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必考题型――综合实验复习方法

时间:2022-05-21 06:51:37

高考化学必考题型――综合实验复习方法

实验复习应在《考试大纲》的指导下,根据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并结合近年来高考实验试题,从观察识记、操作运用、分析表达、设计评价四个层次,采用递进的方式复习。在复习中,教师既要抓好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又要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实验设计和评价的讨论,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一、抓“双基”,全面掌握实验内容

根据《考试大纲》对实验内容和能力的要求,可分四个专题进行复习:

1.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有:常见仪器的规格、用途、使用方法,包括仪器连接、固定、组装和洗涤等;常用试剂的取用和保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溶液的配制与中和滴定(包括天平、容量瓶、滴定管的使用);试纸的使用。

2.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

常见气体的制备、净化、收集、检验、尾气回收以及实验安全等的考查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如制气的装置分三类:固―固加热装置、固―液或液―液加热装置、固―液或液―液不加热装置。气体的净化与干燥过程,使用的装置有洗气瓶、干燥管、硬质大试管等,收集的装置和方法要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度确定,为防止有毒气体污染环境要设尾气吸收装置。

3.物质的检验

其流程可归纳为鉴定、鉴别、推断。解答这类问题的思路是取少量待检验物质(固体应配成溶液)加入适量试剂鉴别,简要叙述检验步骤,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4.探究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制备

这类试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高考中常以“实验操作要领和原理”类的题目出现。解答这类题目,关键是要重视教材中的每一个实验和科学探究,把握其操作要领,挖掘出其应有的价值。

二、重探究,积极提高综合能力

近年来,高考命题越来越突出对综合能力的考查,尤其注重对创新能力的考查。因此,学生在系统复习实验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还应注意灵活运用,通过知识迁移的方式,注重对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2011年全国卷第28题模拟登山运动员所需的能源提供剂氢化钙的合成,先后考查了考生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

三、创新能力的建议

1.在基本仪器使用中探究

任何化学仪器都有其特殊用途,但并非唯一用途。如复习干燥管时,思考它还能用来做什么实验(燃烧气体、简易启普发生器、防止倒吸),要勤于讨论和思考。复习洗气瓶的使用时,可用圆底烧瓶、平底烧瓶、蒸馏烧瓶、锥形瓶等组装成洗气瓶。教师提问学生:“洗气装置除了洗气外,还有哪些用途?”如此复习能使学生对简单的仪器倍感兴趣,思维得到活化。

2.在常规实验操作中探究

实验操作也不能墨守成规,应适时创新。如2011年山东高考卷第30题(4)小题:常温下,H2SO3的电离常数K=1.210,K=6.310;H2CO3的电离常数K=4.5,K=4.7。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H2SO3酸性强于H2CO3;将SO2和CO2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立即用酸度计测两溶液的pH,若前者的pH小于后者,则H2SO3酸性强于H2CO3。该实验设计不正确,错误在于用于比较pH的两种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相等。设计合理实验,验证H2SO3酸性强于H2CO3(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仪器自选。

解答本题需要常规的思考过程,但又不拘拟于某个套路。我们可设计多种方案。例如:

方案一:配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HSO3和NaHCO3溶液,用酸度计(或pH试纸)测两溶液的pH,前者的pH小于后者,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

方案二:将SO2气体依次有过NaHCO3(或Na2CO3)溶液、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

方案三:将CO2气体依次有过NaHSO3(或Na2SO3)溶液、品红溶液,品红溶液不褪色,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

学生还可以思考有没有新的方案,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应该多提出几个“假如”,多问几个“为什么”,创新的思路自然会被激活。

3.在定量实验的设计中探究

高中阶段的定量实验较少,已给定的实验方案往往单一。在复习时,教师应以常规题为基础,对其进行引申和拓展,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进行创新分析,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最优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2011年安徽卷第28题将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化学反应速率等相关知识放在一块进行了考查,验证实验设计,整个过程既有定量分析(坐标图的应用)和定性分析,又有创新设计。

总之,高三化学实验复习要立足于教材已有的实验素材与探究素材,从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的正确使用、实验方法、实验现象的观察入手,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并拓宽教材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要做到基本实验仪器的活用、多用与巧用,要从原理出发多方位思考和设计,注重对实验知识进行重点的系统类比归纳。经过以上各方面的训练,学生的实验基础、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一定能达到高考复习的预期目的。

上一篇:课堂培养儿童良好阅读习惯案例 下一篇:如何缓解学生的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