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过程—古与今的探讨

时间:2022-05-20 06:23:16

学习的过程—古与今的探讨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每个人都希望成功,求知的学生更需要成功的操作、体验、感悟和建构。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给学生充足的操作、思考空间和时间,从而感受学习生活的快乐。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学习的过程。

学习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由于它的复杂性,人们曾从多方面进行过分析。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如何进行的,它的结构是什么,历来人们从不同的观点和角度对它进行分析。

一、学习过程的划分

我国古代儒家的学习心理思想就曾把学习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治学篇》)。根据这些话,很显然,孔子是把学习过程划分为立志、学、思、习、行等阶段。现论认为,学习的具体过程可以分为学、思、习、行四个阶段。用现代心理学的话说就是: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

1.感知

感知,这是学习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或初级阶段,它通过各种感觉和知觉去观察物质或物质化的材料,去听取言语说明,去进行实验操作等等,以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

2.理解

理解,这是学习过程的第二个阶段或深入阶段,他是通过思维和想象不感性知识提高到理性知识,并对理性知识逐一分析,达到融会贯通。这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把上一阶段所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编码加工,使其系统化、概括化。学习过程中这一阶段的核心智力因素就是思维力和想象力。

3.巩固

巩固,这是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在摄取和理解知识的同时,特别是在这之后,还需要有一个巩固的阶段。巩固知识的过程,就是通过记忆把摄取和理解的知识牢固地保留在头脑中,以便在需要时能及时地提取出来加以运用,这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把前两个阶段所获得的大量信息,存储在脑神经细胞中,以备不时之需。学习过程的这一阶段的核心智力因素就是记忆力。

4.应用

学习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知识的应用,即把通过感知、思维、想象和记忆所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方面去,以便形成相应的技能和技巧的过程。可以说,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过程,也就是形成技能和技巧的过程。它一般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技能阶段和技巧阶段,这两个阶段既有区别,它们又有联系,彼此促进,互为因果。

二、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

1.选题指导

在选题阶段教师要就给学生以必要的包括多方面的指导,并明确告诉学生选题的重要性、技巧和原则。选题在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自主选择的课题有可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范畴、课题本身缺乏科学性、课题操作性不强等情况,导致研究难以进行下去。因此教师要严格把好题关,在选题阶段就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并明确告诉学生选题在他后续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告诉学生选题的技巧和原则。

2.教师对分配小组的指导

分组研究是学习的重要实施形式。教师在分组上要做好协调和指导工作,要改变“好生”和“差生”的传统观念,根据对学生学习风格的了解,引导和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小组中来进行研究,小组长的产生尽量避免“任命”的方式,而要鼓励民主选举产生,同时明确课题组成员的职责。

3.教师对实施方案和开题报告的指导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实施方案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让学生明确研究方案中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一般可以用下图中的问题给学生提问,让其明确实施方案的内容。对开题报告指导后加以评审,从而纠正学生在实施方案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给学生一些改进的建议。

4.结题阶段的指导

在此阶段,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报告,将他们的研究过程、成果和体会有条理地体现在研究报告和答辩中,另一方面,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尽可能给学生客观、公平的评价。

(作者单位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三中)

上一篇:公民教育,实施新课程下的特色项目 下一篇:班会主题多元化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