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中的一些教学误区初步探索

时间:2022-05-20 09:41:19

高中数学中的一些教学误区初步探索

摘 要:随着新课程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凸现,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在高中数学中的一些教学误区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①过于追求教学的情境化,②在复习课中漠视学生的心理需求,③搜集和处理信息形式化,有合作形式而无合作实质,④课堂教学中没有把传统的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的结合。

关键词:数学;心理;情境化;合作;多媒体

新课程实施以来,重视学生参与,合作学习、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学习方式,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明显的转变,课堂教学效率有了显著提高,但是,随着新课程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凸现,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使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下面我就简单谈谈高中数学中的一些教学误区。

一、过于追求教学的情境化

创设教学情境,不但能够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更加的容易,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抽象的、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饶有兴趣、生动形象。但是,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创设情境而专门去创设情境,情境与知识不相关或关系不密切,一些学生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的情境还应该赋予一定的时代气息。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等。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从情境引入,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

二、在复习课中漠视学生的心理需求

复习课担负着查漏补缺、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提炼升华的重任,应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充实感,知识上的价值感和应用上的协调感,由此提高兴趣,开发潜能,使复习课能上出新意来,这是非常重要的。复习课让学生重新温习已经学过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解题方法是必须的,但是这种重新学习是要通过学生的再认识和再实践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并进一步提高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身学习能力。例如在进行等比数列的复习课时中,有些教师先请同学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等比数列定义;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③等比中项的概念;④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然后在学生一一回答时教师分别对等比数列定义中应注意哪些关键、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中,强调要对公比q讨论;等比中项应该有正负两个;等比数列性质中注意与等差数列的性质类比。粗看起来教师开门见山抓住关键,直奔主题,对知识的复习到问题的训练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动口又动手,教学容量大,节奏快,“效率”高,但实际上一问一答式的活动则是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再现,这些问题的思维价值在哪儿?这样的教学设计只考虑到教学任务如何快捷、顺利地完成,却没有看到学生的心理需求,抽象、枯燥的知识往往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激情,感到疲劳和乏味。

三、搜集和处理信息形式化,有合作形式而无合作实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学涉及到某些知识,即使一些简单明了的问题也要收集材料, 教师让学生收集材料结果造成学生负担加重。另外,对材料只是在课堂上展示一下而没有加工分析,只重搜集而不重视处理和利用,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应尽可能收集丰富的信息和资料,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帅的合作交流。另一方面,要使所选择的素材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高中数学课程的具体内容作出恰当的选择。

数学新课程倡导学生合作交流,目的是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培养他们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 让每个学生都动起米,培养积极参与的意识。但一些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认真设计,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也有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只是按照预定的设计,把学生往教学框架里赶,结果往往是优等生的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差生成了陪衬。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倡导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而是要通过合作交流来探讨问题,必须要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准备后方可进行。

四、课堂教学中没有把传统的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的结合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数学学习和课堂教学要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要充分的发挥多媒体的作用,真正的做到现代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相互补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过分的依赖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几乎抛弃了那种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本人感觉这样并不一定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也不一定能真正的发挥对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过多的使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容易给部分学生造成学习的压力,因为老师都是用应用软件做的课件,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这样忽视了板书的作用,无形之中给一些基础差跟不上课的学生造成了学习的压力,因为课堂上内容进行的很快,光顾着记而没有去听内容,所以他们课后要花时间去复习去问老师上课没有听懂的东西。一节课必要的板书还是应该有的,因为我们在适当的板书的同时就间接的放慢了我们讲解知识点的速度,这样就给学生一个认识、思考、接受的时间。

总之,教师要对不同学生完成任务的难度和所需的时间应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下力气研究不同程度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发育水平,在施教中多进行铺垫引导,降低难度,在教学目标确定上要指定从易到难的具体要求,让学生顺利实现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迁移。

参考文献:

[1]孙瑞清.《数学教育实验与教育评价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2]唐瑞芬,朱成杰.《数学教学理论选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高校如何开展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下一篇:有效课堂教学方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