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技巧

时间:2022-05-20 09:20:15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技巧

摘要:新课程提倡教师要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倡导者、合作者,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上多下功夫,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熟练掌握和运用课堂教学技巧,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技巧;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117-01

一门学科能否得到学生的关注和认可,很大程度上和老师的课堂教学方式能不能得到学生的喜欢有关系。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倡导者、合作者,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要想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顺利完成各项学习活动,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就要在改变教学方式上下功夫。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运用一些教学技巧,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往往有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技巧。

1.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巧妙导入

导入环节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对语文课的课堂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如何设计一节课的导入环节,直接关系着这一节课的成效好坏,因此,聪明的教师就要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精心设计导语,从而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为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流程顺畅提供了可能。

导入要针对教学目标来设计。这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每一节课要明白讲授的内容是什么,要让学生重点掌握哪些知识,要培养学生什么学习能力等,导入是为此而服务的。

导入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同的学生,他们的学情也不一样,教师在设计导入时要了解学生的差异,要能让学生接受,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让导入发挥最大效能。导语要适应文体。不同的课文,不同的文体,要作不同的导入设计。学习抒情散文时可以以情导入,以情激趣。学习说明文可以以趣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议论文应当以理导入,启发学生自主思考。

导入要适应不同的课型。课的类型是根据教学的任务而划分的课的种类。在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不一样,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入时方法要灵活多变,内容要因课而异,因教学目标而异,因教学内容而异。例如,新授课的导入要注意架桥铺路,温故知新;复习课的导入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连贯,探究课的导入要注意以奇激趣等。

2.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就是在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气氛中,心情愉悦,思维活跃,精神快乐,无论是工作还是人际交往都非常顺利。同样道理,在教学中,也需要这种良好教学氛围为高效的语文教学做铺垫。在传统印象中,教师往往是师道尊严的象征,是教育的权威,教师要求学生应该如何做,学生不能有异议。比如,上课不准交头接耳,认真听讲,把笔记记完整,课下按时完成作业等等。教师的教是让学生服从自己,用教学的规则来严厉地教育学生,把自己和学生都放在了一个套子里,双方都被格式化了。学生在被动地接受,没有自己的真实学习情感,素质能力被忽视。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到自己只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容器",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为了学而学,不是出自自身对学习的兴趣、探究心理,学习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和谐的教学气氛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不再做课堂的主宰者,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开发学生的智力,发挥学习潜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科,乐于学习。教师要把威严抛开,和学生平等相处,做他们的朋友,没有了居高临下的俯视,更多的是平易近人的共同探讨,在学习上启发、帮助学生去建构知识,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多给学生学习的自,张扬个性,让他们大胆去说,去做。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声音,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质疑。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围绕学生组织教学,符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需求,学生有学习的热情,师生之间能展开教学互动,教学气氛变得非常活跃,教与学达到了最优化的教学目标。

3.教学中要关注学法指导

教师在教学中喜欢"授人以鱼"的角色,认为把知识最大限度地教给学生,他们才能考出好成绩,体现自己的教学能力。这是应试教育的陈旧教学观,培养出的学生或许学习成绩很好,但是"高分低能"的教学结果值得我们深思。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要求的提高,学校教育也在不断深化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备全面素质能力的人才是教育的宗旨。教师转变角色,成为"授人以渔"者已经成为一个共识,教学上要走教会学生学习之路。教与学是教育的两个方面,吕淑湘先生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教与学是相辅相成、互为协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是学的前提,要通过学产生作用,两者互为作用,才能改变单一重视教法而忽视学法的教学状况。

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能有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会探究思考,感受学习的乐趣,并从中不断提高,拓展自己的学习能力。教师教学是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而不是教条主义的死记硬背,学生不能被动地吸收知识,这样的知识是死的。好比我们教给学生如何来建成一座房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怎样构思、设计、选材、规划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包办代替,长期下去,学生会过于依赖教师,变得懒惰起来,吃现成的,没有了探究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只有善于引导,才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才能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下得到培养和提高。

总之,教与学是个互动环节,缺少哪一方都完成不了这个过程,课堂教学质量好不好,不能光看老师,也要看学生这个参与者的表现,只有双方配合得当,才会收获可喜的效果。怎么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是老师执教生涯中的一门学问,这门学问,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量。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上多下功夫,多进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熟练掌握和运用课堂教学技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使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上一篇: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活力 下一篇:刍议高中语文开放型阅读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