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书”:带得走的德育

时间:2022-05-21 07:23:20

【摘 要】讲文明、守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口袋书”是在培养学生文明礼仪方面亮出的新招。图文并茂的“口袋书”囊括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淮阴实验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等规章制度的内容,并被纳入校本课程进行教学,学校通过各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践行礼仪规范,通过评选“文明礼仪标兵”等活动巩固并推广德育工作成果。

【关键词】口袋书;文明礼仪;校园;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3-0061-02

【作者简介】陈松胜,王武利,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实验小学(江苏淮安,223300)。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文明、守礼仪已经深深地融进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民族传统。文明礼仪成为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体现和能否融入社会的重要前提。因此,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也就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绕不开的话题。为切实提升全校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淮阴实验小学以“口袋书”为抓手,大力开展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成功打造出一个富有特色的文明校园,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以“口袋书”为抓手,引导学生铭记礼仪规范

2014年春季,江苏省文明委从培育未成年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制订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意见》和《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强调要突出抓好未成年人的“八礼四仪”工作。我们积极响应省文明委的号召,认真研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此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并紧密结合校情和学情,组织精干师资力量编写了一本校编德育教材《学生规范礼仪手册》。

这本为德育工作量身定做的校编手册虽然只有手掌大小,但囊括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淮阴实验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等规章制度的内容。手册免费发放给全校4700多名学生,并且被纳入校本课程教学计划。这在全区乃至全市尚属首家。孩子们一拿到这本小书,立即被图文并茂的文明礼仪内容所吸引,一条条文明规范一看就懂,一项项礼仪内容一学就会。

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各班不仅利用班、晨会等时间组织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诵读,还将手册内容以多种方式渗透进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等环节。对学生中讲文明、守礼仪的典型进行及时表扬,对个别学生身上存在的道德观念差、不懂礼仪、不讲文明的特殊现象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如今,学生们在课余的时间总喜欢聚在一起拿出“口袋书”翻一翻、看一看、议一议,全校逐渐形成了知礼、懂礼、行礼的礼仪氛围,呈现出讲文明、修美德的新景象。

2.以活动为平台,组织学生践行礼仪规范

在深入学习“口袋书”的同时,我们还以活动为平台,引导学生践行礼仪规范,强化“口袋书”学习成果,以激发全体同学努力做一个受学校、老师和同伴欢迎的文明学生。

一是结合节假日开展实践活动。每年端午、清明、中秋、重阳等传统佳节,我们会举办一系列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比如上学期学校结合重阳孝老传统举办了“讲礼仪故事,说文明事迹”征文比赛活动,本学期又结合清明踏青习俗举办了“改陋习促成长,明礼仪作表率”演讲比赛活动。由于准备充分、宣传到位,每次实践活动孩子们都能踊跃参加,活动的教育效果得到了保证。在此基础上,学校利用每周周三和周五中午的红领巾广播站这一平台,对最近一阶段的文明礼仪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播报,进一步强化文明礼仪教育成果。同时我校每个班级的门前和后墙都制作了班级展示牌和班级园地,引导学生利用班级格言、中队特色、星级评比、我型我秀等栏目展示班级文明礼仪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通过这些措施,我们营造了一个集分享与竞争为一体的学生礼仪风采展示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遵守文明礼仪规范不仅是一个人人格魅力的体现,更是一个人自我成长的需要,从而强化其内心对文明礼仪规范的认同,使其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生活习惯等方面都能严于律己,争当礼仪楷模。

二是结合家长学校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离不开家庭教育。为此,我们自开学初就成立了家长学校,并把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和相关常识作为家长学校学习的重要内容。本学期我们先后组织家长学校活动十余次,并利用这一窗口很好地宣传了我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成果及经验,在取得家长普遍支持的前提下,共同筹划并开展了“五小”文明礼仪主题实践活动,即在家做关爱父母的“小帮手”,在社会做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做团结友爱的“小伙伴”,在公共场所护公物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勤奋自立的“小主人”。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学生讲文明、知礼节、守礼仪的自觉性,使文明礼仪深深扎根于学生心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是结合社区开展实践活动。社区、敬老院等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也是学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平台。本学期,我们先后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文明美德进社区”和“我为社区添光彩”等文明礼仪实践活动。同时,我们还组织学生到养老院开展文明礼仪汇报演出。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崇尚礼仪、争创文明的良好风气,夯实了文明礼仪教育的根基,获得了更广泛的支持。

四是结合“班”创建开展实践活动。是全国人民心中永远的好总理,他的一生堪称文明礼仪的楷模。作为总理家乡的学校,我们把引导孩子“追寻总理足迹、学理精神”作为自己应尽的教育责任。要求所有班级都要积极融入“班”创建热潮,组织学生观看《》影片,阅读《传》等书籍,开展“学恩来精神、扬总理风范”演讲比赛,召开“我与总理比少年”等主题队会,使学生从伟人身上汲取文明礼仪的营养,从小做一个文明的淮安人。

3.以评价为手段,激励学生推广礼仪规范

我校是一所有着近300年底蕴的省级实验小学,学校一直高度重视文明礼仪教育,每学期都要开展一系列“文明礼仪标兵”评选活动,以促进文明礼仪教育成果的巩固和推广。

为进一步规范文明礼仪评价工作,我们成立了“文明礼仪标兵”评选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涵盖了我校各类德育工作者。活动由德育处牵头落实,整个过程做到定方案、定评委、定流程,评选内容包括文明礼仪知识的掌握、文明礼仪活动的参与和文明礼仪规范的宣传等方面,评选项目包括“文明礼仪先进个人”“文明礼仪先进班级”和“文明礼仪先进级部”等。评选工作秉承“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对评选出的“文明礼仪标兵”由学校选择合适的时间,在公开场合举行颁奖活动,以此调动学生参与文明礼仪习惯养成和推广、宣传的积极性,从而把文明礼仪教育切实转变为广大学生成长和广大家长助推教育的自觉追求,使文明礼仪教育成果由学校辐射到家庭和社会。我们认为,对一所学校来说,最伟大的成就就是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素质及其展现出的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开展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仅是对省文明委关于开展“八礼四仪”工作要求的积极响应,更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积极推行素质教育、落实学生全面发展理念的积极尝试。

上一篇:丰盈童心 留驻童真 下一篇:教育法治化: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