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展:仓促中的恢弘

时间:2022-05-20 07:57:29

北京车展:仓促中的恢弘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认为,今年的北京车展与以往有很大不同,国际汽车展区和国内汽车展区的界限几乎消失了。

从北京城出发,驱车向顺义方向行驶半小时左右,便是2008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的所在地。在周围绿茵茵的农田和苍翠的小树包围下,落成不久的新国际展览中心格外引人注目。

几十公里的路程,无法阻隔住观众的向往。车展媒体日的两天,北京一直不停地下着小雨,然而,《财经文摘》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个展馆里都人头簇动,摩肩接踵。淅沥的小雨,丝毫没有减低人们对车展的狂热。

辉煌历史的定格

4月20日,是北京国际车展媒体日的第一天。早晨6点多种,就有不少身穿西装、挂着胸牌的展商,步履匆匆地进入展馆。由于馆外有些地面的地砖尚未完全铺好,有些人就踩踏着泥土走过去,奔向自己展台所在的展馆。

“快,先挑大个的扫。”听到这句话的人,不免会哑然失笑。原来,由于场馆附近的卫生工作正在扫尾,一位经理模样的人,正指挥清洁工加快打扫速度。进入展馆中,可以看到,有的展台上,还有工作人员蹲在地板上拼命擦洗上面的污渍。

这届展会办得不可谓不仓促。直到开幕前,展馆的有些扫尾工程还没完全结束,不少地方显露出新完工的痕迹。新招纳的保安显然由于培训时间短,对场馆周边地带不够熟悉,有时对于观众的询问显得很茫然。

不过,虽然有诸多需改善之处,此届展会的条件还是较以前上了一个大台阶。达到国际专业展馆一流水平的新国展启用后,将使困扰北京车展多年的场地不足矛盾得到有效缓解,为北京车展在规模上的发展和满足更多品牌的展商参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一些迹象也表明,主办方在交通运输、安全保卫、观众组织、票证管理、餐饮服务、相关活动组织等各项工作中,确实下了功夫。

中国已经成为公认的汽车制造大国,汽车展览会则是汽车行业对外的窗口。自上届北京国际车展始,几乎所有的国外著名汽车制造公司都将其定位于全球A级车展,这使北京车展与全球著名的法兰克福、日内瓦、巴黎、东京、底特律等车展达到同一级别。

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Auto China)于1990年创办,每两年定期在北京举办,已连续举办了9届,至今已走过17年的发展历程。

前9届北京国际汽车展,展出车辆由最初的240辆增加到572辆,包括39辆概念车,其中92辆是在国内首次亮相。几家著名的跨国汽车企业,在北京车展期间共了10款全球首发车,参展商由400家增加到1600家,展出面积也由2万平方米,增加到12万平方米。

从此届北京车展的展商热情来看,配套设施和服务上的某些瑕疵,并没有影响展会的整体水平,反映出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魅力。中国汽车在成本优势、人员素质、社会稳定、本土市场广大等方面的综合考量,让其他地区难于望其项背,这是吸引跨国公司的重要因素,也是自主品牌有机会平等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提条件。

国际一流车展的镜子

“整个展馆一圈转下来,我觉得简直就是走在底特律的展馆里,感觉北京车展跟北美国际车展的水平是完全一样的。”某媒体记者惊讶地把自己的这一“重大发现”,告诉《财经文摘》记者。

在此后举办的国际汽车论坛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在与老总们交流时,也谈到了类似现象。他认为,今年的北京车展与以往相比有很大不同,国际汽车展区和国内汽车展区的界限几乎消失了。这证明在中国市场上,不论汽车姓外、姓中,都要拿出来溜溜,让消费者说了算。

这其中最有代表性、最突出的是吉利汽车。

吉利控股公司总裁李书福一向特立独行,时不时就做出一些惊人之举。去年,他居然把吉利的展台同车展的中心展馆分离,自己跑到北京的大西北去办车展。

今年,李书福又出人意料,将自己的展台设在了一堆跨国公司的展台中,其周围几乎全是国际知名品牌。一位汽车界人士对本刊记者说,这意味着吉利经过近两年的产品升级后,现在感觉自己有了一定底气,急于拿出来验证一下自己的实力。

去年夏天,李书福把中国汽车业研发的“执牛耳者”赵福全挖到吉利,此后,这家公司似乎一天变一个样,产品技术飞速提升,升级换代也不断加快。

从吉利在此次车展上的展品水平看,已经难以找到当初那个“便宜车代名词”的吉利痕迹,而从各方面都能感觉到,这是一家有气势、有潜力的国际化公司。

国内企业尚且如此,跨国公司们更是不甘人后,大家都竞相把更豪华、更先进的车型拿到展台上来,让中国的消费者一饱眼福。这届车展,共有7款跨国公司的全球首发车,24辆亚洲首发车。丰田在参展面积、参展车型总数及概念车总数方面,突破其在中国参展史上的纪录;本田则正式了采用最先进混合动力技术的CR-Z。

1999年以来的历届北京国际车展,都有神秘观众买走豪华展车。据说,今年有上百辆豪华车亮相北京车展,这使得每辆豪华车都达上千万元的E4展馆,成为“令人失控的超级展馆”(观众语)。

与前两年一样引人注目的是,今年再度爆出令人惊叹的新闻:中国富豪出手,两天时间,13辆豪华车达成6000多万元的成交额。豪华车的格外受宠,令所有跨国公司不能不瞠目于中国这个新兴市场的巨大潜力。

自主品牌变“冷静”

同吉利一样,海马汽车在此次展会上也尽显自主品牌本色。4大类7款自主新车、3款自主研发的发动机,无论是在新车数量还是在技术含量方面,都显示出强大的开发实力。其“先做精,再做强,打品牌战”的思路,反映出更深层次的自主发展之路。

这种“深层次”的感觉,在其他自主品牌身上也都能找到。

“怎么感觉今年的国内品牌不如往年热闹?”如果是在从前,观众的这种感受或许会令自主品牌们汗颜。那时,大家似乎都在拼命比谁的模特更靓,谁的声音设备更响,谁的展台更热闹。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车型与跨国公司明显不在一个档次上。要想吸引观众,只能比拼车型以外的其他东西。而这些,恰好是跨国公司不十分擅长的。

而如今听了这话,他们中更多的人是置之一笑。一般观众或许难以注意到,虽然不再拼展台的人气,车型也不再弄得那么花哨,但自主品牌们现在更注重一些内在的东西,比如推出排放更清洁的产品,着力开发新能源车型,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等。而这些变化,单单只靠外表是看不出来的。

一位业界人士用“更冷静了”,来形容自主品牌车商此次参展的心态。他认为,前些年,自主品牌汽车本来技不如人,然而,有些厂商却不在产品本身下功夫,而在汽车之外炒作,导致其产品水平一直提高不快,有的厂商甚至显得有些浮躁。

结果是,一些急于出口的厂商屡屡碰壁,甚至遭遇到某些国家的政策壁垒;有的厂商多次参加国际车展,却只是赔本赚了个吆喝,没有找到任何进入国际市场的机缘;甚至有的厂商几经周折之后,其产品在市场上逐渐被“边缘化”。

痛定思痛之后,自主品牌们逐渐冷静下来,开始反思与跨国公司的差距,他们纷纷出高薪聘人才,投巨资购设备,悄悄地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

同时,数年的积累,也使其积淀了相应的汽车业经验,在营销网络、售后服务等方面,一些企业开辟出了一条独特路径。

合资中方的话语权渐强

提到奔驰,人们首先会想到德国戴姆勒-奔驰集团;提到福特或马自达,人们心目中出现的,也会是美国或日本品牌。而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如果还以这种推理去判断,就有可能是错误的。

在这届北京车展上,人们惊奇地发现了一种新的现象:北京奔驰―戴克、长安福特马自达、长安铃木等品牌,没有与其外国母公司布置在同一展台,却与其合资的中方公司同台。

让合资公司产品在中方旗下展出,这在以前,是合资企业的中方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看着奔驰闪闪的车标在北汽控股的展台前发光,看着摆放福特或马自达车的展台上面,却是长安汽车集团的名字。这时,每一个中国汽车人心里,都难免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当然,肯定还有几分自豪感。

站在长安新车竞秀的展台旁,一位知名业界人士对《财经文摘》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去年的北京国际车展上,某合资企业开发出一款名字很诱人的车型,声称是合资公司自主品牌。其跨国母公司得知后,对此极为不满,据说最后还是将其打入了冷宫。

据这位人士分析,国外公司都很在意自己的品牌形象和技术,他们不会轻易愿意合资公司自立门户,或者跟中方品牌搅到一起。这在合资的初期很正常,因为技术水平决定话语权,外方在这方面处于强势。而中方由于没有核心技术,其话语权往往处于弱势。

他认为,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水平的逐渐提高,从一定程度上说,中方地位在得到迅速提升,有的甚至从原来的“打工仔”地位,上升到与对方平起平坐。对大多数合资中方来说,不用再看着老外的脸色行事了。

“这时如果谁再耍‘大腕’威风,肯定会招致合资中方不满。有的外国企业便改变中国战略,对合资公司稍稍放手。因为中国市场太诱人了,他们不想仅仅因为这点儿利益,与中方闹掰了。”

这位人士还说,这其中不无“忍痛割爱”的成分,但这样做并不傻,付出点小痛的背后,是获得了更大的利益。与中国文化相近的日本企业,在这方面做得尤其灵活。

“随着中国汽车的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这种现象会越来越多。明年或者后年的北京车展,你就看我说的话是不是灵验吧!”

上一篇:网络MTV拯救者:迈克·萨尔米 下一篇:漩涡中的北京现代