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审视“语感”和“语感培养”

时间:2022-05-20 04:06:02

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要求“有良好的语感”。10年来,修订课标的专家组似乎发现了语感难以在学校课堂里“顺利形成”,于是在修订稿中干脆把“形成”二字砍掉,换成一个比较保险的词语:“有”。那么良好的语感是怎么从“无”到“有”的呢?

一、王尚文的“语感”论说 “违反心理学常识”

王尚文教授明确地说“语感”表现为听、说、读、写的能力。

“语感是个体的人与言语世界的直接联系。它表现为对作用于他的言语作品的内在反应能力,即听和看(读)的能力;也表现为因表达个人情意的需要或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而在感觉层面直接生成言语作品的能力,即说和写的能力。”(《语感论》第3页)

王尚文教授同时又说:语感是感觉层面的,没有思维。

“人的言语活动不能须臾离开语感,而有的活动则非语感不可,思维插手不得。例如:学校里的语法课本告诉学生,哪是正确的,哪是不正确的,什么是合乎语法的,什么是不合语法的。但从未上过学、没有读过语法课本的人显然也具有这种判断能力。”(《语感论》第8页)

“我们也许可以从中确认语感是一种思维并未直接参与作用的言语能力,在言语实践中起着无法替代的极其重要的作用。”(《语感论》第21页)

“也就是说,思维往往参与不了言语理解、生成、判断的任务。就话语本身而言,对于听、看的对象意义的理解和说、写出来的话语的生成,思维往往无能为力,而是无意识的用武之地。”(《语感论》第34页)

“语感毕竟是一种感觉,而不是思维。”(《语感论》第41页)

“语感不假思索,并非感觉与思考的统一,思考有时反要坏事。”(《语感论》第43页)

依据王尚文教授的这些话,任何一个逻辑思维正常的人都会据此进行简单推理,得出一个结论:人的听、说、读、写是无意识的活动,是一种感觉,而不是思维。

教语文的老师也好,不教语文的老师也好,懂心理学的老师也好,不懂心理学的老师也好,哪位老师敢说一个正常成人的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是不受思维干预的无意识活动?翻开心理学著述,至今还没有哪一位心理学家敢说:一个正常成人的言语活动是不受思维干预的无意识活动;几乎所有心理学工作者都一致认为思维和言语的关系密不可分。只有王尚文教授在他的专著《语感论》中多次强调:语感是无意识活动,是感觉层面的,思维不参与。

王尚文教授就语文教育提出新学说、新见解的勇气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提出的新学说、新见解如果和已有的心理科学常识相矛盾,就容易让人产生怀疑。现在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证实原有的这条心理科学常识存在问题,因此和这条心理科学常识相对立的新见解就难以成立。

另外,王尚文教授举的一些例子,自以为是支持自己观点的铁证,比如:

“人的言语活动不能须臾离开语感,而有的活动则非语感不可,思维插手不得。例如:学校里的语法课本告诉学生,哪是正确的,哪是不正确的,什么是合乎语法的,什么是不合语法的。但从未上过学、没有读过语法课本的人显然也具有这种判断能力。”(《语感论》第8页)

“好比一个没上过学……的中国人,……对诸如某种说法的句子是否通顺和完整、一个句子是否有两种不同的意思等等做出判断。这种直觉的语言知识或者说人们凭这种知识所作的有关句子构成和正误的判断就是语感,又称直觉知识或直觉。”(《语感论》第17页)

其实,这些所谓铁证根本经不起推敲。

这里需要指出,语文教材或语法课本上的语法知识,是陈述性知识。语法知识还有另外一种存储状态:程序性知识。知识学习的一般步骤是先经过知识的陈述性阶段,然后再通过实践运用最终掌握程序性知识。母语语法知识是默会的知识,其学习步骤恰恰与此相反,先掌握程序性知识,随着年级升高,在老师引导下才能通过概括而从实例中提炼出陈述性知识。也就是说,未进学校的文盲,虽然没学过课本上的语法规则,但在听说实践中掌握了大量的母语语法知识,只不过这些知识都是程序性知识,只能应用,无法说出,只知道怎样说是对的、怎样说是错的,而不知道具体违反了哪条语法规则。

二、课标应该舍弃“语感”代之以“言语监控”

看来,“语感”这个概念确实需要从“课标”中“剔除”。腾出的位置谁来坐?“言语监控”。“言语监控”是心理学中的概念,意思就是对自己的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进行监督、控制。

先来看“写文章”时的言语监控。写文章,如先打腹稿、列提纲(言语计划),还要顾及文章写给谁看(言语计划),然后再按提纲不断产生一系列要表达出来的“意思”(言语计划),不断地写出书面言语(言语执行),有了这些,在写的过程中,作者本人就会按这些计划去监督自己的书面言语活动是否按计划进行(言语监控),发现不按计划进行的地方(言语监控),可以随时修改(言语修正),也可在草稿完成之后修改(言语修正)。

相对于“写”,说话时的言语监控现象还没引起语文教师的普遍重视。好多人话音未落,就对刚出口的语句进行修改。这说明,说话时,也确实存在言语监控。再看独白式言语(演说)中的言语监控。演说者不断地想出后边要说的语句(瞬间计划),不断地把瞬间计划好的语句说出来(言语执行),还要关注已经说了什么(言语监控),是否有需要修正或补充的地方(言语监控),同时要顾及听众的反应(言语监控),不断调整自己的言语表达(言语修正)。这对演说者本人的言语监控能力有较高要求。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说比写难。

听话过程中的监控,也很难发现,然而确实存在。听别人说话过程中,有时会在前期了解相关情况的基础上产生一种“听话预期”,随着听话进程不断推进,随着接收的信息不断增加,不断加工,不断更新,新的听话预期(瞬间计划)不断产生,听话者头脑中不断产生的瞬间计划(听话预期)和听话者实际接收(言语执行)到信息迅速比较(言语监控)。如果听话者发现自己头脑中产生的瞬间计划(听话预期)和实际听到的信息不匹配(言语监控),听话者就要迅速调整自己的瞬间计划(听话预期)。

阅读过程中的言语监控很隐蔽。学生学会正确流利朗读有标点的白话文课文,说明他们阅读有标点的白话文的瞬间计划和言语执行已经比较熟练,除非遇到难度较大的词句,言语监控和言语修正方面不再需要花费多少心力。学生此后如果继续长期学习有标点的白话文教材,学生其他方面的阅读能力可能会按计划提高,但是阅读中的言语监控技能却不会有明显长进。学生阅读有标点的白话文,不必考虑句界停顿位置在何处。学生在阅读无句界白话文时,不仅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做出一系列瞬间计划以避免把词、短语读破,还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做出一个更难、更重要的瞬间计划:确定哪儿是句界。做出一系列瞬间计划之后,紧接着就是依次执行这些瞬间计划——读出来,读的同时,听觉性语言中枢负责言语监控,如有错误,就要及时进行言语修正。在言语执行和言语监控的同时,大脑还要不断做出一系列新的瞬间计划,否则,阅读就会出现不流畅、停顿时间过久等毛病,甚至阅读中断。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学生在阅读无句界白话文时,他们的瞬间计划和言语执行等能力在言语监控的协助下迅速提高,能在很少出错的情况下,顺利完成阅读活动。可见,用无句界白话学习材料,密切关注学生的言语监控,可以迅速提高阅读活动中的瞬间计划能力和言语执行能力。

三、言语活动的复杂性影响听、说、读、写教学

言语活动的复杂性,尚未被语文教育界普遍重视。以阅读教学为例,儿童如何学会阅读? 笼统讲阅读技能肯定无助于阅读教学设计。所以要把阅读技能进行分解。一般的阅读技能可以详细分解为:预期(瞬间计划)、执行、监控、修正。

要想进一步提高阅读技能(此处不用内涵比较宽泛的阅读能力),就要按照叶圣陶老先生的主张,组织学生阅读无标点无句界的白话文材料。叶老对他的主张提出过解释。“理想的办法,国文教本要有两种本子:一种是不分断落,不加标点的,供学生预习用;一种是分段落,加标点的,待预习过后才拿出来对勘。……现在的书籍报刊都分段落,加标点,从著者方面说,在表达的明确性上很有帮助;从读者方面说,阅读起来可以便捷不少。可是,练习精读,这样的本子反而把学生的注意力减轻了。既已分了段落,加了标点,就随便看下去,不再问为什么这样分,这样点,这是人之常情。在这种常情里,恰恰错过了很重要的练习机会。若要不放过这个机会,唯有令学生用一种只有文字的本子去预习,在怎样分段、怎样标点上用一番心思。预习的成绩当然不免有错误,然而不足为病。除了错误以外,凡是不错误的地方都是细心咬嚼过来的,这将是终身的受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叶圣陶教育文集》)

学生掌握了无句界白话文阅读技能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中熟练,这种水平的阅读技能就会巩固下来。如果还想把阅读技能提升一个台阶,就要在阅读材料上继续提高难度,用标点之后的文言教材。学生阅读有标点文言文的技能,依然可分为四个方面:阅读预期(瞬间计划)、阅读执行、阅读监控、阅读修正。教学突破口依然是学生先学习阅读预期(瞬间计划),也就学习如何寻找句内停顿位置。这时,教师的领读、范读就显得很重要。当学生阅读有标点文言文学会了做出瞬间计划的技能和阅读执行的技能时,重点就要转移到培养阅读监控和阅读修正这个角度,直到学生学会正确流利朗读有标点文言文,才算是掌握了有标点文言文的阅读技能。

有标点文言文阅读技能熟练之后,阅读技能如果还想再上新台阶,就要使用无标点无句界的文言文。启功先生当年初中毕业,因家贫无法继续在校上学,后来师从戴姜福先生学习文言文。戴先生只是定期给启功布置一定量的文言文断句作业。启功交来作业之后,戴先生标出断句错误之处,发还启功,从不讲解,同时布置新作业。如此几年,启功学业大进。陈垣推荐启功在辅仁附中教国文。后来,附中校长认为启功学历偏低,陈垣一气之下,聘任启功为辅仁大学教师。陈垣是中国学术史上著名的学者,能入陈垣法眼的读书人还不多。启功的文言文功底就与戴姜福先生的辅导方式有关。这是中国传统的阅读技能教学法。虽然古人不能从心理学角度讲出许多道道,但这个方法确实可以显著提升学习者的文言文阅读技能。今天有必要借助现代心理学成果深入研究这种教学法的奥妙。阅读技能的心理过程模型是预期、执行、监控、修正,提高阅读技能只能从这四项中想办法,而办法是有限的。所以,提高阅读技能的思路只能是围绕这四项不断提高阅读材料的难度,不断增加预期、执行、监控、修正的难度。

上一篇:助学路上有只“快乐叮当猫” 下一篇:老借条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