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方式和手段

时间:2022-05-20 05:37:30

谈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方式和手段

摘 要 分析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指出影响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的主要问题,从挖掘数学的自身特性、契合学生的性格特征、创新教学的方式手段三个方面,提出培养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兴趣的措施。

关键词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5-0122-02

新课改实施后,对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初中数学这门学科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兴趣。

1 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从当前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需要给予高度关注。

教学方式单一 很多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学生很多,教师所面临的数学教学任务很重,只能忙于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没有时间、没有精力采取个性化、针对性的新型教学方式。很多教师更加习惯于采取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下降。这种教学方式上的单一导致不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为丧失,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来。

教学目标谬误 虽然素质教育实施以来,不少学校的教学理念正发生变化。但以成绩评定学生学习好坏、教师教学水平优劣的观念仍根深蒂固,变相忽视了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视。另外,不少初中生在课外参加了大量的数学培训班,这些培训班多是通过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成绩,久而久之,也会造成学生数学自主学习兴趣的降低。

课外因素作用 数学这门学科对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技巧等方面的要求很高,不少学生要想获得稳定的学习成绩,感觉困难很大。特别是这门学科需要学生投入持续不间断的精力,但学生好动的性格使其变得更加困难。另外,以网络、游戏等为代表的课外因素吸引了学生很大一部分精力,使学生难以对数学学习给予广泛的重视,自主学习兴趣自然匮乏。

2 培养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兴趣的措施

面对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必须从根本上创新教学的思路模式,才能确保学生形成更好的数学自主学习兴趣。

挖掘数学的自身特性 教师要擅于挖掘数学的内在自身特性,从发挥其实用性和规律性两方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一是要通过对实际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发掘,让学生学会利用数学知识实现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乐趣和益处,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之处,从而在内心中迸发出对数学的真正兴趣,进而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教师可启发学生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去测量学校操场上的旗杆高度;利用圆锥面的展开去独立制作出属于自己的圆台式灯罩;自己完成各种模型的制作,从而对“丰富的图形世界”一章中的内容形成更为正确的认识;等等。

通过这些小方式、小手段,都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各个知识点后,不仅仅是可以完成书本上的习题,还能够真正运用到生活中,运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中去,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完成对数学规律的认识总结,认识到每个知识点间的相互关联性,从而形成很强的求知欲望。数学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定义定理的介绍、对解题方法的传授上面,还应抽丝剥茧,帮助学生对隐含于数学定理后的数学思想形成准确的领悟。当进行“旋切角”的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首先回忆“圆周角”的定义概念,再让学生利用教学模型自己转动圆周角两边,使其一边同圆相交、一边同圆相切。此时,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一角的状态,同课本中旋切角的概念定义相比照,从而形成对旋切角最正确的认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又充分体现了运动变化这一基本的数学思想,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契合学生的性格特征 教师在培养学生形成对数学自主学习兴趣过程中,应充分契合好学生的性格特征,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生对情感交流的愿望比较强烈,数学教师应充分注意到这一特点,同学生展开积极的交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信任关系。比如,如果学生因为学习上的错误而受到教师的严厉批评,很有可能就会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反之,如果教师多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进步予以表扬和肯定,学生就会对教师上的课形成喜爱感,就愿意积极主动地将自己纳入到课堂教学氛围中,进而就会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形成正面促进效应。

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对学生持爱护和亲近的态度,主动从“神坛”上走入学生中间,积极听取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建议意见,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展开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碰撞。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形成更高的数学学习兴趣。

另外,初中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心理生理正处于成长期,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理非常强烈,愿意接受各种新事物。为此,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使其注意力放在数学神秘莫测的世界中,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分式的运算”一节教学时,可先就课后思考题“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进行演示,使学生认识到这一问题背后隐藏的数学原理。针对学生不服输、争强好胜的性格,可让学生轮流去讲台上完成这个实验,让学生讲一讲实验背后潜藏的数学原理。这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自然会被调动起来。

创新教学的方式手段 教学实践证明,不断创新数学教学的方式手段,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办法。

一是要克服发生在部分学生身上的“教学相离”现象,防止学生出现因教学不协调而导致的教学质量下降的问题发生。为此,数学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从而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有理数”一节教学时,教师可将教学内容分解为概念―法则―运算三个阶段,为学生逐一剖析出每个部分学习的重要要点,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点产生更为准确的把握。概念阶段,应详细阐述绝对值、数轴、相反数、正负数等的定义;法则阶段,应介绍分配律、结合律、异号两数相加等法则;运算阶段,应让学生明白认真做好每一步数学习题的意义,否则将会造成最终结果的谬误。通过这种庖丁解牛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让学生巩固好知识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听得懂、做得会”。

二是要广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资源,如计算机辅助教学、电视录像、幻灯投影、因特网等,使原本呆板枯燥的初中数学课堂生动活跃起来,特别是使那些艰涩难懂的定理推导过程,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像极限推导步骤、立体几何图形截面生成、曲线坐标变换、函数图像变换等,都可以通过采取上述教学手段生动地展示出来。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引入更多的教学实验,让学生在享受视觉、听觉巨大的冲击之余,对数学知识形成更加深刻而鲜明的认识,这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

三是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广泛穿插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到数学课堂中。例如,可组织诸如墙报展板评比、学习经验体会交流会、学习方法小讲座、奥术学习班、趣味数学讲座、班与班间的对抗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这些活动竞赛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数学的成功感和快乐感。另外,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个体差异性,采取个别辅导、小组教学等方式,也能够有效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3 结语

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摆脱传统教学思维的桎梏,不断创新数学教学的手段方式,培养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内心热爱感,培养其自主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掌握好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何学忠.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4(1).

[2]陈传敏.浅谈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J].理科考试研究,2013(10).

[3]张宏忱.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刍议[J].神州,

2013(4).

上一篇:AFC系统的深度自主维修 下一篇: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 促进思品课三维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