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汉英翻译文化因素的处理方法

时间:2022-05-20 05:08:25

中医汉英翻译文化因素的处理方法

摘要:中医汉英翻译中如何处理文化因素是中医翻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本文提出用直译、直译加注、音译、音译加注的方法来处理中医文化的翻译,力争在保留中医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行传译,以便更好地实现中医对外交流。

关键词:中国文化;中医文化;直译;音译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对外交流过程中如何保留文化因素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典型代表,处理好中医汉英翻译的文化问题,关系到中医的文化内涵如何在完整保留的情况下被准确传译。本文主张主要采用直译、直译加注、音译、音译加注的方法来传译含有中国特色传统文化的中医术语。

1 汉英翻译与中国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全部成果体现,如今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增多,各民族文化的相互渗透和交流也日益频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工具,记录了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语言翻译是跨文化交流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在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的价值观念、管理理念及生活方式等广泛影响着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文化趋同的现象已随处可见。与此同时,不少外国朋友来华体验中国的传统节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富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医、中药及针灸疗法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士的欢迎。由此涉及到翻译中国文化的问题越来越得到翻译界的重视,比如心理文化、称谓文化、数字文化及典故文化等。

2 中医的文化体现

中国医药学具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做斗争的极其丰富的经验总结,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是一门集大成的,以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的学科;它从哲学的角度去探索人生、探索生命;强调人是自然的产物,是大自然的延伸与精华;将天道、地道和人道完美地结合成一体[1]。中国医药学在古代的唯物观和辨证思想影响及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的验证,逐步形成并发展成为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2]。中医文化的体现首先就在于其理论体系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自然科学的渗透和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医学术之洪流发源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将其同时期的人文科学与天文、气象以及人体的生理病理等自然科学融合起来, 以朴素的古代哲学――阴阳五行学说作为理论工具,以整体观念作为指导思想,以脏象经络作为理论核心, 以辨证论治作为理论基础,构建了中医学理论体系,从而奠定了中医学基础[3]。中医文化最直观地体现就在于“取类比象”的方法,用外界事物的生长和变化规律应用到人体的生理病理治疗方面来,比如古人最开始用藤类药(青风藤、海风藤、钩藤)来治疗关节屈伸不利,筋脉不畅等,就是因其形状类似于人体的血脉,既然藤有伸展之功效,所以也会帮助人体内筋脉的伸展。古人用之有效,经验得以传承,今用现代实验的方法也确实证明此类中草药对关节和筋脉的伸展有作用。

3 中医汉英翻译文化因素的处理

随着中医对外交流的发展,中医翻译方兴未艾,如何在中医翻译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国传统文化?本文提倡直译、直译加注、音译和音译加注这4种方法。

直译是在当汉语的某些词语可以在英语中找到基本或完全对应的词语时,依据“同一所指”进行对应转换,是最理想的翻译方法;在语义对等的情况下,直译既能够使译文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又能够最大化地保留原术语的指称含义[4]。李永安[5]提出直译可应用的地方有中医解剖术语、中医基础理论术语、中医中某些独特疗法和中医中有文化含义但不会引起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或者误解的词语,如养肝明目(nourishing liver to improve visual acuity)[6],食积呕吐(vomiting due to food retention)[6]。

如果有些术语用直译法,由于文化的差异给西方人士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我们可以用直译加注法。中医的一些特殊治法就可以采用直译加注的方法,如引火归原(conducting the fire back to its origin)[6],可以加上a therapeutic principle for the ascending of asthenic fire, by adding drugs for tonifying kidney-yang to those for nourishing kidney-yin to lead the ascending asthenic fire down to the kidney[6]的注释;这样西方人士就可以很好地理解这一术语的涵义了,明白这是一种治疗方法,即治疗虚火上升的方法,在滋肾阴药中适当加入补肾阳药、使下归于肾。

遇到一些实在无法在英语中找到对应词,甚至找不到相似的词语,又具有民族和传统特色的中医术语,笔者提倡用音译或音译加注释的方法。音译法作为中医汉英翻译中的一种必要的翻译手段,不但可以有效解决无对应语的意译困境;如果使用得当,还能发挥出意译法所不具备的优势。一方面采用音译翻译法能够实现译语的统一和规范;另外一方面,随着中外交流的不断深化,西方人士对汉语音译词的接受能力也在不断提高,适当使用音译词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求精神,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乃至中华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与输出[7]。李永安[5]认为音译有三大好处,即不滥、持久和免争;音译可用来翻译有独特文化含义的中医术语、针灸穴位名、有文化含义而直译时容易引起误解或者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的术语。蒋建勇[8]也提出部分术语采用拼音为手段的音译法,避免了歧异产生,也使之烙上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最大限度地使中医术语音译实现了“名从主人”的原则,符合语言国情学要求。这样的中医英译从理论上是最接近原文,即再现其内涵外延,又体现其民族特征,还最大限度地传递了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的深刻文化内涵;从形式到实质都实现了最大的近似等值。如阴(yin)、阳(yang)、气(qi)。如果这些术语第1次出现,有时有必要采用音译加注的方法,以便于满足各个层次的国际上爱好中医的人士来理解。音译加注法指借用整个词语的汉语发音,并在其后附加注释的翻译方法。虽然表面上看好像重复累赘,但却能够传递原汁原味的信息,既能够尊重国情、保持特色,又有利于受众理解。如康广盛[9]建议可将白虎汤译为Baihutang(Decoction for eliminating heat);又如经穴名称的英译翻译是整个中医英译中开展的最为成功、争议最少的领域,通行的英译方式为汉语拼音音译加所属经脉的英文缩写及编码[7]。

4 结语

传承中医文化是传承中医精髓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对外交流中,即要达到达意的要求,又要最大限度地表达出中医文化的内在涵义。这样不但有利于西方人士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识中医的理论体系、辨证论治,而且还有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地位。马平[10]对于中医药文化翻译提出以下几个原则,即保持特色,能中不西;参照西医,西学中用;尊重读者,面向受众。此外,中医翻译工作者要有意识地强调中医药文化的以人为本、致中和及道法自然的核心价值观,强调调和、扶正劫邪、阴阳平衡的理念以及“救民济世”的传统医德[11]。总之,在翻译的具体过程中,要依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策略和方法,做到准确把握中医文化的内在涵义,并一步进行准确地传译。

参考文献:

[1]曹山鹰.中医文化的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5,15(2):13-14,20.

[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291-292.

[3]王新陆.中医基础理论概念界定及其发展态势思考[J].天津中医药,2004,21(6):441-443.

[4]周佶,周玉梅.直译意译、音意译结合还是音译加注―浅析《黄帝内经・素问》中养生术语的翻译技巧[J].医学争鸣,2014,5(5):47-50.

[5]李永安.如何处理中医翻译中的文化因素[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6):468-469.

[6]金魁和.汉英医学大词典[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93,1882,1939-1940.

[7]任荣政,丁年青.音译法在中医英译中的应用原则与策略[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7):873-877.

[8]蒋建勇.中医英译中的音译现象与翻译的等值理论[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8):750-751.

[9]康广盛,周洪伟.浅谈中医英译中方剂名称的翻译[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6):555-556.

[10]马平.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视角下中医翻译的问题与对策[J].环球中医药,2013,6(6):441-443.

[11]李权芳.中医翻译与中医文化的传播[J].文学教育,2013,10:86.编辑/冯焱

上一篇:中医整骨法治疗小儿尺桡骨双骨折的效果分析 下一篇:黄葵胶囊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