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和教学当顺势而动

时间:2022-05-22 12:40:47

创作和教学当顺势而动

2013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第五届全国民族打击乐研讨会暨“鼓动中国”名家名曲专场音乐会,在广州举行。来自全国九大音乐学院和全国主要艺术院团的打击乐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理论家和来自台北市立国乐团的嘉宾共八十余人参加了研讨会。本次活动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广东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打击乐专业委员会、广东民族乐团、广东省音协打击乐艺术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

10月30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由广东民族乐团团长、广东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陈佐辉主持。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刘锡津、广东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陈葆坤、打击乐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安志顺及会长李真贵出席并讲话。刘锡津会长说:“在民族管弦乐的发展历史进程中,打击乐是极具特色的声部,是民族乐队个性之本、动力之源。本次研讨会在创作、表演、教学、理论研究等多方面探讨打击乐的发展之路,一定会成为打击乐发展的新的里程碑。”研讨会上,与会者围绕“新作品创作对民族打击乐发展的重要性”、“创作表演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民族打击乐教学如何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求职前景的思考和展望”、“如何加强理论研究”等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针对创作、表演和教学中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专家们分享了各自从实践中总结的宝贵经验,并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建议。

创作:打击乐事业发展之根本

创作,是与会者在研讨会上谈论最多的话题。陈佐辉用 “衣食父母”来比喻作曲家之于乐团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我深刻地体会到,对于一个民族乐团和打击乐的发展而言,演奏技术的提高,到一定程度后,作品的推动对我们的事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去年我在广东省会议上提出,作曲家是我们民乐艺术表演团体的衣食父母,这一观点得到了全体与会者的赞同。一个事业没有作品和理论上的推动,发展就会停滞不前。”

中央音乐学院在读博士生李博近些年创作过一些包含“民打”成分的民族室内乐及协奏曲,他认为,“‘民打’的声音很特殊,传达着一种浓郁的中国特色乃至地方特色,所以为某一件‘民打’乐器创作要以它的文化出处为基础,结合本身的音色和演奏特点,创作有个性、有时代意义的作品。在现代音乐的创作中,打击乐的成分越来越多,因为现代音乐更多追求音色上的创新与变化,而削弱了音高的意义,这正是应了打击乐的特点和特长,所以期待更多的纯粹的‘民打’重奏作品,相信会带来更多音乐上的惊喜与超强的表现力。”李博建议?熏除了地方题材之外,可以更多关注人文题材﹑哲学题材以及有当代特征的音乐意向,传统的乐曲要保留,但是新作品一定要有时代意义和进步精神。研讨会上,星海音乐学院作曲家房晓敏为广东民族乐团创作的第一个作品就是打击乐《凤凰涅槃》,至今久演不衰。对打击乐创作,房晓敏颇为钟情:“我的乐队作品两三百首,其中打击乐写得很多。打击乐声部在乐队中起到非常震撼的作用,尽管非常难写,但是作曲家都喜欢挑战自己,创作过程就是个学习过程。我觉得作曲家要多与演奏家交流,我非常感谢多年来打击乐演奏家与我分享的宝贵经验。”星海音乐学院指挥家李复斌则对打击乐的教学和乐器制作提出了要求,他希望开设戏曲打击乐以弥补此方面的空白,另外打击乐器的教学应进一步统一和规范记谱法,乐器的制作也应该提高档次。总政歌舞团打击乐首席张仰胜近年来创作了一些成功的作品,他简要谈了《风入松》、《击缶而歌》、《山魈》等获得广泛好评的作品的创作过程。作为年轻演奏家的代表,前卫文工团打击乐首席马琳也表示?熏支持新作品的演奏是年轻人责无旁贷的工作。《人民音乐》杂志编委于庆新认为,打击乐创作的丰富和提高,有赖于更多专业作曲家的参与。在创作中,一方面要勇于创新,多出像郭文景的《戏》、《炫》这样具有突破性的好作品:另一方面?熏要注意作品的可听性,努力做到雅俗共赏。技法的创新离不开情感表现的需要。创新的同时不能脱离民族传统,要保持戏曲风格的本真性,某些地方戏曲、乐种加入流行音乐打击乐的做法不值得提倡。

创演之间:以情定声 张弛有度

打击乐演奏家、83岁高龄的安志顺谈起演奏和创作来仍然思维敏捷。他用半个多世纪表演、创作的经验为创作和表演之间的关系做了精炼而实用的概括:创作与演奏是互相制约、互相完善的;作曲家从演奏家的演奏中得到启发,而演奏家也会从作曲家的要求中完善自己;作曲家和演奏家需要积累、需要判断,把握作品中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最终要靠个性来赢人;注形象思维于打击乐中,是时代的需要和中国人审美的需要,同时切记过分的表演会对观众造成伤害,是愚蠢的;作曲家和演奏家要注意突破、创新与开发,每首作品要思考作品哪一处出新;创作与演奏要切记传承与逾越的关系;要综合利用,但是以我为主、保持自我;充分发挥打击乐的融合性、综合性、特色与风格。

创作与演奏和市场之间存在偏差,对于这一点,直接面对观众和市场的陈佐辉深有体会。他认为:“首先要为打击乐赢得更多的市场,不能孤芳自赏。打击乐作品要面向全社会的爱好者,吸引听众的是雅俗共赏的打击乐作品,通过高水平的表演展现给社会,赢得更多人的喜欢。毕竟专业的打击乐家是小众,我们要赢得大众的支持,让他们喜欢。如何把握这个度,对我们民族打击乐的演奏家和作曲家显得更为重要。像《鸭子拌嘴》、《老虎磨牙》这样的经典,事实证明,这种既有艺术高度,又很形象化通俗化的作品会常演不衰。”

教学:期待与市场更加接轨

民族打击乐教学如何适应新时期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及学生求职前景的思考和展望,也成为与会者关注的另外一个焦点。

上海音乐学院打击乐副教授罗天琪就对专业院校打击乐的培养目标有了新的认识:“现在各大音乐院校对打击乐专业的培养目标都是以独奏为主的‘精英教育’,这个目标肯定是不错的,但在培养‘精英’目标的理解上能否有个全新的认识。音乐院校毕业的学生是否一定要以进入高等院校及乐团作为成功的标准?每个学生是否都要按独奏演员模式来训练和培养?社会是否需要和接纳那么多的独奏演员和乐团成员?我们的社会到底需要什么的人才?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罗天琪还在会议上公布了他采集到该院打击乐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该院西洋打击乐和中国打击乐自2006年从管弦系和民乐系分离出来,与其他专业合并成立“现代器乐打击乐系”,连同后来设的“流行打击乐”专业一起,从2009年第一批学生到2013年8月为止,共毕业学生29名。统计表明,其中6名进入乐团,1名进入高校,3名出国,2名去部队,考研7名,重点中学2名,8名从事各种新兴的职业(包括自己开办学校、公司、社会教育及职业演奏员等等)。从这组数据里面可以看出以往热门的院团,已经不是主流了。而现在更多的学生更关注个人的生存空间及未来的发展,更愿意运用个人的知识进行自我创业。这份精确的数据引发了与会者的极大关注。陈佐辉团长也从多年实践建议学校教育要一专多能、中西兼顾,但是一定要有所侧重。陈佐辉还提出,很多乐手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识谱能力欠缺,声部衔接和合作意识差,无法适应乐团工作 。此次会议,以往不被职业演奏家们关注的打击乐普及问题也被屡屡提及。很多人关注到,香港每年一次的鼓王争霸赛,台湾的朱宗庆打击乐团教学中心遍布所有县市,高雄的梅苓打击乐教学中心、宜兰的兰阳舞蹈团打击乐团培训等等,都成为良性循环。反观内地,一些城市的艺术培训中心,打击乐招生只有架子鼓、西洋鼓,几乎看不到民族打击乐器的培训。对此,安源提出,还是民族打击乐的推广不够,人们对民族打击乐的认识不够、没有兴趣,所以才导致无法普及。安源在研讨会上提出,推广的重点应放在基层。安源曾经带着民族打击乐的精品节目进入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事学院、西安翻译学院等高等院校以及西安第三中学、西安铁一中学等,并且前往基层、社区,把经典作品推荐给观众,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研讨会尾声,李真贵会长对研讨会做总结发言,他提出?熏将来重点面对的几个课题是?押加大委约新作品力度的同时,着力挖掘经典作品并扩大影响;注重普及教育的质量,花大力气培养观众;专业院校中,应培养一专多能的学子,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和院团的需要。针对民族打击乐事业发展中的这些课题,李真贵会长表示,今后将分专题予以深入讨论,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他表示,此次研讨会是继2001年、2005年、2009年、2011年四届研讨会之后的又一次全国民族打击乐盛会,为下一步更好地发展中国民族打击乐事业厘清了思路。中国民族打击乐事业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力求在未来继续谱写历史新篇章。

为配合此次研讨会的举办,众名家联手广东民族乐团于11月1日在星海音乐厅举行了“鼓动中国——名家名曲打击乐专场音乐会”。安志顺、李真贵、王建华、陈佐辉、王以东、安源、浦海、马林等老中青三代演奏家带领众弟子,精彩演绎了《鼓扬新风》、《云之南》、《鼓韵》、《闹天宫》、《炫》、《老虎磨牙》、《冲天炮》、《醒狮鼓乐》、《牛斗虎》、《夜深沉》等传统曲目和新创作曲目。音乐厅高潮不断、掌声热烈,丰富的曲目和多变的组合让羊城观众体会到了民族打击乐发展强劲的活力和生机。

刁艳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民乐报》副主编

上一篇:继承传统 开拓创新 下一篇:五十年民族乐改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