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课游戏化教学

时间:2022-05-21 05:30:07

浅谈小学体育课游戏化教学

在小学体育教材中明确提出:“小学的体育教材内容,特别是在小学的中低年级应以游戏为主线,即走、跑、跳跃和体操、球类等,多运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这主要是因为游戏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活泼,融趣味性、娱乐性、竞争性、健康性和教育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符合儿童身心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参与运动,掌握动作技能,增进身心健康和促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等,都有积极、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体育课应以游戏化教学为主。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点粗浅认识。

一、开始游戏前应注意的事项

1.有些游戏,如拔河、角力等在开始前要检查学生服装和身上是否带有小刀或金属类等危险物品。

2.游戏开始后,教师站位要合理,要能看到全场情况,从而进行观察、指导,以便督促学生执行规则、遵守纪律。为了使游戏进行得紧张激烈和生动活泼,应允许学生拍手欢呼,或进行场外口头指导,但以不妨碍对方和比赛秩序为原则。有些游戏如接力跑、拔河赛等,可由学生正式组成“文明拉拉队”。

3.针对儿童的体育游戏,不宜采取负重过多及时间较长的耐力性练习。因为儿童的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骨的硬度小,容易造成骨的变形。同时,也不应采用需要经常憋气、肌肉过分紧张以及负荷过大的练习。儿童的心血管系统发育不完整、心缩力弱、心率快,此时的儿童不宜做运动负荷量大的练习。

4.选择游戏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游戏的动作、情节、规则和组织方法都要与学生的身体条件、认识能力和心理状态相适应。太简单的游戏,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就没有兴趣了;太难的游戏,低年级学生也不易理解或难以完成,他们同样没有兴趣。只有采用学生感到有兴趣的游戏,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选择灵活多变的游戏方法

好动、好胜、喜欢做游戏是小学生的一大特点,但是,由于他们好奇心强,对有新鲜感的事物才会感兴趣,即使一个好的游戏,练习几次就失去了新鲜感,他们便会觉得没有多大意思了,总想变变花样,换个玩法。因此,必须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选择灵活多变的游戏方法。下面是我经常用的一些方法。

1.圆圈接力。

目的:发展速度。

准备:在场地上划一个直径为10米的圆圈。

方法:将学生分成两组,人数相等,每组第一人站在起跑线后,做好起跑姿势。听到教师发出口令后,迅速起跑,沿着逆时针方向绕圈外跑一圈。同时,本方第2人走到圈外站到起跑线后面准备起跑。跑者用手触及接力者的手时,接力者迅速起跑。如此依次进行,最后1个人先到达本队起跑线者为胜。

规则:跑时踏上或踏入圈内判为犯规。没有拍到手而抢跑者,令其重新起跑。因过早站在起跑线上而影响对方者为犯规。

2.拉人角力。

目的:发展提高引体向上的专项臂力。

方法:两人相对站立,各出一只脚相抵,各出手相拉。然后互相用力拉引,看谁能把对方拉向自己这一边来,将对方拉过来者为胜。

注意事项:对拉时,双方的一只脚要始终相抵,不能移动位置,手握紧不能松,以免摔倒跌伤。练习完一臂以后,再练另一臂,两个臂都要练。

3.跳流星。

目的:增强弹跳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规则及方法:学生围成一个直径为6米的圆,一名学生站在中央,手持用绳系的呼啦圈,手臂压低,做顺时针转动(也可变方向),速度可快可慢,呼啦圈在经过游戏者脚下时要跳起,游戏者不能被呼啦圈碰到,如碰到则视为失败,替换圈中人继续进行。

注意事项:精神集中,反应快,弹跳要有弹性,跳得高,空中滞留时间尽量长。

体育游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只要每位体育教师认真思考,刻苦钻研,不断创新,定能设计出适合当前实际情况的体育游戏,为体育课堂增添一份欢乐、一份责任、一份爱,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快乐、安全、有效的体育教学课堂环境。

上一篇:浅谈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引导能力 下一篇:推进动漫教育的策略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