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之过程性教学

时间:2022-05-21 03:02:52

浅谈高中数学之过程性教学

【摘 要】“过程性目标”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最为显著和重要的目标要求之一,这一目标将以往数学教学中的“追求学习的结果”转变为“强调学习的过程”,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笔者将在本文中以“高中数学过程教学”为话题进行浅谈,在谈论自己对此的观点和看法的同时,期望与同行之间有所交流,共同进步。

【关键字】高中数学;过程性;情境设置;针对性

根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目标分成“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三个方面。从其中的具体要求我们不难发现,“过程性目标”是最为显著和重要的目标要求之一,这一目标将以往数学教学中的“追求学习的结果”转变为“强调学习的过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性和科学方法的掌握性。作为学生来说,他们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不仅能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还可以获得相应的数学技能以及由此来体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积极情感,从而最终实现正确的价值观。那么,笔者将在本文中以“高中数学过程教学”为话题进行浅谈,在谈论自己对此的观点和看法的同时,期望与同行之间有所交流,共同进步。

首先,笔者就高中数学在实际中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由于中国现行的教育考试制约,高中学生往往会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应试教育和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而许多教师在日常的高中教学中也会把教学要求拔高到高考要求,甚至对于高一和高二的学生也是如此,这就会在其教学中过分地重视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即:教学只重视解题和结果的形成,而对知识归纳的过程以及在过程中所内含的数学观点和思想方法的揭示往往是视而不见或是不够重视。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数学教学课堂上只重视知识的讲解和技能的操练,学生们的课堂上的仅有活动就是不断的被灌输知识和大量习题练习,把学生作为了被动的接受者,压抑了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思维活跃的积极性。当然,有的高中数学教师也会在课堂上安排一些互动活动来活跃气氛,但是这些课堂活动往往只是注重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没有将应有的高中学生课程的特点和本质将以融入,从而出现了“为了活动而活动”的局面,也就出现了“知识与活动孤立”的现状,造成了教学时间的浪费和学习过程的空泛,而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收获的情况。因此,这种所谓“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反而使得高中数学知识技能目标不能实现或者是实现得不好,甚至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教学效果更加不高,可以说,这是对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理念的一种错误理解和操作,没有真正实现新课程要求中的“过程性目标”的实现和落实。

基于以上所分析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现状性问题,笔者来谈一谈自己对于这些现状中存在问题的解决之策。

第一,高中数学教师要首先明确实施过程性目标就是要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历、体验、探索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过程,并且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们可以采用“情境设置、学生参与、主动获取”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以高中必修5中的“基本不等式的证明”一节内容为例,高中数学教师不要先急着讲解,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获取的和归纳的过程中,积极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思考中获得知识,在归纳中加深认识,在讨论中巩固和升华知识。例如,教师可以设置情境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讨论和思考。

情境:试验室中教师请某一同学用一个两臂不一样长的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要求:学生每次都将物体放在左右两个盘中各称一次,再把两次结果平均一下,其结果作为该物体的质量。这种计量是否准确?说明理由。

问题:设左右两次称量的结果分别为a,b,天平的两臂长分别为L1,L2,那么,如何合理地表示物体的质量M呢?

通过情境的引入,让学生们参与其中,而教师以教学目标为主线将知识融入到课堂活动中。教学目标是每一节课的纲,是每一节课的灵魂所在,也是师生的一切教与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二,进行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的过程性教学,教师就要根据学生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从而使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我们知道,不同学生在知识接收程度和自身固有知识水平方面都有一些差异,那么,教师一定要给与及时的考虑与设计。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一改往日传统式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或是教学模式以及“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因为这些都是违背学生学习规律的,是违背过程性教学理念的。那么,高中数学教师就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或是教学模式,将“启发式”、“合作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或是教学模式融入教学之中,引导和激发学生进行过程性的习得,真正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

例如,针对必修3中的“几何概型”中,教师可以将几何概型的概念以生活性小实例的形式给出,如下:

取一根长度为3米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那么剪得两段的长都不小于1米的概率有多大?

张天(本班学生)想从某车站乘车,已知该站发往各站的客车均每小时一班,求此人等车时间不多于10分钟的概率是多少?

教师给学生两个骰子,让学生猜测抛掷两颗骰子,求出现两个“4点”的概率

……

通过以上的生活性例子,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对于这个数学问题的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然后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的安排来最大限度提高及自己的教学效果。学生指导学生进行问题的讨论和探究来实现“发现问题”,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与一定的提示(如给出一些相关的概念),而对于基础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谈论问题、归纳知识这样的教学步骤,并且让他们在课堂上给与陈述与争论;最后,教师再给出答案和肯定性结论。在这个过程中,以学生们熟悉的例子引入,然后再通过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过程性学习,最后教师给与肯定,这是符合高中数学过程性教学目标的,能够给与学生最大限度的能力提高。

以上就是笔者就“高中数学的过程性教学”为话题来进行浅谈,希望能够给与同行一些启示性作用。总之,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使高中数学教学最优化,实现真正的过程性教学。

参考文献:

[1]曹一鸣。数学教学中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J]。中学数学,2003(8)。

[2]张雅君。教师的教学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6(2)。

[3]章水云。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J]。中学数学研究,2006(8)。

上一篇: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探析 下一篇:浅谈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