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涵,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意义重大。

关键词:启蒙精神;反思;当代中国社会特征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5-0358-02

17世纪中后期到18世纪的启蒙运动无疑是西方思想史上最活跃的时期之一。以法国为中心,启蒙运动的思潮席卷了西方,欧洲社会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思想革命。从那以后,启蒙运动的理性光芒照耀着人类社会的进程,影响着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改变了人的生活状况和精神世界,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教育和科学艺术等诸多领域都产生了积极作用。

但是,现在人们在享受启蒙带来的成果的同时,也日益发现它随之带给我们的弊端,比如对人性的过度张扬和突现所应运而生的个人主义和贫富差距;对大自然的过度掠夺和破坏所产生的环境危机和资源危机等,尤其是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涵,合理吸收其精华,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意义重大。正是在此背景下,对启蒙的反思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值得我们做深入的研究,本文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启蒙运动的成就、意义和其本身的缺失,以更好地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对启蒙运动的再认识

“启蒙运动”的英文是Enlightenment,以此用来描述18世纪的一场重大思想、文化运动的术语。这场运动的特征是深信人类知识能够解决现存的基本问题。“启蒙”是法语lumieres的英文翻译,意思是“光明”。“lumieres”在18世纪的讨论中经常出现,它既指一种思想主张,又指那些正在阐发这一思想的人,每个人都有权拥有光明,这是一个由17世纪知识分子从古代哲学中借用来的象征,它指代的是智慧。

启蒙运动的内涵十分丰富,因此,自18世纪以来,学术界就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关于启蒙运动的诠释。现今,学者们首先强调的是启蒙运动的国际规模。另外,有关启蒙运动的种种的定义都推崇理性,同时,启蒙运动常常被称作“理性时代。”这种说法会引起两种误解,一是它似乎暗示,启蒙运动的倡导者都是些天马行空的思想家,热衷于乌托邦的设想而不屑于脚踏实地的方案;二是这种说法暗示,理性活动被推崇到了极致,其他一切事物都俯首称臣。其实,这两种推想都是错误的。启蒙运动不仅对抽象推理和空想方案持批判态度,而且还为重新发现人性的隐秘方面――欲望和情感,奠定基础。例如,在17世纪,人们把理性界定为人的基本特征,从而断言人的理性的制高性,最为突出的表现是笛卡尔的著名论断“我思故我在”,但是,这种论断很快便遭到批驳,感觉和情绪取得了理性,成为全部人类认识和活动的基础,从洛克开始,经由休谟、卢梭,最终到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我们可以发现,把理性视为先天普遍的属性受到了彻底的重估。然而,启蒙运动不是专注于抽象的理性,而是致力于批判的分析,它借助于观察和形象,完全以经验资料为依据,不断地对传统确定的事实提出质疑,这种方法被称作批判方法。

关于启蒙运动,现在普遍认为是从17世纪末开始的,通常以1688年为标志,因为这一年有两个标志性事件:英国的光荣革命和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这两个事件对以后的思想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启蒙运动的高潮时期是以法国启蒙运动的那批伟人的活动为标志的,主要指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休谟、莱辛等,时间大约从1730~1780年,启蒙运动晚期是在18世纪最后30年,通常以法国革命作为结束。在对待人类思维方面,启蒙运动还是具有普遍的精神内涵的,这就是,人们通过内省反思,自由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积极的承担责任,就能够在世界上生活得更好,人们能够取得真正的进步,但是人类的进步决不会自动发生,也不会理所当然的取得,只有在改善周围世界的意志驱动下,通过艰苦努力才能取得自由。正如康德在其论文《什么是启蒙》中宣示的那样:“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这就是康德的启蒙运动的箴言。

二、当代中国的社会特征及启蒙思想对其的影响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简洁的三句话准确全面地概括了当代中国社会的特征全貌。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诗篇。

当代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尤为重要的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为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在新的历史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如下新的特征: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此,我们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因此,我们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其与科学发展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当代中国所强调的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和现代化建设等理念和启蒙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众所周知,有启蒙运动和启蒙精神所开辟的现代性和现代化社会的生活方式成为现今整个人类的生活典范和追求,各个地区和各个民族几乎都把追求现代化作为头等大事,启蒙引领了人类的发展方向。启蒙思想所强调的“人生而平等”衍生出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等当代社会的核心价值,同时使得理性成为人类社会最高的精神权威。在当代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启蒙思想的精神内涵无疑渗透在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生活、思想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从“十二五”规划中强调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等关系民生和社会和谐发展等诸多话语中可以深切感受到启蒙思想的声音。

三、启蒙思想的反思

启蒙思想崇尚理性和人的经验,成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创造了现代社会的民主政治、市场经济以及以法制为基础的理性化的社会体系;启蒙思想坚信人的能力具有无限的创造力,人完全可以能够不断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人类自身,因而,进步发展成为人类永无止境的目标。

但是,由于启蒙精神突出个人的解放,尤其重视个人权利,以个人权利作为一切价值的基础,进而导致了个人主义的泛滥,使得家庭、社会、自然的价值被日益忽视,启蒙精神的光芒没有创造出温暖,反而越加冷峻;启蒙思想的理性没有使人更加明智,反而表现出对他人和自然的漠视。由于启蒙过分的自负于人的理性能力,人越来越盲目的妄自尊大,无所顾忌地突出人的存在、人的力量、人的专业性和人作为宇宙的主宰,肆意地征服和掠夺自然,相应地,人类也越来越多地遭受自然的报复;由于启蒙把进步和发展当作最基本的观念,追求无限增长的财富,人日益成为物质财富的奴隶,生命的意义已经被物质充分诠释。

上述分析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可具体表现为盲目追求GDP的增长而忽视环境、资源的承受能力,导致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空气污染严重,饮用水日益短缺等;对物质的盲目追求所导致的人的精神世界的空虚贫乏……凡此种种,给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敲响了警钟。因此,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我们必须正确分析和对待启蒙思想。首先,所谓启蒙,它是一个历史现象、文化现象,要把启蒙的积极因素转化为对当今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中来。其次,启蒙是西方现代文明发展的理念,是强势的理性主义基础上的文明理念,它既突出了人的价值,又夸张了人的作用,把人凌驾于一切之上,现今它已经受到来自结构主义、生态主义、女性主义、环保主义的批评。所以,在当今中国,我们既要了解启蒙运动、启蒙思想的成就和带给人类的积极因素,也要破除启蒙的迷信,纠正启蒙的偏误,丰富启蒙的成就和思想内涵,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以赛亚・伯林.启蒙的时代[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2]哈佛燕京学社.启蒙的反思[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

上一篇:现代艺术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下一篇:莽人传统礼仪和节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