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各要素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影响

时间:2022-05-22 03:04:20

体育教学中各要素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影响

[摘要]学生体育课学习主动性的提高,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掌握基础体育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生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体育教学本身对于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主要探讨了教学环节各要素如何影响体育学习主动性的生成方式、方向与强弱等。

[关键词]体育教学 要素 主动性

学校体育是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基础,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并重视体育对人发展的巨大作用。这不仅促进学生掌握基础体育知识和技能,而且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学生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从教学论角度来看,课程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等各要素相互作用构成了体育教学这一有机整体,这些不同的要素也就决定了体育学习主动性的生成范围。同时,教学各要素也会影响体育学习主动性的生成方式、方向与强弱。

一、体育教学各要素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影响

1.体育课程教材问题在学生学习活动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和实力地位,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依据。课程教材内容受到教学目的的制约,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它对教学过程有着直接的制约作用,其难易程度影响学生的成就动机。艾肯逊研究发现,“唯有在工作适度或中等难度时,人类追求成就的动机才会最高。”①这说明课程教材内容应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相匹配,如果能够配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或与日常生活发生联系,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往的体育教材内容过于注重竞技化,并且教学内容也存在“繁、难、偏、旧”等问题,加之又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不紧密,时代性不强,因此很难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②另外,体育教材的内容也应当紧跟时代步伐,能够充分展现它的时代特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时尚教材中要重视定向运动、拓展运动和攀岩。因为这三个项目对培养学生“终身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具有很大的意义。如果这三个项目能够在野外展开教学,其效果将会非常理想。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体育课培养的素质只有在野外环境下,与自然对抗的过程中才能充分展现出来。

2.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指导和制约着一切的教学活动,具有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保持学习主动性的功能。体育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的关键,因此体育教学活动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制定出适度性、层次性和阶段性的具体的目标。如果学生能够确切地知道学什么、应该怎样做、如何被评价以及学习成功后的结果是什么,那么就会使学生按照设定好的步骤一步步达到目标,而不会对学习产生茫然。例如,有的学生立志要成为一名高水平的足球运动员,那么他的自我效能感就很强,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可以说只有确立较高的学习目标才能激起强烈的学习主动性。学习目标有大目标(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和小目标(一堂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之分,两者相互促进,大目标是通过小目标一步步的实现而逐步达到的。因而,对于体育教师而言,每一堂课的目标设置都要给学生恰当地讲解学习体育的意义,明确学习的具体目标,唤起他们追求、实现目标的愿望,从而积极主动地从事学习活动。

3.体育教学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说,关乎体育教学目的的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因为“改革教学方法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要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③教学方法具有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功能,而这种功能的充分发挥以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密切相关。现代的体育教学方法强调激发、利用和发展学生的情感,非常重视学生的情感和情绪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的影响。例如,江苏省南通市在一次体育教育展示课上,教师通过让学生玩“石头、剪子、布”来引导出武术的三个基本手型与三种基本步法,让学生学得自然有趣。

4.体育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所做出的价值判断,它具有检测、反馈、导向以及改进教学效果等多种功能。与其他课程相比较,学生的运动能力更多的来自于先天遗传基因。以往的评价更多地注重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能力,对于学生的遗传因素、学习态度、进步程度等则很少关注,这种错误的教学评价导致了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体育课程标准》提出对于体育学习的评价要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定性与定量、绝对与相对、总结性与过程性的评价,来激发和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经常给予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肯定的反馈,使他们产生“我并不差、我能行”的学习内驱力,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发展与创新。除了教师的外部评价,还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学生相互间评价。如有可能让家长也参与其中,从而实现对学生学习评价的多元化。

二、对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中各要素的建议

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联系,构成一定的教学结构,进而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对于不同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将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产生积极的影响。④在教学中如果教师选择并运用快乐体育教学模式,那么他会有意识地提出课题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1.改进教学内容。尽量减少竞技体育项目所占比重,根据学生自身体质添加针对性强的内容,如增加野外生存,扩展,攀岩,户外运动等内容。学生在与自然对抗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体育课培养的素质,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体育课培养的素质只有在野外环境下,与自然对抗的过程中才能充分展现出来。

2.体育教学目标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科学的课时目标。通过不断调整教学目标促进体育课堂总目标的实现。对于体育教师而言,每一堂课的目标设置都要给学生恰当的讲解学习体育意义,明确学习的具体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动机,唤起他们追求、实现目标的愿望,从而积极主动地从事学习活动。

3.教学方法上,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暗示教学法就通过体育教师的主动与积极的言语、表情、动作的暗示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消除紧张和精神压力,从而达到可能的预期效果。

4.教学模式上,排斥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采用“快乐”“成功“小群体”“启发式”模式。教学中如果教师选择并运用快乐体育教学模式,那么他会有意识地提出课题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5.教学评价体系中,根据学生自身遗传,体质,素质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初步评价方法。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身体素质发展情况制定跟踪评价方法:学期末,针对本学期学生学习态度,课堂教学目标完成情况以及身体素质发展状况制定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对学生不同阶段学习情况的评价,提高学生体育课学习的主动性。评价过程中,学生在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家长也了解和熟悉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过程,更加关注自己孩子的发展,为家庭体育教育做好铺垫。

教学各环节要素在体育教学中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灵活多变,把“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注释]

①黄光雄.教学原理[M].台北:台湾师范大学书苑有限公司,1988:295.

②晏春旭.体育教材的改革创新思路[J].中国学校体育,2001(3):21.

③邵伟德,查春华,徐真英.体育教学方法分类体系的反思与再认识[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4):100.

④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8.

上一篇:现代服务业实体化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下一篇:韶关市曲江区:教育创强惠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