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汽车记者”笔下的人物

时间:2022-05-22 01:23:52

一个“汽车记者”笔下的人物

采访汽车行业的记者,或者汽车媒体的记者,统称“汽车记者”。上海的“汽车记者”颜光明新近出书了―――他的作品集《轮上风流》。

这本书里有些文章虽然过去在报刊上零星看到过,但这次汇集起来,居然有厚厚一大本,又有许多是第一次捧读,不用说如同品尝一道美味大餐,让我兴奋了好几天。他在汽车媒体里、在汽车界浸润了几十年,是业内为数寥寥的专家级的记者,每次碰面,我都爱听光明滔滔不绝地谈汽车。谈汽车文化,谈赛车,谈汽车品牌的竞争等等。汽车―――这个一个多世纪以来改变了世界的机器,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

打开这本书,会嗅到其中弥漫着的一股独特的味道:汽油味。据说国外,一到节假日人们喜欢合家驱车到郊外野餐、看赛车,有时看不到赛车,但只要闻到汽油味,听到引擎声,也感到是一种享受。这是汽车时代的独特景观。这本书中所写到的人物,全部都与汽车有关,他们的血管里都流淌着汽油:他们或是叱咤赛场风云的F1车手;或是用稿费垫车轮的少年作家;或是世界顶级的汽车设计大师;或是从“三两个人、七八条枪”起家的车商大擘;或是驾赛欧的女足英雄;或是“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汽车“老学究”……这是一条精彩纷呈、摇曳多姿的人物画廊,徜徉其中,目不暇接,让你感到美不胜收。光明在描画这些人物时,用的是轻松随意的散文化的笔调,往往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这部作品集吸引我的另一地方是:有趣。别小看这两个字,要做到可不容易。我们买一份报纸或一本刊物,从中能读到一两篇有趣的文章,也就算没白花钱了。看得出来,书中很多人物捕捉自车商的推广活动,但光明不满足于发发“统发稿”,或担任车商的“传声筒”,而是敏锐地把镜头对准读者感兴趣的人物,从中挖掘读者关心的新闻元素,这不能不说是光明的讨巧和高明之处。有趣不是简单地迎合读者,而要做到“通俗不庸俗,风流不下流”,才是真正的雅趣。如世界歌王帕瓦罗蒂,名气够大了,文章又是写的他与名车“天籁”结缘的故事,怎不吸引人读下去?又如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与奔驰的故事。这些都是非常吸引人眼球的题材。有趣的题材,还要有有趣的笔调和表现手段才能相得益彰。这里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光明在写这些人物时,用语之朴实和平易。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格言警句”,用不着仰视,他们就在我们面前,与我们促膝交谈,谈他们的喜怒哀乐,谈他们成功与失败、追求与憧憬……他笔下的人物,完全不是我们通常所看到的“典型”人物,或是头上罩着光环的“英雄”,他们或许在某个领域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但光明写出了他们作为普通人的一面,因而真实、可信、亲切。

这部作品集值得推崇的又一点是在写人物时,又饱含和浓缩了大量的信息,熔新闻性、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炉。在对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主席石天曙的访谈中,作者不仅是报道这位赛车界的风云人物,同时在不经意间披露了中国赛车运动的今昔,让我们在简短的文字中了解到一部中国赛车运动的简史。作者写沃尔沃中国市场总裁吴瑜章到复旦大学“吆喝”卖车,既写到他的创业经历,又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绍了这位成功人士的汽车销售心得,读了这篇报道,不亚于听了一堂MBA操作案例课。

常言:掘深井者得甘泉。一个记者能够向“车迷”捧出这样一部砖头般厚的人物通讯、特写集,得力于他长期埋头在车界这一领域锲而不舍的钻研和积累,再加上他的思维敏捷和腿勤笔勤。作家福克纳,终其一身,只在他的家乡―――版图上只有邮票大的一块地方勤耕不辍,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作为“汽车记者”,光明数十年来耕耘在这个特殊的领域,成为这个领域卓有成就的知名记者,这不能不说是值得同行借鉴的成功之道。其实,像光明这样在某一个专业领域不停地开掘,也是另一类“邮票”的概念。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与其“一石数鸟”不如“一石一鸟”更容易命中目标。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有特色、有趣而又信息密集的书,对汽车有兴趣的记者同行,不妨展卷一读。

上一篇:媒体,别再疯追“追星女”了 下一篇:略论舆情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