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供销社职校涉农建设的策略

时间:2022-05-21 01:44:12

强化供销社职校涉农建设的策略

一、供销社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供销社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发展步伐缓慢,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涉农专业的办学规模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存在较大差距供销社中职学校的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和家长对涉农中职教育的认识不足。不少学生和家长厌农、“跳农门”等封建思想依旧十分严重,认为从事农业前途不大的观念根深蒂固,就业理念存在偏差,导致学生入学时普遍不愿选择涉农专业,学校涉农专业学生人数偏少,开办的班级有限。2.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不够,课程体系不能体现岗位需求涉农专业教学模式传统化,文化课所占比重较多,而专业课却不足。专业课的学习依然以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实践实习不足。缺少对学生就业的基本素养及个性发展潜能的教育。3.涉农专业师资力量较薄弱在校教师多是大学毕业生,教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师明显多于教实习指导课的教师,既能教专业课又能教实习指导课的教师更少,学校实训教学功能较低。4.学校服务社会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对社会生产实际了解程度滞后,生产一线的实践技能水平不高,科技研发与推广能力不强,社会服务能力不高,无法很好实现服务农村、服务农业经济建设的作用。5.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难融合学校缺乏对企业和农村有效的服务,造成校企合作困难,导致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缺乏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涉农专业都是艰苦专业,待遇相对较低,企业很难留住学生就业,使得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很难融合。

二、加强供销社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建设的策略

(一)创新招生模式,扩大办学规模

1.加大涉农专业的宣传力度,改变社会上的“轻农”思想学校在招生过程中,要大力宣传国家对涉农专业减免学费等政策,分析现代农业的广阔前景和社会对农技人才的需求,增强涉农专业的吸引力、影响力,解决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引导学生就读涉农专业,扩大涉农专业的办学规模。2.发挥行业办学优势,以就业“出口”拉动招生“入口”充分发挥供销社产业链长,社有企业多,专业工种多、岗位多,吸纳人才强的优势,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培养,实现学习和生产“无缝对接”,大大提高就业率,通过解决好“出口问题”更有效地解决“入口问题”。

(二)改革教学模式,创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涉农专业培养的是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学校应围绕培养目标,进行教学改革。1.构建与岗位需求相适应,与职业标准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学校应通过行业、企业调研,确定职业能力标准,开发突出能力本位,与岗位需求相适应,与职业标准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如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可按照茶树栽培与管理、茶叶加工、茶叶审评与检验3个核心职业岗位群,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将传统的专业课程整合、分解为《绿茶加工、审评与检验》、《红茶加工、审评与检验》、《青茶加工、审评与检验》、《黄茶加工、审评与检验》、《白茶加工、审评与检验》和《黑茶加工、审评与检验》等核心课程和《茶树栽培技术》课程,补充《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茶叶经营与贸易》《茶叶机械》、《茶叶包装与储运》等内容;引入茶业行业的操作规程、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与茶业行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形成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通过“现场教学、项目训练、顶岗实习”,培养学生不同岗位的职业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2.创建“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理实结合”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应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实现专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效对接为目标,形成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融合、教学情境与工作场景融合、学校学生与企业员工融合的教学模式。如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可根据茶树物候期的特点和栽培工作过程来确定《茶树栽培技术》的教学内容,按绿茶、红茶、黄茶等不同类型茶叶生产工艺流程和审评检验的工作过程来确定《绿茶加工、审评与检验》、《红茶加工、审评与检验》《黄茶加工、审评与检验》的教学内容;在学校按真实的工作场景建设理实一体化功能教室,使学中做,做中学;顶岗实习阶段,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实作,接受企业的管理,师傅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这种模式通过“教、学、做”合一,可实现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的深度融合。3.加强学生就业的职业素养及个性发展潜能的教育积极推进“产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通过校企文化的深度融通,以正确的导向引导学生,以内在的力量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熏陶学生,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激发学生个性发展的潜能。

(三)搭建平台,打造一流“双师型”教师队伍

1.不断完善技能课教师补充机制充分吸纳掌握行业领先技术的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为涉农专业教师队伍注入新活力。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是可以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不定期地举行校企合作洽谈会,交流生产经营经验,实施产教研结合,培养和提升师资队伍素质。二是分批、分期将中青年教师派到企业学习现代先进的技术、技能,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和技术创新,积累生产实践经验;三是鼓励获得中级以上的技能等级证书,使其能掌握更多的实用农业技术。3.完善教师技能竞赛机制,把它作为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的大练兵、大比武,从而真正实现高效教学,提高专业教师整体业务水平。

(四)建设涉农专业综合性实验基地,拓展学校社会服务功能

学校可依托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涉农专业综合性教学实验基地,聘请农技、农机方面专家,种、养殖能手,社会能工巧匠进驻基地。基地实行生产、教学、经营一体化,增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力。学生到基地顶岗实习,教师既传授知识,又实地指导生产、经营,可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增强学生对企业、行业、社会的适应性,提升综合职业素养和创业能力。同时,有利于拓展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展示办学实力。实践证明,供销社中职学校只有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正确方向,不断加强涉农专业建设,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要求。

作者:齐英 单位: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

上一篇:建设乡镇三农档案馆的重要性 下一篇:小康社会与档案工作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