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及思考

时间:2022-05-20 05:38:55

谈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及思考

1工程管理组织

1)乡(镇)水利站直接管理。德州市以宁津县为试点,积极探索恢复乡(镇)水利站直接管理模式。由乡(镇)水利站直接对小型水利工程进行管理,并对全市乡(镇)水利站建设作出动员部署。截至目前,全市已有57%的乡(镇)恢复重建了水利站,43%的乡(镇)建立了具有水利服务职能的综合机构。每个乡(镇)设水利专职人员3~4人,全市选配村级水利员1063人,落实人员编制,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由县水务局进行业务领导和技术指导,使基层水利建设管理有了可靠的技术保障。2)发展“灌溉服务中心+协会+农户”管理模式的用水合作服务组织。目前,德州市已成立了“灌溉服务中心+协会+农户”用水合作服务组织360余个,用水合作组织是按照“谁受益,谁组成”的原则,接受县水务局的技术指导,由受益农户自愿组成的民间合作组织。合作组织负责受益区内水量分配、水费收取、水事纠纷调解、末级渠系的建设与管护等相关工作。目前,用水合作组织已覆盖灌溉面积21.33万hm2,受益人口100余万人,实现了政府指导服务,群众自主管水。3)成立农村区域水管站。德州市以陵县为试点,按照“整合资源、稳定队伍、精简高效”的原则,探索成立了农村区域水管站。按照流域水系组建农村区域水管站,具体负责所辖范围内的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模式打破了行政区划的界限,有利于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2工程效益

德州市水资源紧缺、旱涝交替时常发生。小型水利工程在保障防洪除涝、引黄灌溉、安全供水、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012年汛期以来,德州市充分利用小型水利工程,科学调度、蓄泄兼顾,不但经受了1964年以来最大暴雨洪水的检验,而且拦蓄雨洪水资源2.6亿m3。2012年底至2013年初,全市连续150d无有效降雨,出现百年一遇严重旱情,德州市全面启用小型水利工程,科学调度黄河水资源,使灌溉面积超过了历史最高记录,实现了大旱之年无旱象,保障了德州市夏粮生产“九连增”。

3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积极探索,德州市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管理工作已逐步步入正轨。但仍有个别小型水利工程处于“政府管不到、集体管不好、个人管不了”的尴尬境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3.1工程产权改革不到位

工程产权未全部改革到位,工程维修资金难以落实,工程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个别管理部门职责不明和管理职能不到位。

3.2管理体制不顺

自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土地被分包给农户,而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仍沿用以前的管理体制,由集体所有、集体管理,没能把农民参与工程管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忽视了农民是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主体的实际,致使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方式粗放,责、权、利不明确,形成了“有人用、没人管”的局面。

3.3建设资金不足

近几年,德州市水利工程建设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对小型水利工程的财政投入却严重不足,尤其是取消“两工”以后,农村实行“一事一议”制度,上级建设资金少,致使农田水利建设受到较大影响。对小型水利工程维护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较少,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

4对策及建议

目前,德州市各级政府加大农田水利等小型水利工程投入后,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完善,但在小型水利工程得到完善的同时,其管理存在的问题也将进一步凸显。对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解决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4.1完善基层水利服务机构

完善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主要是指建立健全乡(镇)水利管理单位。乡(镇)水利单位作为最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政府机构,能够较好地弥补市、县水利部门在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上的不足,承担起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能。

4.2进一步探索“协会+农户”用水合作组织

按照“谁受益,谁组成”的原则,由受益农户自愿组成,成立自我服务的民间合作组织,合作互助,以完成受益区内水量分配、水费收取、水事纠纷调解、末级渠系的建设与管护等相关工作,改变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主体的缺位状况,提高农户家庭对公益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力度。

4.3加强准公益性专业化服务队伍建设力度

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建抗旱服务队,人员先在乡(镇)选聘原来从事水利站工作的熟悉水利业务的专业人员,以后通过事业单位招聘逐步补充专业人员。并注意加强抗旱服务队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使其能够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专业的水利技术服务。

作者:刘明明 于强 王德旺 单位:德州市水利局

上一篇:农乡饮水安全工程管理论述 下一篇:电力工程管理问题及方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