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乡镇三农档案馆的重要性

时间:2022-09-29 02:08:21

建设乡镇三农档案馆的重要性

1建设“三农”档案馆的资源

1.1政策法规国家政策法规主要是包括一些国家出台的对“三农”问题有重大指导意义的政策法规,如:“两减免、三补贴”政策,即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这些政策可以作为档案材料保存在乡镇档案馆,档案是原始的第一手的历史文献,比其它文献更为真实可靠,总体而言,它是历史的真凭实据。档案馆在搜集档案的同时也要加大档案利用宣传,提高农民对档案的利用程度,这样做可以让广大农民认识到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重视,了解国家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如果存在部分官员克扣资助款项事件,农民了解了国家政策可就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中央明确提出支农惠农政策不只是要巩固、完善,而且要进一步加强。当前农业和农村出现了多年期盼、十分难得的好局面,只要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通过各种方式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一些可借鉴的地方政府政策或经验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很多农业区普遍头疼的难题,自2003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各地方政府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三农”政策的同时,也走出了有当地特色的“三农”发展之路,乡镇“三农”档案馆可以将对本地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的部分材料作为档案予以保存。其实档案就是对具有备查价值的各类文书,系统科学整理保存而形成的,它可以作为生产建设的参考依据,借鉴其他地方政府的“三农”建设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汲取教训,避免差错,减少失误。

1.2理论著作主要侧重于收集和整理一些对“三农”问题有重大指导意义的论文、杂志和书籍,如: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纲》,这本书是一批专家学者历时半年多的时间广泛调杳,潜心研究,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果,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非常好独到的见解。

1.3家谱、村史、乡规民约、地契、房契家谱,村史,乡规民约,地契,房契等均为原始的第一手的历史文献,比其它文献材料更为真实可靠,总体而言,是历史的真凭实据。这些原始的历史记录,对于我们了解当地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人民生活情况等都有很大的作用。此外,利用原始的房契、地契不仅可以确定部分土地、房屋的归属权,还可帮助部分民众明辨是非,消除疑虑,密切彼此间的关系。

2建设“三农”档案馆的意义

2.1了解我国“三农”问题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人民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建设乡镇“三农”档案馆,可以帮助农民更好的了解国家这些年来针对“三农”问题所作的种种努力,了解国家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增强农民对发展新型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

2.2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靠材料;档案馆(室)保存的档案都是原始的文献,真实可靠,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可以借鉴参考保存的真实档案,不仅具有说服力,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为进一步搞好“三农”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

2.3为政府制定和完善政策提供了依据;建成乡镇“三农”档案馆后,政府部门可依据农民对档案的利用状况以及农民利用后的反馈情况,了解政府工作中存在的种种不足,更好的完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让农民更多更公平的享受发展的成果。

2.4有利于弘扬农业文化,发展农业产业;党的十报告中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国自古始终以农也为本,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农业文化,建设乡镇“三农”档案馆,不仅有利于人民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农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可帮助农民借鉴前人的经验,结合现代先进科技,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农民创造更大的财富。

2.5“三农”档案信息的开发,有利于强服务“三农”的能力;将各类“三农”档案信息进行资源整合,可以让档案更好地为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致富服务。

3“三农”档案馆建设可能面临的问题

3.1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不足;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三农”问题的政策,在过去五年内有关“三农”的专项资金也达到达4.47万亿,但很大一部分政策和资金主要倾向于对农民种粮的补贴以及用于新农村建设,而对“三农”档案的收集和保护以及相关“三农”档案馆(室)的建设不够重视。

3.2缺乏专业人才,队伍素质薄弱;目前,我国有28所高等院校(中国人民大学、云南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设置了与档案管理有关的本科专业,有17所高等院校(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云南大学等)设立了硕士点。因此,很多人会以为我国并不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但现实却并不是如此,很多地方领导对“三农”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将档案工作纳人工作安排与考核范围,认为档案工作做与不做,做好做坏无关紧要。因此,很多乡镇档案馆是的管理人员并不是档案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而是选派一些临近退休的人员或是通过每年的公务员考试招聘几个非档案管理专业的大学生管理档案馆(室)。

3.3档案库房建设滞后;同样由于人们意识上对档案的不重视,在档案馆建设的选地以及档案的日常维护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再加上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造成了一些档案的损毁。

3.4档案利用率低;由于农民档案意识的淡薄,以及受获取信息习惯的制约,再加上档案馆室的“重藏轻用”,人们对档案的利用率变得很低。

4总结

胡温政府执政十年,我国的“三农”事业获得长足发展,目前,我国的“三农”事业正以更加积极的态势发展,在乡镇地区建设“三农”档案馆,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转变农民思想、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在乡镇建设“三农”档案馆,会遇到资金不足、人才缺乏等问题,但只要合理的配置各种资源,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总之,我国乡镇“三农”档案馆的建设依旧任重而道远。

作者:侯鹏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上一篇:乡镇一体化发展的实践论述 下一篇:强化供销社职校涉农建设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