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研究

时间:2022-05-20 09:48:16

当前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财务管理及运作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发展需要。为更好适应国家预算管理和加强宏观调控的需要,必须注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和对策方面的研究,不断加强和深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体制建设,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机制创新

一、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忽视预算管理。很多事业单位对预算编制不够重视,预算推行难度较大,造成财务决策的随意性和专项资金预算的执行困难。另外,预算约束力不够强,决算与预算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影响了预算效率和预算约束的刚性要求,没有真正体现公平合理的分配原则。有些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不合理,没有按实际需求和轻重缓急安排支出,年初预算就留下硬缺口,以至于出现部门预算刚批下来就要求追加预算。违规调整预算项目、混用资金或挤占专项资金的现象也有发生。

2.部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由于一些事业单位不重视财务人员的培训,岗位竞争不激烈,财务人员有高枕无忧的思想,职业技能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给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带来严重隐患。很多事业单位经济方面出现的问题,有些是因为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造成;有些是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低下无意识造成的,种种事件导致事业单位财务信息频频出现失真和诚信危机的问题。

3.财务管理观念淡薄。事业单位受多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导致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在行使财务人员权利和职责上缺乏主动性,进而不能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事业单位认为自己是财政拨款单位,反正给多少钱办多大事,多拨多花、少拨少花,没必要像企业单位那样进行严格的财务管理,使得很多财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在事业单位都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管理作用。因此,事业单位缺乏财务管理意识和观念,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也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尤其是个别单位领导,认为加强财务管理就是管住了自己的权力,加强财务管理只在表面做文章,没有真正加强财务管理的想法。

4.基础管理工作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一些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层次较多,对国有资产的管理造成了谁都可管又谁都不负全责的局面,难以认真落实有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相当部分事业单位未能建立定期财产盘点制度,有的即使有制度也未按规定严格执行,诸如固定资产实物卡片登记项目不全,登记不及时,账卡物不符现象严重。还有些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岗位配置和人员配置上往往不够合理,财务人员身兼多职,很多岗位交叉管理,造成职责不明确,内控制度形同虚设,财务人员的监督职能没有发挥出来,没有起到资产管理和使用的相互牵制作用。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的措施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和单位实际情况,用最有效的方法完成财务管理工作,更要进一步规范财务运行方式和方法,在新形势下不断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1.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队伍建设。从事财务工作岗位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必须具备相关财务、会计等专业知识,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并按规定接受继续教育;而且还要把财务人员的诚信和人品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要保持和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对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管理要制度化,以各种形式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使财务人员具有和自己工作相适应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严格履行工作职责,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给领导当好参谋。

2.加强经费的预算管理。事业单位资金有限,要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就必须加强经费预算管理,首要解决问题就是更新理财观念,严格控制预算指标,逐步树立起效益观念、服务观念和勤俭观念,精打细算把有限的经费发挥更大的作用。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须学会花小钱、办大事,在有限的事业费预算范围内,追求最佳的使用效益,发挥更大的服务职能;事业单位的财务主管部门应明确自身具备的服务职能,要及时宣传财经政策、管理方法、提供全面的信息,组织协调和开展咨询服务,明确预算的严肃性,将服务职能的含义理解为与事业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共同研究用好各项经费的方法和手段;财务主管部门强化单位内部人员的勤俭观念,抓好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最大程度上发挥每一笔经费的社会效益。

3.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完善对财务工作的内部控制,严格按照《会计法》的要求设置会计岗位,规范财务核算流程,建立相互牵制的组织结构和完善有序管理制度。特别是审批权限的负责制度,明确会计、出纳、审核、稽核审计等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这是财务人员实行内部控制的必要条件。为保证各项经费有效、合理、合法使用,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监管措施必须予以强化,发挥监督职能。严格经费审批权限,规定年度经费预决算以及重大项目经费开支等须经事业单位党委讨论通过;建立严格的监管和牵制办法,单位内部所有经费的请领、划拨、结算和报销,均由单位主管财务部门统一办理,并跟踪检查经费的使用情况,各职能部门的预算经费、历年预算经费结余等也均由事业单位统筹安排使用,实行公开化管理,增强内部人员的监督作用,建立其强有力的财务管理、相互监督的制约机制,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管作用。

4.创新财务体系和财务会计核算基础。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使得事业单位的理财环境日趋企业化,尤其在体制改革后,给事业单位也带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事业单位必须广开财源、自主理财,不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才能更好地实现服务职能。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理财活动的重点已从反映、监督转变为资金的筹集决策和投放决策上,单位内部财务人员须牢固树立现金只有用于投资才能产生利润的观念。因而,事业单位也应建立健全投资评价体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减少决策失误等,进一步做好直接投资以及完善证券评价和证券投资体系。目前,事业单位实行权责发生制的目的不在于计算盈亏,只是为制定收费标准和统计业务成果,这使得权责发生制的应用严重受限。新形势下的事业单位可比照企业财务会计的核算体系,结合现金流量表的有关指标,建立以利润指标为主的业绩评价体系,以推动事业单位朝向股份制、集团化发展,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在核算盈亏利润的同时,保护各投资主体(包括社会公众投资者)的正当权益。

四、结术语

我国事业单位承载着行政管理、提供社会公益的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出一种适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方法,已经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求,许多事业单位尝试通过在内部实施经济责任制的方式,调动各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进而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财务管理是一门广泛的综合性的管理体系,它涉及到财务管理部门的设置、财务人员的配备、会计方法的选择等多项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预算管理和加强宏观调控的需要,我们必须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不断强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的体系,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当然,一种体制的建立与改革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还要在具体工作中不断摸索和实践,在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事业单位要不断地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创新管理理念,采取科学、合理、系统的体制与方法才能有效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进而取得长足发展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杨常凤.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相关问题分析[J].现代商业,2007.24

[2] 单淑芬,路亚杰.现代企业新型财务管理机制的构建[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3

上一篇:论企业负责人的会计责任 下一篇:论母子公司财务控制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