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合并与规模效益

时间:2022-05-21 04:55:36

高校合并与规模效益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等院校规模效益的研究,探讨了高校合并带来的规模效益,及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及建议。

关键词高校合并 规模效益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2-037-02

所谓“规模效益”是借鉴经济学领域中的“规模经济”理论得来,该理论认为,只有保持适度的规模,才能够达到效益的最优。在高等教育领域中,也存在着规模效益的现象,即如果学校规模适度,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有限的教育投入可以达到理想的利用效率,带来更高水平的质量产出。

显然,我国长期以来只注意发展高校的数量,而不注意发展高校的内部规模是造成这对矛盾并存的根本原因之一。实践证明,纯“外延式”的发展道路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以“内涵式”方向为主的发展思路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所谓“内涵式”发展,包括高校合并、扩大高等院校的办学规模,充分挖掘现有高等院校的潜力,提高现有学校的内部效率等等。

一、高校合并的意义

(一)合并,有利于形成高校的规模,提高原高校的整体优势

合并之后,学校的学生规模至少可以翻番或者更多,而原高校的机构却相应大大减少了。原学科较弱的高校合并后普遍加强了,原较强的学科,也会因增加力量变得更强。无论强弱式,弱弱式还是强强式的合并,均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增强整体优势,扩大规模,提高效益。

(二)合并,有利于调整原学校的结构,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使办学的思维方式由小农式向市场式转变。我们还应该实行经费改革,实行优胜劣汰,对效益好培养人才质量高的学校应加大投资力度,对效益差、培养人才质量低的高校也应“关、停、并、转”,这样会使管理加强,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得到合理配置以及合理使用,从而减少专业重复设置、减少学校的重复建设,加大教育资源的统筹力度,把国家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用足用好,提高办学的效益规模。

(三)合并,有利于实现高校人才、师资的互补、形成教学科研的合力

合并或联合之后,不仅师资力量加强了,有些课程还可以让学生到联合的学校选修,解决了人才短缺的问题。合并的学校则可以对人才重新调配,达到互补。合并之后,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抽出一部分人员搞科研,从而加大科研的投入,获得更大的效益。

(四)合并,有利于合并高校的统一布局,减少不必要的负担

学校合并之后,对外,原是多头联系,现则只有一方对外,学校减少了对外的负担。对内,学校发展可以按现有的校舍统一调整,重新布局,减少校医院、幼儿园、液化气站等许多后勤部门,对多余的人员,可以引导他们创办第三产业,节约事业费的开支,提高办学效益。

二、高校合并中的问题

正当我国高校合并的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时,我们同时也从中发现很多问题,可谓是“让我欢喜让我忧” !喜的是,部分高校的合并确实成功地提高了规模效益,校均规模、生均成本和生师比等指标都在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扰。忧的是,部分高校合并却并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假合”、“凑合”等“合而不并”的现状不仅未提高规模效益,甚至反不如前。

有的高校合并后,只是沿用原来的旧结构,并未根据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和学校的专有特点而对系和专业进行必要地重新调整,结果,原有的问题还是依然故我,规模效益自然也无法得到提高。

有的高校合并后,内部长期未形成良好的管理运行机制,造成管理的混乱,机构臃肿、权责不清,结果也只能是“换汤不换药”。

还有的高校本身各自实力相当,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且在多年的办学历史中业已形成了一套自己独有的风格与思路,这样的高校合并后,由于不同的办学思想彼此冲突,多半是谁也说服不了谁,各行其是,同样难以实现实质性的合并。

合并无异于是规模的扩大,但规模的扩大却并不等于规模的适度。高校合并一些不成功的例子正说明了我们对“适度规模”还缺乏足够的体认。如果规模的扩大能够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充分有效的利用,这就是规模效益,但是如果一味追求规模而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就会引发一系列对额外资源的需求,从而产生负效应,这就变成规模不经济了。由此可见,不足或是过度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效益的低下,而要保证最小投入能获得最大、最高质量的产出,必须保证规模的适度。

合并后的高校要想摆脱“假合”、“凑合”的状态,就必须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而发展包括了质和量两个方面。在量的方面,合并后的高校拥有了原有人财物资源的总和,但是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资源总量的利用率并不会等于原有各部分资源利用率的简单叠加,换句话说,资源重组并不必然等同于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所以,高校合并仅仅是为提高规模效益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一个机会,并不能必然带来规模效益的增长,要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充分利用,就必须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实现质的飞跃,管理是关键。如果管理跟不上,不能发挥其良好的中介协调与调整引导作用,那么,达到适度规模的高校也一样不能获得预期的规模效益。

三、合并如何带来规模效益

通过提高高校的规模效益而实现对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并非所有的高校合并都能达到适度规模,而即使达到了适度规模,也不一定就能真正降低资源的浪费,带来规模效益。因此,在高校合并的过程中应当解决好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

(一)合并前应对合并的可能性和合理性进行充分的论证

不是所有的高校都适合合并,所以在合并之前,一定要对合并高校各自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论证,而且对于合并后一些关键性环节, 如利益分配机制、管理体制、效益保障体制等,有关合并各方已经达成了一定共识的,才能予以合并。当然,要想让所有的问题都一步到位是不现实的, 这毕竟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在摸索中求发展的过程。但是对于全局正常运作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必须充分地论证其合理性和可行性。这样才能在高校合并的实践改革中,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与资源浪费,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丰硕的回报。

(二)合并后责权利的清晰界定及相应的利益调整是关键

高校合并不可避免地要在整体优化的原则下重新配置办学资源,这就必然涉及到多个集团既得利益的变动与调整,因此,改革中所受到的人为的阻力将是高校合并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如果合并后对各方的责权利范围界定不够清晰,或者与之相应的利益调整措施不够有力、得当,那么就很有可能导致管理上的混乱。这样一来,不仅教学质量不能得以确保,而且合并后带来的校均规模与生师比的提高也不能相应地使生均成本降低,规模效益自然也就难以得到提高。

(三)应加强落实合并后的各项配套措施

实质性的高校合并应该达到五个“统一”的目标,即:统一的学校主体、统一的机构和领导、统一的管理制度、统一的发展规划、统一的学科建设。要达到此目标,就必须像对待系统工程那样,将系统内的各项配套措施都一一落实好。例如各项经费的比例设定与优化配置以及系所规模的适度扩大,专业的合理设置,机构的精减,人员的定编以及后勤社会化集团的组建、调整、管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只有这些方面都顺利解决了,才能保证高校合并进一步全面的发展以及规模效益预期目标的圆满完成。

总之,高校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使适度规模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它必定会经历一定的“磨合期”。规模经济的理论是否能切实转化为实践中规模效益的提高,就要看在这一段磨合期内有关各方的利益是否能顺利得以协调平衡,人财物等有限的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优化配置以及使用效率是否提高等等。

参考文献:

[1]丁小浩, 闵维方.规模效益理论与高等教育结构调整.高等教育研究 , 1997,(02).

[2]丁小浩.中国高等院校规模效益研究.教育与经济,1995 (2).

[3]丁小浩.中国高等院校规模效益的实证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朱其训.论高校的规模效益与效益规模. 华东经济管理 , 2000,(06).

[5]赵平生,冯粤.高校合并与规模效益关系分析.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04).

上一篇:浅议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下一篇:超限运输车辆对公路的危害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