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古诗词教学

时间:2022-05-22 05:00:43

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古诗词教学

摘 要:合理借助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思维集中,积极学习。学生在多媒体营造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各种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思维活跃,更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大大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多媒体的这种优点,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尤为突出。

关键词:多媒体;古诗词;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323-01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些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如果能很好的掌握并运用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说话、写作水平,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由于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增添了无穷的活力,因其文、图、声并茂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使得各种教育信息的表达更加生动、直观和多样化。学生在多媒体营造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各种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思维活跃,更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大大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多媒体的这种优点,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尤为突出。

一、它能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古诗词教学首先要求的就是能有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能如临其境,很快地融入那诗情画意之中。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声像集合的特点制作许多优美的画面,选取了与教学内容相符的音乐,积极努力地创造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视觉美、听觉美,融入一个美的氛围之中,为学习古诗词奠定了感情基调,也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用音乐来打动学生,从心理学看,音乐是生命的节奏和感情的旋律,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情绪活动;从美学看,音乐更是融合着思想与感情的一种艺术境界。例如在教授《明月几时有》一课时,(大屏幕画面引入情境)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极富浪漫色彩的,它易激发人的艺术联想,一勾新月会让人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生活,在月亮身上,文人们寄托了很多憧憬、很多情感,同学们能调动积累,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有关明月的诗句吗?接着播放《但愿人长久》,学生都凝神静听,既把学生带入了学习的状态,也为学生理解这首诗歌打下基础。 通过图画和视频来再现诗歌的意境。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诗人则用语言绘色绘形,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融诗情画意于一体,这就是古诗词动人之处。

二、结合各种信息领悟诗词的意境美

诗的意境是诗歌教学中难点,对意境的感悟和知识的积累、情感的历程及人生境遇是密不可分的,而这些恰恰是语言很难以弥补的。如白居易的《钱塘江春行》,它是一首描绘杭州西湖美丽初春景色的诗歌,如果仅从字面上分析理解,学生是很难体会诗歌中如同仙境的美丽情境,更无法体会作者游览时的细腻情感。我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先用多媒体呈现出一副伴有此情此景的画面与轻音乐伴奏的诗歌朗读,接着从多方位展现出这首诗歌所体现出的春天仙境之美的图画:那青翠的青山,与湖水相连的白云,如茵的青草,如烟如雾的柳枝,堤岸灿烂的春花,上空的莺歌燕舞,马蹄的轻快,牧笛的悠扬,荡漾的碧绿……将学生带入那美丽的西湖畔,使学生完全沉浸在蓬蓬勃勃的早春之中,使学生心中涌生无限温柔无限爱,像在梦境、在仙境。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为诗歌描画出适合的画面,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虚实相称,学生在诗画的对照中,轻松踏入古诗歌的美丽意境中。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诗歌作为抒写心灵的艺术,要靠心灵去体悟。教师将学生引入古诗的情景交融、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教学古诗,应多运用先进的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通过想象去感受、领悟诗人的感情;同时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扩充教材内容,优化学科教材,加大学生信息量的获取,开阔学生课堂学习的视野。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两句,我们用视频影片来展示千山层峦叠嶂、万径蜿蜒纵横的远景、近景图,让学生去体味一个意境苍茫辽阔而荒寒冷漠的人物活动环境,领悟简洁凝练的诗句中所包蕴的社会悲凉与朦胧清淡的画境的高度统一,让学生欣赏国画的传统美,增进学生对诗歌艺术的多层面理解。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初中古诗文教学的课例

语文教学离不开情,离不开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可以增强对学生的感官刺激,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如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达到以情激情的目的。例如教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这是一首写景的七言律诗。如果仅从字面上分析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即使背诵下来,也难体味到多少美感。教学这首诗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先用录音机放录音,让学生凝神听一段有古筝伴奏的课文朗读,接着用投影仪,放上一段事先剪辑好的春意盎然的电视录像片:那翠绿的青山,如茵的绿草,荡漾的碧波,烂熳的春花,莺歌燕舞,马蹄轻快,牧笛悠扬……使学生身处早春的氛围之中,从直观、形象的教学形式中感到春意绵绵,春光无限。再让学生随录音朗读课文。耳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兴趣浓厚,加深了对课文的感知。学生说话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时进行朗读和说话等语文能力的训练,训练能充分到位,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四十五分钟的效率极高。而且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兴趣盎然。

总之,合理借助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学习情境,让作者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并接受刺激,能促进学生思维集中,积极学习。它以无穷的魅力给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开拓了学生视野,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化语言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也让我们教育者真正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黄伯荣,《古代汉语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第四版

[2] 秦训刚,《语文课程标准读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上一篇:“先学后教”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云计算环境下的大规模图数据处理技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