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区域教育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支持体系

时间:2022-05-21 08:55:28

构建区域教育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支持体系

[摘要]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改革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是当前教育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议题。该文从对信息技术在管理与服务中的作用和价值出发,结合对当前区域教育管理信息化现状的分析,论证了构建区域教育管理与服务信息化支持体系的必要性,并从转变管理方式和拓宽服务渠道两个角度出发构建了区域教育管理与服务信息化支持体系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教育管理;教育服务;区域;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10-0019-04

引言

提高管理效能、提升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是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的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段时期内教育部门改革的重点。《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简称NETP)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提高质量具有革命性影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简称《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经济和社会已经来到,行政部门迫切地需要与信息技术接轨,以适应网络经济与社会的宏观控制、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等行政职能。以“公共服务与治理理念”为区域教育信息化变革的指导思想,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有助于促进部门的协调和沟通、提升决策的科学化程度、强化动态管理的、改变政府与公民的沟通方式,从而提高行政工作效能和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

二、区域教育管理与服务信息化支持体系的新理论

增强服务导向,构建服务型教育管理体系是当前教育改革对区域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的新要求。这里的“服务”有两方面含义。首先是指服务型的行政管理方式,这里的“服务”是与“过度行政化的管理方式”相对的。《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改变直接管理学校的单一方式,综合应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等等。这些举措正是服务型教育行政管理理念的一种体现。另一方面则是指从人类生产劳动成果的角度与有形“产品”相对的无形“服务”。教育部门和教育单位面向学生和家庭主要提供的就是这种服务形态的产品。

变过度行政化的管理方式为服务型的管理方式,强调政府改变过去高高在上的行政姿态,重视与横向部门及上下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信息在组织决策、组织运行和组织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建立纵横交错的信息沟通网络,克服单一纵向信息结构中传递迟缓、易于堵塞等弊端,消除信息割据的危害,使信息可以跨层级、跨专业、跨部门流动。

转变行政管理方式的另一重要途径是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政府是社会的管理者,掌握着社会的各种资源和信息:但一些政府部门人员对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手中所掌握的庞大信息资源的价值,缺乏信息共享的意识,发展信息服务的意识冷淡。信息社会,社会组织及公众越来越需要政府的咨询服务和政策指导,公众也越来越渴望获得快捷、方便、自主的信息服务。因此,政府有必要在保证政务信息公开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信息服务内容,深入挖掘现有信息资源,加强对各类信息的综合管理,不断增强信息服务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新的教育管理理念还强调联合多元主体以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服务。提供灵活多样的教育服务、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是教育服务的根本目的。政府在协调和组织多元主体提供教育服务的过程中除了作为监管者要加强信息沟通、提供信息服务以外,一些特定性质的教育服务也可能需要由其来负责提供。如学校教育注重普遍性,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无法为一些需要特殊关照的群体提供灵活周到的服务供给。而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则可以在满足特殊群体需要方面提供对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偿,如提供数字化学习支持、课外学习支持、心理辅导援助等。

总而言之,在教育管理与服务的新理念下,我们要提升服务意识,加强沟通协调,通过信息服务等形式,与办学机构之间建立起快捷高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利用及时准确的信息减少各办学机构规划与运作中的盲目性,拓宽服务方式和渠道,使教育服务供给更加透明、公开和多样化,最终达到满足社区公众不同层次的、多元化教育需求的目的。

区域教育管理与服务信息化支持体系要充分体现服务理念、兼顾各利益主体、采用顶层设计系统化实施的特点。

(1)以服务为导向,以信息共享与信息深加工为特征

首先,体系的建设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价值导向。教育管理与服务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管理与服务信息化支持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必须紧紧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核心价值取向选用相关的业务系统,并促进系统的深入应用,彻底走出“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的实践误区。

其次,体系的建设以支持与促进区域教育管理变革为直接目标。区域教育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不是将现有的教育行政管理运作框架简单照搬到网络上,而是要按照新的行政环境的要求,为行政行为的研究和改进提供支持与服务。没有先进行政管理理念的引领,对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不可能最大化地发挥效益,甚至可能阻碍管理变革的实施。

最后,体系的建设以提升教育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水平为主要手段。要更好地支持管理与服务,尤其是提升服务的准确性与主动性、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丰富和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就必须加强对各种教育信息的加工和处理。在传统行政理念的影响下,以及早期受到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对教育信息的采集、管理、开发、利用的水平不高。而新体系则将信息加工和处理作为提升服务的一个重要手段,注重将数据加工为信息甚至知识,为各类人群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和信息服务。

(2)拓宽服务渠道,满足多利益主体需求

信息化的教育管理与服务,不仅能提高办事效率,还有助于扩大服务对象的群体。信息资源具有易传输、易处理、复制成本低等优势,这些特点决定了信息化方式的教育管理与服务更容易覆盖到更多有需要的个体或群体、组织。根据所面向对象的不同,可将区域教育管理与服务信息化支持系统的服务对象分为个体和组织两大类。个体对象主要包括学生、家长、教师、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等。针对不同个体的不同需求,系统可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支持与服务。如为学生提供数字化学习服务,为教师提供信息化教学服务,为家长提供信息服务,为行政机关人员提供内部的行政信息以促进部门间协调与沟通等。组织对象则主要指学校及其他办学主体。信息化体系不仅对个体提供信息支持,也针对组织发展提供信息支持与服务。如为学校发展提供信息服务,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区域性的网络教研、网络培训等数字化服务等。

该体系在原有教育服务渠道的基础上,将面向个体与组织提供信息服务纳入区域教育管理与服务体系,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与深度,拓展家长、学生及社会公众与教育行政部门的沟通渠道,构建起多元主体参与教育评价、管理和决策的信息平台,有力保障了教育决策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和发言权,多元利益主体的需求也得到了更好的彰显和满足。

(3)建设思路:顶层设计,系统化实施

信息化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实践中面临的“信息孤岛”、“协调不畅”、“数出多门”等问题亟需通过顶层设计与规划来解决。目前各地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普遍具有系统性不高以致应用效果不佳等问题。在这种前提下开展信息化体系的构建,就要求我们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在实施中则要根据各区域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综合考虑系统建设的适用性与适应性问题,以保证整个系统理念上的先进、功能上的协调、结构上的统一、资源上的共享以及建设与应用的标准化。

三、区域教育管理与服务信息化支持体系的基本内容

根据对区域教育管理与服务体系的基本建构,结合对信息技术在提升管理与服务方面的可能性分析,我们认为信息技术将在如下几方面为区域教育管理与服务提供有力支持。

1.信息技术作为面向公众提供教学服务和信息服务的渠道

直接的教育服务是面向公众的。从信息化所承载的内容来看,信息化在教育服务与治理中的可能形式有两种:一是提供数字化的教学服务,二是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两种服务都是由政府联合其他非政府组织来面向全体公众提供的,只不过所倚重的主体有所不同,数字化教学服务以学校机构为主来提供,信息服务则以政府行政部门为主来提供。

数字化教学服务一般是指面向学生学习的在线课程服务。数字化教学服务是教学服务的一种形式,是与传统课堂教学式的教学服务相对应的。与传统方式相比,数字化教学服务具有灵活、方便、覆盖面广、不受时空限制等多方面优势。数字化教学服务可由学校等办学机构直接提供,也可由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目前的主要形式为由学校机构组织提供、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

信息是行动的重要指南,面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是信息化的另一个重要任务。目前面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主体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具体服务形式如提供办事指南、支持在线咨询与投诉、办事进程状态查询等。当前各地纷纷建设教育一站式服务中心,正是旨在解决如何面向公众提供便捷高效服务,尤其是教育信息服务的问题。此外,学校等办学机构也承担了一部分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职责。

2.信息技术作为政府、学校、公众之间信息沟通的渠道

除了公民个人以外,学校等办学机构也是政府信息服务的重要对象。政府应该以各组织的信息需求为出发点,通过网络或其他媒体形式向其提供国家政策、行业经验、技术前沿、国际形势等信息,加强对组织发展的服务与指导。

另一方面,在服务理念的要求下,政府还必须强化其对其他合作组织的有效监管。多个组织间的合作基于信息共享的基础之上,其中管理透明化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在小政府大服务的理念下,政府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被弱化,则意味着政府在立法、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等方面的职责要加强,而行政指导有效性的发挥则必须建立在政府掌握办学机构的充分信息这一基础之上。

3.信息技术作为政府、学校提升内部组织效能的工具

机构的自我发展是提升教育服务质量的另一主要途径。在信息社会,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学习型组织,支持组织学习,已经成为组织修炼内功的一个重要渠道。信息技术在促进组织扁平化、促进组织内部沟通协调、优化工作与学习流程、支持组织学习、促进组织知识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在目前各地的学习型学校、学习型教研组织、学习型机关的建设中都不应忽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

总之,完善的教育服务是一个综合体系,不仅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为家长、教师、学校以及其他教育组织机构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如褚宏启教授所述,我们“不仅通过举办教育机构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还要通过加强培训机构、教研机构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为学校发展、为校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家长进行家庭教育、为社会了解教育提供专业和信息支持”。

根据如上分析,我们可以用下图表示区域教育管理与服务信息化支持体系的基本框架。

建立区域统一集中的数据仓库,解决对数据组织管理的问题。一般的业务信息系统是依据处理业务操作的要求来组织数据的,业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不适宜直接进行数据分析,需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数据整理过程才能用于分析。数据仓库的建立则将数据转化成易于分析的形式,同时通过引入时间维度能更好地适应对数据的历时性分析。在初步搭建好数据仓库以后,通过增加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等工具则能进一步提高辅助决策能力。

四、区域教育管理与服务信息化支持体系的建设阶段

为解决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现存问题,结合先进的教育管理与服务理念,我们制定了技术实现的三条基本思路:

1.保障信息来源,确保数据质量

解决这个问题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是尽量多地在业务信息系统上开展各项业务,利用业务信息系统收集数据,减少手动人工式的数据录入以确保数据质量;二是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在整个管理与服务系统内实现单点登录,每一个成员都有一个与其真实身份相对的账号,用户使用自己的账号在任意一个子系统内可进行与自己权限相符的操作,杜绝“数出多门”等现象。

2.保障信息共享,促进沟通协调

实现信息横向沟通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信息网站来实现,这种方式的信息多是公开性的信息:二是行政系统内部业务信息的横向沟通,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对不同用户权限的严格界定以及配套管理制度的约束,即能较好地保证内部信息的沟通与协调。系统内的纵向信息沟通主要是通过各个业务信息系统来实现的,典型的应用例如某个学生的转学信息在业务流程的不同环节中会借助系统的作用自动流转到各个相关用户。

3.保障深度应用,提升管理决策

建立区域统一集中的数据仓库,解决对数据组织管理的问题。一般的业务信息系统是依据处理业务操作的要求来组织数据的,业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不适宜直接进行数据分析,需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数据整理过程才能用于分析。数据仓库的建立则将数据转化成易于分析的形式,同时通过引入时间维度能更好地适应对数据的历时性分析。在初步搭建好数据仓库以后,通过增加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等工具则能进一步提高辅助决策能力。

依照顶层设计的理念,我们将区域教育管理与服务信息化支持体系的建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如图2所示。

阶段一:基本业务信息化及用户统一认证阶段。从统一用户的角度出发,在第一阶段我们以收集全体学生、教师及其他教职员工的基本信息为主要任务,通过学籍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OA)等业务系统确保每个学生、教师及教职人员获得区域内通用、唯一的个人账号。

阶段二:区域教育数据仓库构建阶段。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逐步增加相关领域的业务系统,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业务信息化。并且利用信息化系统对各项行政业务实时处理的功能,为区域教育数据仓库的构建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源。区域教育数据仓库的构建中的另一个关键性环节就是对数据仓库概念模型的设计。概念模型设计要明确如下几个方向性的需求,包括:要做的分析和决策类型有哪些?分析者和决策者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的解答需要哪些信息作支持?要得到这些支持信息需要将原有数据库系统中的哪些数据整合到数据仓库中来?

阶段三:信息化深度应用阶段。此阶段业务系统已实现全面普及,积累大量教育数据。利用数据仓库可便捷地实现信息查询、统计报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功能,针对一些特殊的专业定制分析可提供开放的数据接口。

五、结束语

教育管理理念的转型呼唤教育行政部门转变教育管理职能、改变教育管理方式,也需要新的教育管理与服务手段的支持。本文结合区域教育管理与服务的新理念,在综合分析和利用信息技术优势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教育管理与服务信息化支持体系的理论模型和技术模型。新的教育管理与服务信息化体系以支持与促进区域教育管理变革为直接目标,充分体现服务理念,实现了保障数据质量、保障信息沟通、保障信息深度利用,为区域教育管理与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BCA110020)和北京师范大学“985工程”世界一流教育学科与中国教育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经费资助。

作者简介:张生,北京师范大学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学校评估等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2012年7月3日

上一篇:电召出租车记者遭遇歪司机 下一篇:浅谈变压器故障运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